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侵权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侵权行为,在民事责任的承担上,实行的是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立的二元化归责体系;在民事责任的认定上实行因果关系推定。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赔偿原则应当坚持全部赔偿与限制赔偿相结合的原则,并且有限度地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 相似文献
2.
3.
因果关系的认定是侵权行为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而同属侵权行为的环境侵权,却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因果关系的认定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用一般的侵权行为因果关系理论认定环境侵权必将导致事实和法律上的偏差。本文对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特殊性进行探讨,并结合各国对该种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理论。 相似文献
4.
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其损害的后果具有复杂性、潜伏性、持续性、广泛性特征,而受害人的法律救助却困难重重。本文以环境侵权的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浅议环境侵权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侵权案件具有不确定性、潜伏性、复杂性和科技性等特征,决定了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的极端困难性。因此,中外关于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诸多学说应运而生。本文择其要者进行了简要评述,并结合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尽管侵权责任法在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但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民法中某些规定在司法实践的处理环境污染案件中仍有待改进。本文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入手进行研究,分析国外经验,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提出了完善性建议,以期有益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8.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功能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功能 ,决定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方式 ,也关系到环境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认定 ,以及具体功能的实现手段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解决 ,因此 ,研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之功能 ,是完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功能包括 :复原功能、惩罚功能、抑制功能和环境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9.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作为环境侵权责任中最常见的责任,其抗辩事由在我国法律中没用统一的规定,理论上也较少被学者讨论,即使有被提起也是一概而论,相关研究比较缺乏。本文通过对一般抗辩事由的分析,针对环境侵权抗辩事由中常见的三种抗辩事由进行分析,提出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区分适用免责抗辩事由和减责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环境污染与破坏所产生的侵权案件也时有发生。本文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为视角,对其构成要件展开详细的论述和分析,使公众全面了解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立法,推动公众进行环境维权。 相似文献
11.
环境侵权视野下的因果关系推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古典因果关系理论不适应现代社会,在环境侵权领域,因果关系之调整以及因果关系推定之确立乃属必然.因果关系推定要素包括受害人初步证明、推定以及加害人反证三项,就立法体例而言,因果关系推定各国规定有以免责条款规定式和直接规定式两种,在未来民法典中,我国不妨一并采纳.在适用上,因果关系推定应扩大至特殊侵权领域,并辅之以规范设计. 相似文献
12.
13.
民法是环境法重要的理论与制度渊源,我国民法典正在制定之中,如何借助民法理论审视环境问题,如何实现民法典“绿化”,是民法与环境法学人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拟就环境侵权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略做评述,期望为制定中的民法典注入环保之理念。 相似文献
14.
旅游相关侵权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专门对旅游侵权责任问题探讨较少。以旅游者为本位,可以将旅游侵权责任划分为旅游营业人对旅游者的侵权责任、旅游辅助人对旅游者的侵权责任以及第三人对旅游者的侵权责任等类型。本文从旅游侵权责任主体方面进行基本理论上的分析,对各种类型的旅游侵权责任构成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传统民法理论无法解决侵权行为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问题,指出民事权利、义务和责任是属于同一个位阶的概念,是三位一体地统一在民事法律关系之中的.侵权行为产生的是民事责任,侵权行为法主要是绝对权的救济法.三位一体论中的民事责任使得民法真正称为自治法. 相似文献
16.
Sandy Steel 《The Modern law review》2015,78(5):729-758
This article defends a set of exceptions to the general rule in tort law that a claimant must prove that a particular defendant's wrongful conduct was a cause of its injury on the balance of probabilities in order to be entitled to compensatory damages in respect of that injury. The basic rationale for each exception is that it provides a means of enforcing the defendant's secondary moral duty to its victim. The article furth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acceptance of this set of exceptions does not undermine the general rule. 相似文献
17.
《国家赔偿法》第 3 0条规定了精神侵权责任的承担范围和方式 ,但这一规定存在较多限制 ,不利于受害人权益的补救。因此 ,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第一 ,行政、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造成公民身体伤亡的 ,国家应当赔偿受害人及其亲属由此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损害。第二 ,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中 ,违法采取对妨碍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执行措施对公民进行司法拘留的 ,若侵害被拘留人的名誉权、荣誉权时 ,国家应当承担精神侵权责任。第三 ,行政、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造成公民、法人财产损害 ,如果财产… 相似文献
18.
最高存储金额限制可以有效控制电子货币网上支付风险,但银行卡中的风险承担问题比较复杂.经济分析、比较研究和法学分析的结论是,我国银行卡风险承担规则应建立在有"责任限制"的无过错责任之上.未获授权使用时持卡人承担的责任应限制在1000元以内,至于超过限额以上的损失由发卡银行承担. 相似文献
19.
20.
加害给付,这一典型的违约性侵权行为自其诞生以来,一直是困扰各国立法者和理论界的难题———在传统民法的侵权和违约二元救济体系下如何给受害者以公平的救济。本文试图从现代社会债务体系扩张这一大背景下重新审视责任竞合理论和违约损害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划分,为消除加害给付在理论上存在的悖论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