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共 (马 )的力量没有因苏东剧变而遭到削弱 ,反而有很大发展 ,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朵奇葩。印共 (马 )对社会主义充满必胜信念 ,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印度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制定其内外政策。印共 (马 )有丰富的地方执政经验 ,自 1977年以来 ,以印共 (马 )为首的左翼阵线在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达 2 6年之久 ,印共 (马 )还在喀拉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等邦连续或多次执政  相似文献   

2.
1977年上台执政后,印共(马)领导西孟加拉邦左翼阵线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政策,其农业和农村政策卓有成效;工业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世俗、进步政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民主权利得到保护和拓展。印共(马)由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以后,印共(马)领导左翼阵线政府调整了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国内经济改革的新形势,采取了开放型的市场驱动的改革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印度共产党的现状及其内外政策主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4年5月举行的印度议会大选中,以印度共产党为首的左翼阵线赢得人民院543席中的61席,其中印度共产党(马)和印度共产党分别夺得44席和10席,成为仅次于国大党和全国民主联盟的第三大党团。那么,印度各主要共产党的现状如何?其政治主张是什么?它们对国大党和人民党抱有什么态度?本刊2002年第10期曾对印共(马)作过专门介绍,这里再刊发一篇关于另一个主要共产党--印度共产党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2011年5月以印共(马)为首的左翼阵线丧失了在西孟加拉邦长达34年的执政权,社会支持基础基本全面丧失.从短期看,2007年后的三大事件构成选举失败的导火线.从长期看,印共(马)引以为荣的功劳簿已经过时,且面目全非;新经济政策对其选民基础来说是得不偿失;长期与议会民主不协调的执政方式及其对自身政治纲领的偏离使印共(马)自毁江山.  相似文献   

5.
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的执政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共(马)在印度东部重镇西孟加拉邦三十多年的执政实践领导该邦走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农业和农村发展、地方工业化、社会和谐与稳定、民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地方执政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的挑战:工业化进程正遭受阻力,印共(马)坚持改革取向与保持其多元支持基础之间具有相悖性,左翼阵线内部存在分歧,应对反左势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社会运动和政党如果与历史的前进步伐相脱节就会消亡,我们就曾这样见证了东德和苏联共产党的产生与消亡。但是,在相隔几千英里的印度与拉美,新自由主义的灾难使两地的左翼获益并取得胜利。左翼的这些胜利能否发展为对资本主义的长期反攻已构成我们这一时代的重要议题。今年5月初,印共(马)领导的左翼阵线在西孟加拉邦的选举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获得了3/4多数,在全部294席中占有235席。这是左翼阵线自1987年土地改革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也是它1977年执政以来在西孟加拉邦议会选举中连续第7次获得胜利。在此次选举中,印度很多媒体都认为土地改…  相似文献   

7.
印度的毛主义运动经历了三波,从特伦甘纳农民武装起义到纳萨尔巴里运动再到当前的毛主义运动。三波毛主义运动先后孕育出越来越激进的左翼政党,从印共到印共(马)再到印共(马列),直至21世纪的印共(毛)。印度左翼激进党的形成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印度毛主义运动和左翼激进党的未来发展都会遵循世界革命、印度革命以及人民革命斗争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印共(马)领导的左翼阵线在西孟加拉邦的议会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该邦首席部长布达戴布·巴塔恰吉(BuddhadebBhattacharjee)成功连任。他在此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邦政府未来的主要政策发表了谈话。记者:对于左翼阵线的巨大胜利,你说过你没有想到能够获得选民如此大的支持。你现在的感受如何?巴塔恰吉:我们没有想到会得到选民如此大的支持。我们原先保守估计获得的席位能够超过200(总数为294席)。假如我们做好工作,能够得到210席。然而,印共(马)没有想到能够得到3/4多数的235席。我感到我们的责任增加了。人民的期待如此高,我们只有更好…  相似文献   

9.
从印度共产党(马)十七大看其对内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共 (马 )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分析了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通过了政治决议。印共 (马 )认为 ,世界正面临着霸权主义的威胁 ,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在国内 ,印度人民党的统治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印共 (马 )指出 ,各左派民主力量要联合起来 ,打败印度人民党领导的政府 ,建立左派民主阵线领导的政府。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07年6月21日,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领导的左翼联合政府已在印度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周年.  相似文献   

11.
2005年6月21日印共(马)主办的网站 (http://cpim.org)发表了该党总书记哈基申·辛格·苏吉特(Harkisan Sigh Surjeet)题为《印度西孟加拉邦左翼联合政府的执政经验》的文章, 总结了该党领导的左翼政府从1977年至今约30 年在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的经验,并指出,30年来,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和原则已经把西孟加拉邦塑造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该邦在发展农村、发展教育与卫生、关注弱势群体、维护人民参与管理的民主权利以及维护少数民族权益、消除民族分裂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执政业绩,该邦的社会发展综合指标远远好于印度其他非共产党执政的邦,甚至在世界上也居于领先地位。除了在西孟加拉邦,印共(马) 还在另两个邦(喀拉拉邦、特里普拉邦)较长时间执政,当前领导的人口有一亿多,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这表明,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给第三世界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危机的今天,社会主义道路已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仍然是人类超越资本主义痼疾的出路。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共产党,印共(马)长期在印度的地方执政。其中,特里普拉邦是印共(马)执政最为稳固的邦。自1993年以来,印共(马)在特里普拉邦已经连续执政24年。印共(马)在特里普拉邦的长期执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超的社会治理能力是根本原因,灵活的政治策略是直接原因,良好的自身建设是本体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第15届议会选举中,印共(马)失去34年的执政地位。面对选举失利,印共(马)深刻反思,党的指导思想与执政理念未能与时俱进、经济发展政策与农民利益形成对立、官僚主义与脱离民众以及遭遇强有力政治对手是其失败的主要因素。全党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塑党与人民的紧密联系,致力于左翼的团结与捍卫人民的利益,为重新执政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印共(马)既不同于印共(右翼),也不同于印共(马列),在国际共运中实行一种所谓"不偏不倚的中间"路线,对"欧洲共产主义"持批判态度。它对"欧洲共产主义"的立场和批判,集中体现在兰纳地夫最近撰写的《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原则立场》一书之中,该书约有四万余言(七十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部分)详尽评论了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圣地亚哥·卡里略的论著《"欧洲共产主义"和国家》。第二部分是评论法共成员埃迪诺·巴利巴尔(Etienne Balibar)论著《论无产阶级专政》。这里摘要译编的是第一部分。文内标题是原书所有(原书小标题较多,用其中的一部分)。文内引用的卡里略的言论参照了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的《"欧洲共产主义"与国家》一书。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移民权利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五一劳动节及其前一段时期,美国爆发了数百万人的示威游行,反对新的反移民立法。其规模之大在美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对这次争取移民权利的群众运动,国际上一些左翼组织和人士纷纷就它的性质及特征、历史背景及社会根源、面临的问题及前景发表评论,其中包括美国社会主义平等党题为《移民的示威运动和美国的阶级斗争》的声明;墨西哥裔美国人政治协会主席及墨西哥人拉丁美洲人兄弟会会长纳蒂沃.洛佩兹题为《移民权利运动在健康发展》的记者谈话;“国际社会主义组织”成员贾斯廷.查孔在《国际社会主义评论》2006年第47期上发表的题为《向移…  相似文献   

16.
尽管印共(马)有成绩,它的政治前途还是不清楚的。甘地夫人的阴影沉重地笼罩着印度政治,现在的政治联盟显现出极度的紧张和裂痕,而且,印度邦一级政治是众所周知地不稳定。此外,印共(马)可能被它自己内部的问题所折磨。尤其是印共(马)试图表明"我们能够治理得更好"那种形象,可能挫伤党内激进分子的情绪;它决不会使受"革命主义"狂热影响的城市青年感到鼓舞。党内核心争论的要点之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的问题:是否议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在印度人民院、联邦院共拥有49个议席,是印度议会第三大党,而且在西孟加拉邦、特里普拉邦两个地方政府中执政,特别是在西孟加拉邦执政长达25年之久,在印度国内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该党总书记哈·辛·苏吉特年高德劭,在印度政坛有很高的威望.今年7月末,他来中国休假,本刊记者特地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在落后的东方大国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 ,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 ,印共 (马 )是又一个典型。印共 (马 )从印度的特殊实际出发 ,在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发展道路的探索方面取得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成果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法国《外交世界》2006年6月号发表了其特派记者贝纳特·卡森撰写的题为《一个新的拉丁美洲在维也纳》的文章,报导了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构建替代”论坛闭幕会上的活动与讲话,并对拉美左翼发展的情况作了介绍和评论。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5月13日,为期三天的“构造替代”论  相似文献   

20.
美刊《每月评论》2006年12月号刊登了国际著名左翼学者萨米尔.阿明题为《超越自由主义全球化:更好还是更糟的世界》的文章,论述了超越当前世界格局的必要性。认为由于全球的反资本主义力量当前陷入后现代主义(如在欧洲)或宗教、种族主义和传统文化主义(如在第三世界),它们根本无法改变当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作者提出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四点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美国所预测的世界未来美国对2020年的世界的预测没有想到,被称为“达沃斯计划”的自由主义全球化原则可能遭到质疑。这是因为美国及其盟友认为,这些原则完美无缺,因而不可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