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20,(17)
正偌大的厂房里摆放着几台大型设备,几名工人在车间测数据、操控设备……这是东莞厚街镇的一家传统五金厂的车间。吴梁荣从车间走到隔壁的办公大楼,上面写着"需用物联网公司"的招牌。"台商二代"吴梁荣是这家物联网公司的创始人,而这家传统的五金厂是他父亲一手创办的企业。突破传统打造自己的品牌二十几年前,吴梁荣的父亲从台湾来到东莞开五金工厂。对于吴梁荣来说,接班工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22岁那年他从台湾来到东莞,在父亲工厂里从基层开始做起。从生产、研发、销售、财务……几年下来他已经熟悉了整个运作和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2.
<正>在深圳一座高约300米的大厦里,一家咖啡体验店刚刚开业。这是台湾青年吴森胜在珠三角开的第5家门店,他想以新店为契机,让精品咖啡与更多大陆顾客"相遇"。吴森胜有一个身份标签:"台商二代"。他的父亲吴妙根,已在紧邻深圳的东莞开了26年拉链厂。4年前,父亲将儿子叫来广东接手家族生意,没想到抓住商机的儿子,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3.
虽然是儿子,但对自己的父亲,王志伟还是习惯称作"我们老板"。在这家落户东莞20年的家族企业里,他和太太以及尚在襁褓中的宝宝一起落户东莞,协助父亲打理生意。内销,从被动到主动院里堆满了将要发货的蹦床,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和打包在同时进行。来东莞快9年了,35岁的王志伟照看着运动蹦床的生产,这里每天完工4000个蹦床,占到全球蹦床市场的70%,包装后发往  相似文献   

4.
孙立极 《两岸关系》2010,(11):46-47
<正>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胡适一生颠沛起伏。台湾是他的初始,也是他的结束——1893年,两岁的胡适随母亲探望到台湾任职的父亲胡传,短暂两年的团聚日子,父亲教他识字、为他启蒙;1958年,胡适从美抵台,就任"中央研究院"(简称"中研院")院长,4年后,心脏病猝发离世,安葬在"中研院"对面的山坡上。  相似文献   

5.
正"我从小就看着父亲建言献策奔波,政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当我被选为市政协委员的那天,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把他几十年来在市政协的提案和其他材料放到了我面前,厚厚的几大本,捧起来很重,我心里也顿感沉甸甸的。"文章里的父亲陈炳基是北京市政协的老委员,他是第五届至第八届的常委;儿子陈小兵则是第十二届的新委员。岁月,见证了父子两代的政协情。陈老现年已经87岁,他生长于宝岛台湾的台北市。陈老在学生时代就投身台湾岛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学生运动,曾被关入日本人的监狱;1947年岛内爆发著名的"二二八起义",陈老是亲历者和参加者;同年  相似文献   

6.
《台声》2020,(2)
正帮助云南农民这件事,这曾经是父亲的愿望,如今,也成了我的事业主线。"来了就真的不愿意走。"他认为,两岸之间并没有想象中的隔阂,只要台湾青年肯踏出第一步,一定可以在这片创业热土上有所收获。关于他罗杰翰,80后台湾台北人。2017年通过福州仓山区彩虹桥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器进驻大陆。2019年被评为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  相似文献   

7.
若兰 《两岸关系》2015,(3):59-61
<正>台湾诗人余光中著作的《乡愁》的最后一段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0年后海峡两岸通航,余光中先生又续文一段:"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也去那头。"而今,我应了余老先生《乡愁》的续文,我真的通过武汉开放赴台湾个人游这条长长的桥梁,去了海峡那头。2014年3月16日,我与先生舫兄登上飞往台湾班机,我庆幸,梦想多年、筹备多日的台湾之旅终于成行了。自1949年在昆明与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一别,他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21)
正家父离开我们整整四十三年,他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他是位乐观豁达、深明大义的慈爱父亲,他行医济世、爱乡办教、诚实守信、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仍难以忘怀、历历在目。至今,厦门台湾同胞纪念会馆里,还记载着父亲捐资建校,办慈善,团结服务台湾同乡的纪实。他尊崇的"卖药如卖德,伪药誓不卖"的家训,是留给我们晚辈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父亲1909年10月7日出生于台湾澎湖镇海澳港仔乡,在家中排行老  相似文献   

9.
<正>物华天宝,孕育代代精英;人杰地灵,留下无数诗词名篇。清朝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尤其令我喜爱,因为他的爱国精神令人敬仰。我曾专门到广东东莞虎门鸦片战争纪念馆去瞻仰了林则徐的塑像,站在林则徐铜像前,我向这位民族英雄行了三鞠躬。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奉朝廷之命赴虎门禁烟。道光22年(1842年),鸦片战争的惨重失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极其耻辱的一页。当时,腐败的清王朝为了在文武官员中铲除异己,将禁烟英雄林则徐、邓廷桢发配、流放到边疆——当时还是一片荒漠的西北边城伊犁。彼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两岸情     
《台声》2019,(22)
<正>父亲随祖父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因不堪在台湾当"亡国奴",毅然跨过台湾海峡来到祖国大陆,为了谋生,在大陆东北辗转各地后,定居在呼伦贝尔市(现地名),父亲生在台湾,长在大陆,他热爱医疗卫生事业,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人民。我1968年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中心城市——海拉尔,尽管父亲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在当时政治环境影响下,父亲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父母相信祖国、相信人民,仍教育我们要爱祖国爱人民,要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回声来自台湾邮友的邀请周熙父亲是位集邮爱好者,几十年下来,我们家已是遍地邮票。他将自己的心血点点滴滴地花在了邮票上,邮票也深情款款地承载着父亲半生的回忆。然而,在繁多的收藏中,却没有寄自台湾的实寄封和邮票。花甲之年,父亲想得到台湾邮品的愿望越发强烈。他根据集邮杂志上提供的台湾邮友的信息,一封封地发信,但全部像断线的风筝,使父亲盼望回复的热情一天天冰冷下去。  相似文献   

12.
正"我出生在台湾白色恐怖的监狱中,奶奶希望自我开始能平安顺利,故取名为开平。"翻阅老照片,不难发现萧开平简直就是父亲萧道应的翻版,一样的温文尔雅、谦谦君子。兄弟姐妹中,只有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现在是台湾知名法医。他另一身份是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现任会长,工作之余奔走两岸,传扬先辈抗日精神,传递几代台湾人对祖国的深忱热爱。  相似文献   

13.
父亲是位集邮爱好者,几十年下来,我们家已是遍地邮票。他将自己的心血点点滴滴地花在了邮票上,邮票也深情款款地承载着父亲半生的回忆,然而,在繁多的收藏中,却没有寄自台湾的实寄封和邮票。花甲之年,父亲想得到台湾邮品的愿望越发强烈。他根据集邮杂志上提供的台湾邮友的信息,一封封地发信,但全部像断线的风筝,使父亲盼望回复的热情一天天冰冷下去.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2021,(3):58-59
正"人如其茗,香馥如兰"。来自台湾的吴宜璇有着一个雅致名字,在江苏宜兴经营着自己的茶业公司,同时担任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东莞台商育苗基金会的董事,还曾是东莞台商协会8年来唯一的女副秘书长。2006年,她作为一个商业精英代表入选"中国百名杰出女企业家"。近期,她又被评选为无锡市三八红旗手。伴随着茶香,蒸腾的氤氲在空气中弥漫,吴宜璇为我们娓娓道出她的人生故事。让台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更好上世纪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5.
<正>2007年,27岁的蒋浩廷从台湾来大陆工作,因缘凑巧,他和一位陌生的江西女孩走到了一起。如今,他们经营着一家培训学校,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两个弟弟在大陆求学回台湾都成"学霸"在大陆刚开始工作的两年时间里,蒋浩廷在上海的一家公司负责协助台湾企业来大陆投资。"其实是我爸爸先来大陆,他带着我的两个弟弟到上海念书。"蒋浩廷说,"两个弟弟当时成绩不好,爸爸也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作为昆曲"义工",白先勇不断游走于台湾和大陆之间,他率众打造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深受年轻人青睐。而他最重要的一项写作计划——为父亲白崇禧写传却迟迟没有完成。在为父亲写传的过程中,白先勇搜集了几百张照片,从北伐战争到台湾的最后岁月,白先勇说,"这些照片很有历史价值,把它们串起来,就是我父亲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李彬  刘亚亚 《台声》2006,(9):48-49
王克璋先生1957年出生于台北市,毕业于台湾科技大学化纤系,1983年担任台湾瑞毓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工程师,1987年担任台湾聚隆纤维股份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1996年担任济南聚大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担任济南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2000年担任济南大自然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先生的父亲是台湾老兵,受父亲的影响,1989年陪父亲来大陆探亲之后,就决定在大陆开创自己的事业。见到王克璋先生的时候是在他的厂区里,炎热的天气让每个人心里都有些浮躁。而王克璋先生的热情,儒雅给我们带来了一丝夏日里的清爽。在会客室里,当我们表明采访意图…  相似文献   

18.
曹燕 《黄埔》2013,(3):55-55
彭汝容,1911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九),出生于江西萍乡市芦溪镇江霞村。1926年3月,读初中的他与26岁的大哥彭汝良一同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他被编入入伍生一团二营第二中队。不久,为巩固革命策源地,新生组成入伍生团分驻广东几个重要城镇据点(深圳、石龙、东莞、虎门等地)就  相似文献   

19.
<正>2005年起,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每年轮流在广东和台湾举办。10年来,论坛对推动粤台两地高等教育交流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成果丰硕,成为两岸教育交流的品牌项目。十年磨一剑累累硕果新5月14日,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台办指导,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台湾高等教育学会、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主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在广东东莞理工学院举行。国台办交流局副局长严中洲、广东省  相似文献   

20.
周雄铭 《台声》2022,(19):75-76
<正>“一张通辑令,改变了我父亲的一生,也铸就了他几十年的两岸情缘”,日前,福州定居台胞吕力争将家中珍藏了70多年,当时台湾高雄县警察局颁布的一份通辑其父亲吕从周等人的通辑令捐出,并对前来征集“迁台记忆”档案文献的福建省台联工作人员如是说。吕力争的父亲吕从周,1929年生于台湾高雄。1949年,时年20岁的吕从周在台中农学院就读。当时中共台湾省工委积极吸纳台湾进步青年,加入共产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