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信用业务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深刻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价值体系决定了传统商业银行在创新过程中遵循"二八定律"而忽视"长尾市场",新技术改进轨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金融模式和新兴金融模式之间的平衡,价值体系向下刚性的存在导致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初缺乏转型动力,而新兴价值体系由于更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传统商业银行更具侵略性。基于此,传统商业银行也要从价值体系角度,从内生和外生两方面寻求应对策略:内生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寻求自身价值体系的转型,如设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部或独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学习与合作,打造O2O社区银行等;外生方面,金融监管机构应该明确监管边界,创新监管模式,鼓励成立互联网金融(银行)行业协会,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等。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具有理财客户的草根性、碎片化理财方式、资金的空间再分配和数据的海量性等优势,其成功的做法对传统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传统商业银行必须更好地融合到互联网金融的大队列中去。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是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途径。互联网金融经过爆发式增长,技术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商业模式逐渐清晰,政府监管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客户服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机会。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流程再造,以应对新的竞争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投资作为新兴行业因其飞速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实际金融投资过程中,投资风险是所有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问题。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互联网金融投资者要随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与防控,最大程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和由此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互联网金融投资的特点与风险防控进行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互联网金融投资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投资者在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经验相对不足,建立互联网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机制,健全互联网金融投资市场风险控制系统,加强网络监管和法制建设,为投资者提供金融投资风险识别与防范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6,(7)
大数据是一场"生活、工作和思维的大变革",它改变了社会的运行方式,改变了政府和公众的关系。政府信任程度是政府工作绩效和公众期望相互作用的结果,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信息得到开放和共享,公众期望迅速提升,相应地引发了政府信任的下降,政府和公众需要正确看待这种现象,政府应该转变传统的政府信任建构模式,探索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政府信任建构模式。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培养大数据意识,尊重时代变化,注重发挥公众智力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提升公众的参与程度,从而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一直以来都是银行家们关注的字眼。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运用,金融互联网的崛起使银行业发展表现出四大新趋势,它整合了银行服务流程和内容,改变了银行的运作方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倒逼其进行流程再造。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并非局限于业务层面上的操作流程的优化与改善,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对银行的组织管理模式、信息技术、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协同再造,从而实现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以适应未来金融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政府绩效与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农村居民的社会资本对不同层级的政府信任存在差异性,其作用效应是有边界的,不论是社团参与还是社会信任,其对于基层政府信任都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但对于高层政府信任均没有显著影响。政府绩效能够有效增进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政府绩效比社会资本更能解释农村居民的政府信任。有效促进农村居民政府信任的方法显然是改进政府绩效,当然也不能忽视社会资本的长期积累。  相似文献   

8.
在大数据时代与移动互联潮流下,互联网金融掀起新一轮热浪,不同领域的投资和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冲击着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格局。庞大的客户基础、广泛的服务覆盖、低廉的交易成本、先进的数据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的突出优势,同时它对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融资格局、分销渠道、盈利方式等几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应从树立互联网思维坐实用户体验、应用互联网营销拓展服务渠道、整合互联网模式升级业务体系、遵循互联网逻辑组建专属架构、运用互联网技术夯实数据管理、借助互联网创新加强风险防范等方面灵活应对,不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在"竞合"关系的维系中,共同筑造互联网金融新蓝图。  相似文献   

9.
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普及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学术界就互联网的政治效应开展了广泛讨论。关于互联网带来的政治效应存在两种竞争性观点:乐观者认为互联网具有积极政治效应,能够促进政治信任、政治兴趣和政治知识;悲观者认为互联网正日益"去政治化",减少了社会资本,带来政治疏离、政治极化等消极效应。现有研究并未探析互联网去政治化对良好治理的影响模式和机制。利用2015年中国城市治理调查数据与广义倾向值匹配分析方法,从个体层面检验互联网去政治化的政治效应,讨论互联网去政治化对政治兴趣、政治知识、政治信任和政府质量等因素的系统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去政治化带来复杂的政治后果,总体上对国家治理的良好运行有负面效应。尽管去政治化强化了中央政府信任,但高度去政治化导致公众疏离政治生活,缺乏政治知识,更带来公众对政府质量的负面感知,成为妨碍公众理解政治生活和政治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公共信任作为一种功能化的社会机制,是一个社会促进与实现和谐的内生性条件与人文环境。我国市场化的社会结构转型和由此引发的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契约化,不仅引起我国传统公共信任的结构、演化机制及关系序列发生变化,而且导致公共信任在社会转型期的重构发生结构冲突以及与社会信任、个体信任关系的疏离,进而影响到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化和政府促进社会和谐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2年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调查数据,文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政府信任对政治参与的重要影响。文章对政府信任作了中央政府信任与地方政府信任的二元划分,并将政治参与区分为制度内政治参与和制度外政治参与两种类型,文章重点考察了不同类型的政府信任对制度内外政治参与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信任对制度内政治参与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作用。公民对中央政府的政治信任程度越高,参与村居投票选举活动的可能性就会越大。然而公民对中央政府的政治信任对制度外政治参与没有显著的影响,公民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会明显激发制度外政治参与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家庭社会资本在传统农村社会的地缘、血缘关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随着农民向大城市流动,空间距离上的疏远使传统的地缘关系遭到破坏,对家庭社会资本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农民的大量流动对家庭社会资本定义中的信任网络、规范制度和互惠网络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志军 《唯实》2015,(7):33-36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仅依靠人际信任维持社会运行的传统信任模式已凸现弊端,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出现一些违背诚信、公平、正义原则的事件,对社会诚信体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政府公信力急速下降,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19日讲话中强调,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交锋冲击的重要平台。现阶段,网络政治生活日益丰富,如果管理监督不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在人类社会的全面渗透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互联网金融以其在成本、效率、信息和体验上的巨大优势,得到快速发展。在互联网金融野蛮式增长的同时,平台倒闭、跑路、欺诈等风险和问题对行业监管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但事实上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立法滞后、多头监管、监管不足等众多问题,由于监管不严,一定程度上导致局部地区产生不稳定因素。从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监管措施等几个方面,提出强化监管的若干建议,对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知新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  相似文献   

16.
<正>张文英在《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以天津的实证分析基于调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政府绩效评价、公共政策满意度、社会信任、政治效能感、政治公正感和威权主义价值观这六个自变量,对政治信任呈现出或弱或强的影响。其中,公众对中央政府出台的公共政策的满意度对政治信任的解释力最为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较高,显示威权主义价值观对于政治信任有着较为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压抑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结合让“余额宝”式的金融创新应运而生,这类创新“新”在利用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进行了拓展,它给储户带来了收益,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单一,利率市场化亟待推进及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空白等问题,警醒我们未来金融市场的改革应秉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信念,只有这样金融市场才不至于沦为博取资本狂欢的工具,才能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5,(6)
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要主体,政府的决策、行为无不对社会治理成效产生重要影响,而政府决策的可行性,政府行为的有效性都是以政府信任为基础的,一旦政府信任受损,便会失去应有的权威性,出现政府信任危机,而公众会更多的接受负面消息,甚至与政府对立、对社会失去信心。因此,要提升社会信任,在当今这个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首先应从政府建设入手,严格约束和规范政府行为,增强政府信任度,进而带动社会信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是建构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内在要求。在梳理公众参与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管理过程中公众参与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进一步阐释了政府对公众意见的回应程度、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对参与效能感的影响;参与效能感、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对参与意识的影响;法律政策标准知晓度、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对参与能力的影响以及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和社区组织发育程度对参与水平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政策建议。研究得到了来自杭州市调研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杨卫红 《唯实》2014,(11):59-61
2013年,余额宝、微信支付、P2P迅速进入公众视角,掀起了互联网金融强势发展的浪潮,“碎片化”理财、“在线融资”等新模式给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加速度,使早已不平静的银行业江湖激起更大涟漪。互联网金融加快了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倒逼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如何辩证看待?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之路又在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