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目前跨国追逃的实践来看,一国犯罪嫌疑人潜逃国外,请求国欲将其引渡回国进行调查起诉,一般需要向被请求国提供被引渡人的逮捕证。在我国,职务犯罪案件中只有在监察机关将案件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才可以由检察机关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那么如果犯罪嫌疑人已逃往国外,案件还未移交给检察机关,则无法对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签发逮捕证。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我国监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调查不属于刑事诉讼,在职务犯罪的调查阶段不能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针对跨国追逃中逮捕证存在困境的问题,我们可以在相关法律中增加专门的"引渡逮捕"条款,或者先签发逮捕证,外逃人员被引渡回国后再由监察机关进行补充调查。  相似文献   

2.
[案例背景]今年9月19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俄罗斯联邦请求引渡沙宾科夫一案公开宣读了引渡裁定书,裁定俄罗斯联邦对被请求引渡人沙宾科夫提出的引渡请求,符合我国引渡法规定的准予引渡条件。该裁定将在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生效。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际社会盛行人权与引渡相联系的发展趋势,阻碍国际引渡的人权因素主要有死刑、酷刑、强迫失踪、不公正审判及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别保护等问题。我国要想把外逃罪犯顺利引渡回国,必须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引渡合作。针对死刑问题,我国应分阶段逐步解决问题,附条件引渡只是目前的过渡性手段,我国应承认死刑犯不引渡原则,积极推进引渡条约的签订,而最彻底的解决途径就是取消一部分非暴力经济犯罪的死刑判决。针对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惩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监狱条件等这些人权因素问题,我国应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健全法律制度。同时应积极利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条款,实现对经济职务犯罪人的引渡。  相似文献   

4.
中国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的主犯赖昌星在加拿大公开露面后,赖的一举一动就一直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据悉,赖是由于在加拿大逾期居留从而涉嫌违反移民条例而遭加拿大警方拘留的,中国外交部与加拿大方面进行交涉,要求将赖昌星引渡回中国进行审判。不久前,赖昌星申请“难民”身份的请求被加拿大移民与难民法庭驳回,但这还只是第一步。由于赖昌星理论上还可以向加拿大联邦审判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上诉、所以,赖昌星能否被引渡回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2015年6月,美洲人权法院的对"黄海勇案"(Wong Ho Yong v.Peru)作出最终裁决。该案的关键争议点在于中国作出的免除黄海勇死刑的承诺能否充分保证黄海勇回国后的人权。法院最终认可引渡承诺的有效性,认为秘鲁同意中国的引渡请求并未违反《美洲人权公约》。通过"黄海勇案",分析引渡承诺的性质和效力,引渡承诺可构成引渡条约的一部分、可作为国家单方承诺、或作为国家发表的政治性声明,引渡承诺也可以作为解释和修订引渡条约的国家实践,或作为证明国际习惯形成的国家实践。我国在打击跨国犯罪和开展海外追逃过程中应视情形作出引渡承诺。  相似文献   

6.
刘焱 《人大研究》2005,(10):45-46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缺乏一个针对腐败犯罪国际性的预防和协调合作机制,对外逃贪官的抓捕、遣返只能采取“友好合作”的方式,根据国家之间的双边引渡条约进行,能否成功则取决于诸多因素。《世界反腐败公约》的签订首次在国际层面上构建了腐败犯罪引渡的国际合作机制,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引渡的法律制度。一、一般引渡规则概述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的国际司法协助行为。传统意义上的引渡制度来源于欧洲国家的君主之间将反对统治者的政治犯、宗教犯和逃兵相互引渡,…  相似文献   

7.
2006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中国与西班牙缔结的双边引渡条约,这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第一个引渡条约。更为重要的是,条约首次规定了死刑不引渡条款,从而表明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引渡条约具有条约的属性,死刑不引渡条款在中国的适用对条约在中国的适用问题带来了若干挑战。为此,我们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当前国际发展的趋势,对《宪法》及相关国内立法予以适当的修改、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死刑不引渡条款在中国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期登场的是罗力彦律师的作品《找到辩点》。一位女性作为刑辩律师在律师界可谓凤毛麟角,而且罗力彦出手接下的都是风高浪急万众瞩目的大案:如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受贿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全国首例从日本引渡职务犯罪案、邓小平照片署名权案、迟尚斌与深圳健力宝俱乐部纠纷案等多起在国内外具有重特大影响案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王德宝,是我国试验成功人工合成核糖核酸的带头人之一。王德宝是一位年逾花甲、饱经风霜的老人、知名的生化科学家,他从事科研工作已整整四十年了。他在回顾这些年的科研生涯时,激  相似文献   

10.
引渡是指一国将在其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执行的一种司法制度。现代引渡制度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主权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自1833年比利时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引渡法以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引渡法。至于各国之间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引渡条约或公约,则更多得难以计数。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涉外刑事案件越来越多,其中许多案件部涉及到引渡问题。然而,我国在引渡立法方面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尽管我国已先后与波兰、蒙古、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签订了刑事司法协助条约,但这些条约均未包含引渡的内容,而且条约涉及的刑事司法协助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建立我国的引渡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开展引渡的条件与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我国公安机关在开展引渡活动中应遵守的法定条件和程序,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引渡条约,对实行引渡的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双重犯罪原则、特定罪行原则、一事不再审原则、本国公民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及不引渡即起诉原则等六项基本条件。外国请求我国引渡的程序分为两种:一是正式引渡程序;另一种是非正式引渡程序。我国向外国请求引渡的程序分为一般请求途径和特定请求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德英 《前沿》2007,(6):120-123
引渡是有关国家进行司法合作,移交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引渡法存在着许多微妙并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引渡来实现国际合作的途径,并非畅通无阻。对“死刑不引渡”原则采取附条件引渡;在主动引渡中,充分利用刑罚转换;正确认识当前妨碍引渡的深层政治因素;明确区分政治犯罪与政治行为;积极与相关国家签署引渡条约,有效推动合作等是跨越引渡实践中的法律障碍的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法制博览     
我国将按国际惯例修改《引渡法草案》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举行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报告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渔业法修正案草案、引泫法草案、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审议结果。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报告了引渡法草案的审议结果。他说,“政治犯罪不引渡”是国际上普遍接受的一项基本原则,“政治犯罪”也是专用措辞,为此法律委员会建议将草案有关条款修改为,外国向中国提出引渡的请求是“因政治犯罪而请求引渡的”,应当拒绝引渡。此外,乔晓阳还就引渡法与引渡条约的关系、关于拒绝引渡的条件、关于引渡的决定机关等内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我国公安机关在开展引渡活动中应遵守的法定条件和程序,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引渡条约,对实行引渡的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双重犯罪原则、特定罪行原则、一事不再审原则、本国公民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及不引渡即起诉原则等六项基本条件。外国请求我国引渡的程序分为两种:一是正式引渡程序:另一种是非正式引渡程序。我国向外国请求引渡的程序分为一般请求途径和特定请求途径。  相似文献   

15.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草案)》的说明。 1993年以来,我国与11个国家签订了引渡条约,并且参加了一些载有引渡条款的国际公约,如《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等。为了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在办理引渡案件时的职责,为国内的引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我国同外国更好地开展刑事司法合作,打击犯罪,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1994年,外交部开始进行引渡法的起草研究工作。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引渡法列入立法规划后,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立法规划,研究了我国与外国签订的引渡条约,以及我国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并参考了有关国际公约、国外有关立法和实践,在征求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草案)》。现将草案的主要内容和问题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杨向荣 《公安研究》2001,(10):72-74
该文就公安机关在引渡中的地位和所实施的引渡强制措施、引渡讯问、实施保障被引渡人的权利、实施执行措施及向外国请求引渡等职权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并就公安机关在执行《引渡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从湄公河案的侦破来看: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的安全执法合作开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刑事司法合作的新形式;跨境侦破案件树立了联合调查的典范;案犯的快速移交展现了国际引渡合作的高效率。从湄公河案的审判来看:案件最终得以在中国开审是中国国际司法合作的重要成果;坚持外国证人出庭作证体现了国际司法合作与共同打击跨国犯罪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引渡是国家和国际社会在制裁国内犯罪中进行刑事合作的一种形式,也是现代国际社会制裁危害各国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中普遍接受的一种刑事合作形式。引渡的直接后果是使被引渡者得到刑事处罚;引渡必须要遵循各国公认的刑事司法原则。恐怖主义犯罪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双重归罪原则应用中存在追诉时效丧失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2006年4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国与西班牙的引渡条约。“这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第一个生效的引渡条约,是中国在与发达国家开展引渡国际合作方面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中西引渡条约中方谈判代表团团长、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徐宏参赞评价说。在这个“地球村”的时代,腐败行为早已国际化。中国有许多腐败分子卷款潜逃海外,以至于外国成了中国腐败分子心目中的天堂。  相似文献   

20.
2009年6月19日,在阿尔巴尼亚首都机场,时逢周五,候机大厅来往旅客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就在这时,阿尔巴尼亚国际刑警组织抓获了中国涉嫌经济犯罪赚疑人沈磊。沈磊是什么人?为什么在阿尔巴尼亚被捕?他是否能被引渡回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