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为了促进检察制度改革,本刊在今年第二期发表了邢建亭同志撰写的《完善我国公诉制度探讨——“论缓予起诉”》一文。最高人民检察院刘复之检察长审阅后批示:“这篇文章是经过研究的,原则上是站得住脚的……”,并指出,对此问题“可以从理论上先作探索、评论”。遵照刘检察长的批示,我们再发表刘根菊同志撰写的《试论增补“缓予起诉”制度》一文(该文获1988年度中国政法大学科学讨论会优秀论文奖),供学术理论界探讨,供检察机关参考。  相似文献   

2.
免予起诉制度,被认为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大特色。有的同志把免予起诉说成是公诉权的一部分;有的还提出了缓予起诉的建议;有的则认为“检察机关只有同时具备起诉、免予起诉、不起诉、缓予起诉才算是具有完整的公诉权”。  相似文献   

3.
慎行缓起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磊 《法学研究》2006,28(4):80-87
基于对传统报应刑罚观的反思,现代刑事政策发生了某些转向。在“两极化刑事政策”、社区矫正、保护被害人、“除罪化”等刑事理念的影响下,现代国家对于轻罪案件中被指控人的处遇问题作了重新审视。缓起诉制度时被指控人虽有“去犯罪标签”之功能,但其适用不当可能侵蚀法官保留原则、滋生检察官权力滥用,进而有损刑事司法的谦抑性。我国未来如果引入缓起诉制度,应当严格限定其适用条件,并设置必要的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引发了诸多争议。鉴于未成年人身份的特殊性和暂缓起诉制度本身的价值,从保护未成年人、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的角度出发,构建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法学》杂志1992年第1期刊载了丁慕英、王汉东同志《关于建立缓予起诉制度的构想》一文(以下简称《丁文》)。对于《丁文》所提的一些观点,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和丁慕英等同志商榷如下。一、缓诉制度的实质及其适用对象《丁文》所指的缓予起诉,是检察机关对罪该起诉,但又具有某些可予宽宥情节(如初犯、偶犯、从犯等)的被告人,暂不起诉,规定一定的考验期,视其表现再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它所适用的对象是: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等轻刑、真诚悔罪并具有某些可以从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于2002年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确立了缓起诉制度,该制度与大陆司法实践中的暂缓起诉制度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台湾地区将其规范化并通过近十年的司法检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台湾地区在缓起诉的范围、缓起诉处分的撤销、声请再议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规定,并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公诉制度,赋予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的处理程序是:提起公诉、免予起诉和不起诉。但在司法实践中,有时遇到一些犯罪情节较轻,触犯了刑律,应予起诉,但本人确有悔罪表现,而又不具有免予起诉的法定条件的案犯,如果对这些人提起公诉,反与社会无益,这就需要一种介于起诉、免予起诉之间的处理方式,笔者认为,“缓予  相似文献   

8.
当祖国大陆的司法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海峡对岸的台湾也同样进行着旨在提高司法水准的司法改革。台湾的刑事诉讼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如何完善的问题。自2002年以来,台湾“刑事诉讼法”已经多次修订,其中2002年6月和2003年2月接连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订。台湾学者认为这些修订使台湾刑事诉讼正处在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变的转型期。在这些修订中,  相似文献   

9.
暂缓起诉制度既体现了检察机关对于具体案件处理的慎重性,同时又赋予了检察机关一定的起诉自由裁量权,使刑事追诉符合刑事诉讼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暂缓起诉制度的概念、内容和特点的分析,对外国的相关制度做了一定的介绍,指出了在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在我国建立该制度的构想,并就具体的制度做了一定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暂缓起诉制度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暂缓起诉制度在国外很多国家是一项成熟的公诉制度。在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促使犯罪嫌疑人更好地重返社会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的刑事法律中没有规定暂缓起诉制度,但许多基层检察院曾经实践了该制度,并取得良好效果,可见其有现实需求。移植一项好的制度,需要经过充分的论证,使其“本土化”,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的地方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开始了对暂缓起诉进行改革探索。司法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对其他国家或地区法律的借鉴与吸收,我国台湾地区早已确立的缓起诉制度如今已经日渐成熟。鉴于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对台湾地区的缓起诉制度予以有选择性地吸纳不失为完善我国刑诉制度的有益之举。本文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缓起诉制度中的适用范围、成就条件、效力确定、救济途径等内容的介绍,对台湾地区的缓起诉制度加以利弊两方面的评述,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制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宽严相济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未成年人首当其冲应成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适用对象。对构建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制  相似文献   

13.
规范暂缓起诉——以美国缓起诉制度为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近年来全国各地基层人民检察院推行的暂缓起诉违背了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但是暂缓起诉既可以节约司法资源,也有利于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本文认为,应该由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统一规范暂缓起诉的法规,在制定该法规时,应该适当借鉴美国缓起诉制度的合理因素,明确规定暂缓起诉的适用对象、条件、暂缓起诉协议的内容和暂缓起诉的效力及其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不起诉案件的听证是指检察委员会对于审查起诉部门拟作不起诉决定的案件,以听证会的形式,公开听取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的陈述和辩解,听取公安机关及发案单位的意见的一种内部工作制度。刑诉法明文规定,检察机关独立行使不起诉决定权。为体现执法的公开、公正,确保权力行使的准确性,对不起诉案件实行听证是一项有益的改革措施。由于尚乏先例可循,该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必然存在许多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6.
17.
行政刑罚制度是刑法学与行政法学交叉学科的产物,是探求用一种新的手段来解决新的社会矛盾。行政刑罚制度具有本身的独立性。行政刑罚制度的建立既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也是我国立法和行政执法的要求。行政刑罚制度的立法体系应当以自由刑、财产刑和资格刑为主导,在程序上适用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18.
毋庸置疑,同1979年刑事诉讼法典相比较,我国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典适应世界范围内刑事诉讼法制发展的潮流,吸收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成果,针对原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刑事诉讼程序和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就刑事起诉制度而言,通过取消免予起诉、扩大不起诉的范围、增加审查起诉程序的透明度、完善不起诉的制约机制以及强化对犯罪的追诉机制等,使我国的刑事起诉制度进一步完善。但是,通过几年来新刑事诉讼法典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刑事起诉制度并非尽善尽美,一方面法典  相似文献   

19.
阎涛 《天津检察》2009,(4):44-45
根据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一款、第二款和第140条第四款的规定,我国的不起诉制度可以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在当今世界各国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范围逐步扩大的情况下,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的裁量范围则限制较严格,适用空间有限。为此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提出适当扩大检察机关不起诉案件范围的构想,即增设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立我国律师法律援助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建立我国律师法律援助制度的构想陶髦法律援助,也称法律扶助。它是对需要专业法律帮助,而又无力承担诉讼费用,以及无力支持律师费用的公民予以援助,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是法制观念发展的结果。近、现代资产阶级学者提倡法律援助,主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