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05方案"在06级高校新生中实施,大学新生在课堂上接受法制教育的内容在减少.与此同时,社会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做到"四个一",即:开设一门法律方面的选修课、编写一本法律类课外读物、举办一个法制论坛、开展一系列法制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2.
林秋 《世纪桥》2009,(1):121-122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的法制教育则是培养在校大学生良好法律素质的必经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和普及,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大学生既是新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也是改善网络生态的重要力量。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但同时也面临着大学生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网络上涉民族言论不同程度存在风险、对网络言论的监督存在薄弱点等诸多挑战。在此基础上,高校应从挖掘新兴元宇宙空间,构建校园新媒体平台,整合新旧媒体资源,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起高校全媒体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新格局,助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法律素养是现代法治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亦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普遍令人担忧,不少高校把法律素养的培育简单化为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制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笔者认为应该以法律信仰教育为重点,强化大学生法制教育,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以保障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郑景光 《世纪桥》2009,(11):69-70
良好的法律素养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的希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个人维护权益的需要。而我国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必须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的高度去认识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6.
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社会氛围下,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创业法律认知就成为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高校众创空间的法律援助体系存在较多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大学生创业活动中的法律风险。构建完备的高校众创空间法律服务机制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掌握创业过程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和企业的正当权益,降低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和失败几率。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现代公民意识的相关知识和场域理论,来尝试阐释大学生政治认同观与高校公民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结构,确立爱党、爱国家、爱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意识教育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公民教育建立在对执政党、国家、民族进行认知的三位一体的思想结构上,这三者之间存在特定的竞争性和同构性关系,以此为基础形成大学生政治认同观的生成场域,习性化为大学生群体的正确政治认同观。  相似文献   

8.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提出,对高校培养和造就高民族文化素养的社会主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要正确分析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现状,遵循基本的教育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举措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传统文化的承继者和未来新文化的创造者。大学生群体对迷信的看法和态度,不仅可以反映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否,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昭示我们民族的未来。为此,我们针对大学生群体对迷信现象的态度在河南省驻马店、南阳等地高校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与文化日益多元化的宏观背景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就成了高校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影响因素有诸多方面。新形势下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大局观,更重要的是切实做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宣传工作,保障各项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摆在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试就突发事件这一特定情况下,如何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05方案”在06级高校新生中实施,大学新生在课堂上接受法制教育的内容在减少。与此同时,社会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做到“四个一”,即:开设一门法律方面的选修课、编写一本法律类课外读物、举办一个法制论坛、开展一系列法制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伟  李学锋 《世纪桥》2012,(9):57-58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缺失问题日渐凸显。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频发。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预防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高校网络文明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使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建设和中华文化传承必然的生力军,因而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从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加强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所高校都有大学生自发或自觉形成的许多不同群体,这些群体有的相互交叉,有的相互包容,有的相互并列;有的群体人数多,有的群体人数少;有的群体为人所熟知,有的群体不为人熟知.不同的群体存在不同的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大学生个人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关注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做到分类施教,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建立大学生党员考评系统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党章等党内文献的有关要求,着眼于当前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各高校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本课题建立了一套大学生党员考核评价系统,用以考核和评价大学生党员及其群体的现实状况,规范和约束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六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大学生三类不同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普遍认知和认同的,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程度也比较高,这说明广东各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富有成效.调查显示,不同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党员群体与入党积极分子群体差异不大,而且大学生先进群体表现出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势不明显.为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教育.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法律思想意识培养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今天,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应该成为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施后,对大学生法律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其法律意识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哺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我们的人文素养教育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而诗词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负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素养。笔者在学校开设了《诗词鉴赏》课程,下面就诗词鉴赏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所起的作用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一、在诗词鉴赏中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党中央多次强调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  相似文献   

20.
李琴 《党史文苑》2009,(12):28-29
提高大学生党员群体示范效应是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建设一支"质""量"兼备的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完善党员教育机制,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提高大学生党员群体示范效应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各级党组织应紧密结合高校教育管理实际,从实践活动入手,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群体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