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协同省药材公司等单位于1982年12月10日在2头母牛体内进行牛黄培殖试验,于1984年3月13日剖腹取黄。共获5.7克,其中一头单产为4.2克,另一头为1.5克,平均单产为2.85克,接近目前全国牛黄平均单产量最高的广东省(4.4克)和河北省(3.38克),现  相似文献   

2.
对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进行超微结构观察,二者结构相似,都呈蜂窝状结构,尤如植物叶面上的气孔,对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作石腊切片后进行过碘酸Schiff(PAS)反应、奥辛蓝-PAS(Alician blue-PAS)反应和茜素红S(Alizarin red S)钙染色反应,证明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的基质都是以多量中性粘多糖和少量酸性粘多糖构成,粘多糖呈丝网状结构。牛黄中胆红素和钙结合成胆红素钙填充在粘多糖构成的网架内,形成胆红素钙粘多糖高分子多聚物复合体。  相似文献   

3.
牛双胆囊培植牛黄手术的实验闫青,王春,李建基,朱连德,王振龙(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牛体胆囊内培植牛黄技术已于70年代获得成功,但该法培植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进行了牛双胆囊培植牛黄的研究,即在牛胆囊内的牛黄床和腹...  相似文献   

4.
培植牛黄技术的试验成功,为解决天然牛黄资源匮乏开辟了新途径。我省自1987年开始在各地试验、示范、推广培植牛黄技术以来,逐步实行育黄手术规范化操作,塑料网架统一型号,植黄菌种标准化选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菌种选育培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牛体培植牛黄是一项成功的而又需要深入探索的研究课题,现在所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产量较低(头均年产3~4克),为了提高培植牛黄的产量和质量,我课题组从1989年以来就有关牛黄产量和质量与生态环境及牛体因素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牛黄是一种名贵药材,有清心、化痰、利胆、镇惊之功效,是牛黄安宫丸、牛黄散、犀黄丸等中成药的主要成分。牛黄为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所形成的结石。历来靠屠宰时偶然发现而获得,但机遇率很低。为了开辟天然牛黄药源,近年来各地相继开展了牛胆囊内培植牛黄的研究。主要方法是在牛胆囊内填置核心或注入药物,待胆固醇在核心上沉淀附着。此法不但生成速度慢(需一年左右)、数量少(平均10~20克),而且牛黄质量也  相似文献   

7.
1983年8月至1988年8月,我们对已植黄的234头牛做了取黄手术试验。手术过程中结合取黄的术式、时间和常发事故处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方法与结果 1.保定与麻醉:左侧卧保定191例(81.6%),站立保定43例(18.4%);5%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205例(87.6%),静松灵全身麻醉29例(12.4%)。 2.切口位置:植黄时切口均取右侧肩关节水平线与倒数第二肋间隙交点作为切口下端。而取黄手术的切口取三种位置:①在植黄切口的原位切开113例(48.3%);②原位切口的中点为切口上端,向下作8~10cm切口施术者43例(18.4%);③取右侧髋关节水平线和肩关节水平线与倒数第三肋间隙相交,取两点连线的中点,以中点作8~10cm切口施术者78例(33.3%)。  相似文献   

8.
影响培植牛黄产量的几种因素比较分析毛树德,郭淑英(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兰州730046)我省自引进牛体培植牛黄技术以来,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日前全省12个地(州、市)83个县(市、区、场)的424个乡946个村开展了这项...  相似文献   

9.
在牛腹腔模拟胆囊内培植牛黄,是解决牛黄药源短缺的新途径。但腹腔内植入模拟胆囊并进行连续性胆汁引流采集,对牛的生理功能有无不良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牛血常规、红细胞压积和血清中钾、钠、钙、镁、铁的含量在术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关于苎麻根有效成分的安全毒性试验,南京药学院止血科组(1972)从叶中分离出氯原酸的分解产物咖啡酸二乙胺盐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583mg/kg体重;朱天倬等(1988)  相似文献   

11.
醉马草是禾本科芨芨草属植物,别名有醉马芨芨、醉针茅、醉针草、马尿扫等,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及内蒙、西藏、四川等地。据许多资料记载,醉马草可引起马属动物、牛、绵羊、山羊中毒,并发生一系列症状,严重的还可引起死亡。笔者调查了醉马草分布较多的甘肃山丹县,宁夏同心县、海原县,这些地区都有马属动物发生中毒的病例,但未见过羊发生中毒。为了解醉马草是否会引起羊中毒,笔者于1986年12月和1988年9月,先后两次对绵羊和山羊进行了醉马草的毒性试验,并用马、驴、兔子作了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2.
麦饭石是一种天然保健药石,近年在我国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为探明麦饭石对动物体的毒性作用,安全合理地使用麦饭石,刘振亚等曾用中华麦饭石(CMS)对小白鼠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①小鼠灌胃给予100%CMS水煎液0.3ml/10g·w(相当于原矿药30g/kg)观察72小时,10只受试动物无一例死亡,②小鼠尾静脉4秒钟内注射100%CMS灭菌水煎液0.1ml/10g·w(相当于原矿药10g/kg)观察72小时动物无一例死亡。1987年,我们用天津麦饭石进行了小白鼠的急、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阿普拉霉素(Apramycin)系从黑暗链丝菌(S.tenebrarius)的发酵液中分离到的尼拉霉素复合物(Nebramycinum)的组分之一。国内外报道本品对绿脓杆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力,而且毒性较妥布霉素小,但在兽医临  相似文献   

14.
喜树碱钠盐制备及用活性炭降低其毒性的试验童德文曹光荣邓茂先宋晓平赵宝玉(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为珙桐科旱莲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各省,是我国特有的植物。1966年,Wal等从我...  相似文献   

15.
据调查,安微省一些地区的霉稻草中串珠镰刀菌为优势霉菌,本试验就串珠镰刀茵毒素对大白鼠的毒性进行了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毒料的制作:将无霉变的玉米反复淘洗,至水变清为止,然后晒干,辗成碎块,再用水拌匀,其湿度以用手挤压不出水为宜。将拌湿的玉米粒分装于大口玻璃瓶内,用牛皮纸封口,高压消毒。选无污染的串珠镰刀菌丝接种于玉米碎块中,置25℃、相对湿度95%的保温保湿箱中培养7天。一般培养24小时长出乳白色菌丝,3~4天有紫色色素。至第8天将培养物转入4~6℃冰箱,放置一个月使其产毒。  相似文献   

16.
黄帚橐吾是青海牧区分布极广的一种植物。利用过度而退化的草场,这种植物生长更为茂盛。为了认识和清除草原上的有毒植物,特进行本试验。(一)黄帚橐吾的形态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Maxim)Mattf)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30~50cm,茎直立,叶灰绿色。下部叶直立,椭圆状披针形,长10~18cm,抱茎长柄,有羽状叶脉。中部叶渐狭,顶端渐细尖。上部叶狭或条形。花序总状,头状花数个至20余个,初直立,后下倾,总花梗短,有细条形苞叶。总苞宽钟状,长8~10mm。总苞片10~12个,条状矩圆  相似文献   

17.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又名石茅、约翰逊草、阿刺伯高粱,是禾本科高粱属多年生植物,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近几年来,假高粱种子随着进口粮传入我国,由于运输和加工进口粮时包装物破裂,下脚料处理不当等原因致使一部分假高粱种子撒落于码头、路旁、仓库、面粉厂和农田边缘等处,生长繁殖。据报道,我国黑龙江、辽宁、北京、山东、陕西、江苏、上海、浙江、贵州、广西、云南、四川、广东、海南、福建、台湾等省市的局部地区发现该草,且有蔓延的趋势。据记载,假高粱含有氰化物,特别是其再生幼嫩苗毒性较大,动物采食后会发生中毒。为证实国内分布的假高粱对动物的毒性,我们于1990年12月至1991年11月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测得氟罗沙星经口染毒的小白鼠LD50大于5000 mg/kg;氟罗沙星及对照药环丙沙星对鸡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2.0 mm±1.21 mm和33.1 mm士1.59 mm;按25、50和100 mg/L氟罗沙星及50 mg/L环丙沙星给雏鸡饮水,连用3 d,对鸡大肠杆菌病的保护率分别为46.7%、66.7%、96.7%和46.7%,而攻毒不给药组雏鸡死亡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Kates K.C.(1969),Clarkson M.J.(1970)和Pankavich J.A.(1973)等曾报道左咪唑除家禽消化道内线虫的试验情况,指出左咪浴对寄生于鸡和火鸡消化道内的蛔虫、异刺线虫及毛细线虫均有很高的驱虫效果,并对它们的幼虫也有一定的驱虫作用。国内尚未见有关磷酸左咪唑驱除家禽消化道线虫的药效及安全性方面的报道。我们受广西农学院牧医系张毅强副教授的委托,进行了国产磷酸左咪唑粉剂对鸡消化道线虫的药效和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酰胺(简称3~#剂)在净水工业方面国内已有应用,主要是工业用水获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对混浊度高的水,澄清效果更为显著,它较其他絮凝剂具有沉降速度快、用量少、成本低、设备小、产水量高等优点,有利于生产和战备,是目前最优良的净水剂之一。长期以来,聚丙烯酰胺的生产被帝、修、反所垄断,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白银有色冶金公司广大革命职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决贯彻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