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种意见认为,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首次阐述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个伟大思想,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非常重要,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精辟概括和生动表述,或者说是表述了辩证唯物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完满解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具有特定的物质内容和丰富的精神指向,包含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思想,蕴涵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主体精神,其内在思想及精神指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弘扬红色文化,是当今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可或缺的主阵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积极弘扬红色文化,能够构建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思想洗礼的主基地,拓展青少年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资源,在全社会塑造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精神.  相似文献   

3.
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和总结讲话,是西柏坡精神的基本文献载体和历史见证,集中反映了西柏坡精神的精髓和核心内涵:(一)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的学习精神;(二)对待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三)"第一步"和"新起点"意识;(四)对中国兴盛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五)"两个务必"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直至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中央多次倡导弘扬西柏坡精神,不断推动它在党的事业中延续和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革命文化遗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西柏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西柏坡精神的升华。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教育中,充分发挥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是最早系统宣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共党员之一,他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和论述,弥补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宣扬的缺陷。他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阐释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强调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则。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发展着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物质内部的矛盾性,事物发展表现为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很好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求实》1982,(Z1)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的中心是阐明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及其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问题。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实践和认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重要内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这对范畴所揭示的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在哲学上,称之为本体论的问题。因此这两对范畴区别  相似文献   

8.
正西柏坡精神产生于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孕育的优秀思想结晶。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蕴含着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一系列党的优良品德,至今仍是共产党人道德修养的思想源泉。一、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西柏坡精神在内涵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1、西柏坡精神包含着浓厚的爱  相似文献   

9.
截至目前,学界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与共识:对西柏坡精神产生背景的概括上:"历史性转变"时期;对其主要内容的归纳上:"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尤其体现在对"两个务必"核心地位和实践价值的认同上,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研究成果的数量相比,仍然较少;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对西柏坡精神研究提出的要求相比,仍然较弱。与此相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探讨西柏坡精神的历史生成和解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及其党建价值,就成为研究西柏坡精神不应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本性的学说,其核心内容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近代以后,哲学家们摒弃了以往把本原看作是产生世界万物的基质或构成世界的元素的观点,转为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去理解本原,把本原理解为这种关系中第一性的东西。哲学发展的史实证明,无论何种哲学都是以对物质与精神关系这一本体论问题的回答为基点形成和发展的。所有唯物主义都用不同的方式坚持物质本体论,所有唯心主义也都用不同的方式来坚持精神本体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坚持的仍然是物质本体论。与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物质本体论,使物质本体论成为一种科学的和彻底的物质本体论,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变革。认为物质本体论只是旧唯物主义范畴的观点,以及认为物质本体论不是马克思的思想,而是恩格斯、列宁的思想,进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的观点,都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存在。人的任何思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存在,有的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存在。人的思想中的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科学的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思维形式,它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在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传播史中,晚年恩格斯重要哲学文本得到精确译介和深入解读,其多种中译本和数量可观的中文解读文本,体现了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解读的中国语境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中国学者从多重角度研究晚年恩格斯哲学并使之得到实践应用的问题意识,凸显了晚年恩格斯哲学的本真精神与时代活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研读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应深入理解晚年恩格斯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获得哲学的民族化和时代精神的思路与方法,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使命与时代品格,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风格,满足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3.
黄志永 《理论学刊》2006,(10):37-38
近几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的每次重要讲话,都强调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问题。这是有其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和哲学意义的。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哲学看来,物质决定意识,但同时意识对物质又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腐败的思想意识及其现象危害我们党的健康,损毁我们党的信誉和群众基础,吞噬国家与人民资产,干扰市场经济秩序,危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反腐败的指导思想及其斗争则是要维护党的健康,维护党的信誉与群众基础,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维护市…  相似文献   

14.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欧洲哲学的一些派别就提出了实践概念,并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对实践概念作出了科学规定。马克思在《关干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把实践理解为社会实践,认为实践是改变世界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客观的活动”。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创造客观世界就是实践,就是人的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他还指出: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的“交错点一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以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8、311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紧紧相连。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批判、实践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在批判中创新,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许多哲学教科书都把自然科学归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存在是形形色色的,大致可分为自然和社会两大类;意识也是各式各样的,其高级形式大致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寻求自然规律的;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寻求社会规律的。社会现象分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种。物质现象主要是指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也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的勃兴、网络交往的盛行、全球性问题的凸显、全球主义的流行,赋予了全球化以新的内涵。全球化的新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意识。以强烈的前沿“问题”意识和宏大的全球视野来审视全球化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不仅可以使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哲学,而且可以从中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唯心主义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形而上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反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一是指一种研究超经验的东西的哲学。这里所讲的形而上学主要是指前者。辩证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唯心主义根本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世界统一于精神,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彻底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哲学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获得动力和革命精神,并有力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这里所体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实践性特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人类已进入新世纪,如何构建马克主义哲学新形态并使之中国化,是理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仍是21世纪哲的主潮。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西方的生命哲、尼采哲学、新黑格尔主义等比较,是0世纪世界哲学的主潮。一方面,它对多重大哲学理论问题作出了正确回。如宇宙观上解决了物质和精…  相似文献   

20.
<正>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望远镜"和"显微镜"去解释历史、研究现状、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今时代是大变革大调整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