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佑才 《政策》2006,(6):16-17
目前,宜昌市农村共有劳动力147万人,第一产业可容纳约80万人,另有富余劳动力67万人左右。 "十一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批农民因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 全市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3一万人。到2010年全市至少有富余劳动力75万人,除去已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20万人,还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于55万人。  相似文献   

2.
坚持适度有序合理加强引导服务管理──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万先勇(一)最近,我们对安义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掌握的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已开始向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安义县现有农业人口19.2万人,农村男女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工现象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一个普遍现象 ,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向城市转移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采取了农民工这种扭曲的方式。农民工现象产生于我国城乡分割的制度安排 ,而且这种现象还通过种种途径不断地自我强化 ,为我国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城市化进程设置了障碍。要通过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加大农村的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冲突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4.
赖琼琚 《理论月刊》2004,(7):164-165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探寻加快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聂亚珍 《新东方》2007,(8):58-60
一、国外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转移模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选择了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模式,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云南民族地区劳务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随着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矛盾的加剧,云南农业劳动力富余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云南省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引导劳务经济的发展,富余劳动力呈逐步加速态势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流动转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金坛市按照“繁荣农村必须大力推进城镇化,强化农业必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致富农民必须大量减少农民”的思路,把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转移。2002年末,全市转移劳动力达13.8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0.9%,农民人均从二、三产业和外出务工上增收246元,占增收贡献份额的81%。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65元,比上年增加118元,其中106元来自于二、三产业和外出务工,占增收贡献份额的89.8%。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金坛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创新思路,拓宽…  相似文献   

8.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从而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本人就职业教育在“三农”问题中作用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9.
通过立法程序解决农民工维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全国已有1亿左右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数量众多的外出务工人员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忽略和替代的重要贡献.在许多行业,外出务工人员都起着支撑性的作用,而在某些行业,毫不夸大地说,撤除了农民工也许整个行业都将瘫痪.实践表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及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我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至少体现在:  相似文献   

10.
如今,农业户口的劳动力找工作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在乡务农,也可以进城务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党中央、国务院近日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新重庆》2007,(2):12-13
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正在建设的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全区人口170万,其中农业人口124万,农村劳动力资源80.92万,从业劳动力74.93万,农业人均耕地0.69亩,劳均1.05亩,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2003年启动实施"阳光工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现实矛盾我国目前的农村,一方面是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力在企盼和寻找出路,另一方面,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对劳动力的容纳量又十分有限。这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无论向哪一方倾斜,都会失去劳动力流转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对城市"民工荒"现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也应注意到另一种现象--民工荒.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未来20年,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对于正倾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福建而言,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5.
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对于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我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 ,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对农民增收产生了巨大的效果。据有关部门调查 ,2 0 0 2年 940 0万外出打工农民一年的工资总额高达 5 5 …  相似文献   

16.
(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  相似文献   

17.
浙江有一句话叫“年轻力壮去打工,精兵强壮去创业,老弱病残搞农业”。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全国范围内,30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劳动力60%已经转到非农产业,我们的调查数据是60%到80%的30岁左右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不务农了。  相似文献   

18.
<正> 工业化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农民问题。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所有这些任务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解决好农民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核心是使农村三分之二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村劳动力剩余和基本对策问题陈俊生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剩余,就业都不充分,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表现尤为突出。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地区间...  相似文献   

20.
樊纲 《政策》2001,(10)
重视城市化水平过低所产生的问题 过去20年,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个因素是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使1.5亿——2亿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非农产业,收入得以提高,使中国的市场得以扩大。但在另一方面,以劳动者离土不离乡为特征的“农村工业化”过程,也导致了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工业化水平高于城市化水平。到1999年底,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约为53%;而城市人口只占全部人口的32%。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