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变,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转变,迫于汹涌东来的西潮,以救亡图存为号召,士人相率而起,或以中学抵御西学,或弃旧学奔向新学,路途虽异,但皆为不断迭起的高潮所裹挟。高潮过后便是急剧的转折,由洋务而改革,又由改革而革命,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日益激进的步伐终于走上了否定自己和传统文化的道路。这一巨变,带来了20世纪中国农民运动的凸显,以及由士大夫阶层转变而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日益边缘化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在历史上经历过漫长的演变,而汉代作为中国学术的奠基时期,其知识分子的身份转换和认同具有极其特别的价值和意义。大体而言,汉代思想中,最为推崇"通人"型的知识分子,后来经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知识背景称其为知识分子的必备素养。最终,"士大夫"阶层得以形成,这个阶层不仅是一种体制化的知识分子群体,而且更重要在于这个名称确立了这一阶层以"道"作为独有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这种价值追求和精神取向与天子诸侯的精神境界可以达到同样的高度,深刻地契合天地之道,具有天然神圣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在讽谏与娱乐之间:“文人趣味”生成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大夫”与“文人”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两大基本身份.萌芽于春秋战国之际,成熟于汉魏之间的“文人趣味”是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文艺形式最主要的主体心理依据与价值取向.从“贵族趣味”到“士大夫趣味”再到“文人趣味”是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对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从“琴”这一古老乐器功能演变的角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一书以记载魏晋士人的言行逸事为主,描绘了"魏晋风度"之生动图画。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士大夫群体人格追求的写照,是当时的审美理想。魏晋士人以其特有的潇洒、真率、放旷与智慧诠释了魏晋风度的精神内蕴,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对后世的中国文人及中国的文化哲学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白居易的人生意趣及其人生感悟诗的创作。认为白氏的人生感悟具有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一面,但白氏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为中唐士人特别是此后的士大夫阶层开启了一条逃遁政治淫威和甘愿平凡、庸俗的人生道路,其理论依据便是佛教中的禅宗(特别是洪州一派)的思想。这也是白居易诗歌深受后世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充的士人论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士人际遇论 ,对“文吏”与“文儒”的评价、对四种儒士的划分及对“鸿儒”的推崇等。王充的士人论表明他对士人才能与德操的重视 ,对创作之才的赞赏。  相似文献   

7.
参事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在近代,参事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参事制度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工作产生了影响,并给现代国家治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很多启迪。本文通过史料分析,对近代参事机构设置、参事职责内容及参事制度的演变进行探究,比较新中国参事制度与近代参事制度的异同,从而给当代参事制度发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8.
西汉后期,在董仲舒五德终始说的影响下,士人阶层的政治取向经历了由扶持刘汉政权到依附王莽的转变,刘向、刘歆父子是这种转变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历史下,看似矛盾的现象却是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倡议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近代以来政党政治探索的总结,是新型政党政治的开端。"五一口号"彻底否定了皇族世袭专制政治、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国民党一党专政,标明了新型政党政治的政治基础、运行规则、政党主体,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不仅在中国政党政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两极格局的冷战时代的重大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最根本的就是树立新型政党制度的自信,以新型政党制度和文化,为中国方案、中国道路提供强有力的诠释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士阶层蓬勃兴起,孟子作为卓越的思想家,曾以其机智的辩论为士阶层备受争议的存在价值做出了理论的解答,并以其自身的出处进退为士人阶层做出了表率,无疑地,孟子为士阶层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和现实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