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木渎是个地名,在公共汽车站的牌子上看到的,我问了问当地人,说是离开苏州市区的一个镇子,新近开发出来的旅游点。于是上公共汽车,两元钱便到。下了车,却不知道东南西北,身在木渎,不知木渎,便是我这样了。转身见了三轮车,一步跨上去。车夫很认真地告诉我,在木渎,最好的园子就是严家花园了。他把我送到那里,我的浏览也就从严家花园开始。进了门,看到有一个刚进门的旅游团队,导游说:河北来的朋友不要走散了。我便混身于其中,冒充河北人。这样,省了花钱找导游。 走到正房的时候,导游让大家抬头看正梁后面,有什么跟一般人家不一样的?果然看出…  相似文献   

2.
一望无垠的草原,起伏跌宕、葳蕤馨芳,蓬勃的气息簇叠怒放、茁壮勃发。座座白色的毡房,像散落在大地上的点点繁星,摇曳在绿海荡漾的天堂里。草原上袅袅炊烟升腾起来,和着牧羊人的悠扬歌声,飘向草原之外更遥远的地方。牛羊欢快地走进视野,在跌宕起伏的草原上撒欢奔跑。一只桀骜的鹰隼飞翔在空中,盘旋着掠过山壑和衫林,将草原  相似文献   

3.
70年代后期,随着文艺领域的解冻,一些文革前被人们喜爱的老歌,又再一次传唱开来。那时我正念中学,文革前的事所知很少,所以这些老歌对我来说都是新歌。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听见《喀秋莎》的情景: 在夏天一场黄昏的雨后,一个伙伴在院中嘶着嗓子唱《喀秋莎》。我简直有点听呆了。倒不是因为他唱得好,他五音不全差点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4,(4):54-55
<正>回金门,我常绕到昔果山附近的蓝天戏院,回忆、凭吊。小时候,常到蓝天戏院看电影,趁大人进电影院,乔装家人,跟在他屁股后头走,鬼混入场。有次看完电影回家,正巧撞见三姊与堂姊争执,母亲气不过,拿棍棒当众人面,教训三姊。长大后我常想,验票员岂不知我是鬼祟的逃票者,他的善意,为我开启光跟影的想象。而持棍打三姊的母亲,知道堂姊鸭霸,女儿必是据理力争,才吵开了来。售票员跟母亲,原来都昧着良心。如果我今天当了导演或演员,就该在蓝天戏院前,祭天地,谢那些陌生的  相似文献   

5.
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苏北乡村,有一个少年理发师,那就是我。我父亲是个兼职理发师,主业是磨粮(开碾米机等)、种田。我有事没事总爱鼓捣父亲做手艺的工具,三弄两弄就有了点基础和模样。先说个趣事。我弟弟小的时候特别调皮,家里只要来了理发的客人,他一定抢先坐上理发椅,要父亲先给他"理"一下。往往父亲给他围上  相似文献   

6.
地区的歧视,比如上海人看不起“江北佬”,城里人看不起“乡巴佬”,那根源是城乡差别,贫富差别。有些地方有些人,据说多半是服务员售货员,把港台的旅客叫“港巴”“台巴”,则是出于逆反心理。 年龄歧视,老人骂年轻人“黄口小儿”,“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既是基于对经验的自负,又是宗法社会“长幼有序”的恶性表现。年轻人回骂“老朽”曰:“老不死的”,“占  相似文献   

7.
昨天、今天、明天……缀成人生的标点。我说:昨天是逝去的风,明天是流动的云,今天则是足下坚实的土地。 生命是一幅幅多彩的图画,或瑰丽、或明媚、或晦涩、或暗淡、或高明、或笨拙……。梦难圆,情未却,总难免抹上一层苍白,涂上一缕遗憾。回眸昨天,涛声依旧,苔痕依旧,只是情感被岁月的利刃支离得破碎,伤痛之余,才恍然发觉昨天太匆匆,童年  相似文献   

8.
吴钧尧 《台声》2014,(6):44-46
<正>我曾经很喜欢考试。那在小学。月考、小考跟上级督导到校抽考,我都暗自心喜:表现自己的机会来了。我不善说话,在考试中彰显自己,也测验自己的学习。所谓"学生",不正在"学习陌生"?新的、不解的,透过上课与考试,获得证实。我喜欢考试时,是在金门。进中学,  相似文献   

9.
王晓春 《北京观察》1999,(11):37-39
“师道尊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这些名言在我国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致一提到教师,人们脑子里就不可避免地要隆重推出一个正楷的、大号的“严”字来。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的那位把父亲当学生一样管教,勒令父亲写检查的女教师的形象,就反映了公众对教师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印象。严等于爱吗?那为什么教师总是主张对学生严格而不主张校长对教师严格呢?莫非教  相似文献   

10.
《松州》2006,(Z1)
白云,大自然的杰作,我们不能想象它什么时候出现在宇宙天空之中,也不能想象它什么时候在宇宙中归于消灭,不管我们人类存在与否,它都会以自己的千姿百态,尽情地舒展着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使桂林成了中国山水的代名词。大凡到过桂林的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桂林是一个越想越美的地方。而桂林美,美在自然、美在漓江。深秋时节,来到了心往神驰的漓江。秋天的漓江瘦了,显得骨感而楚楚动人。只见湛蓝的江水缓缓地流淌着,一平如镜。近处,隐隐可见江底,远处,不时有鱼儿往来穿梭。江畔山峦五彩斑斓,美不胜收。秋风吹拂,枝叶摇曳,片片红叶不时地从树梢飘下,纷纷扬扬,轻盈地融入在深幽的山谷里。鬼斧神工的奇峰怪石,更彰显出一派秀丽的诱人风光,古朴、典雅却又不失柔情。山水  相似文献   

12.
《松州》2007,(4)
在我还是少女的时候,小说里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文学作品所展现的色泽斑斓的爱情生活使我羡慕,令我向往,并如临其境地沉浸在故事情节当中。在我心中,爱情是美丽的玫瑰花,而婚姻就是使这些玫瑰生长和开放的锦绣花园,经过甜蜜的恋爱之后,一旦履行了结婚手  相似文献   

13.
山东潍坊有个很大的商品集散地,打的去只需说商品城,司机无人不晓.我和何梅香、修瑞娟、冯友抓个空到了商品城.8月下旬我们全国政协山东视察团去山东视察流通业.我笑:我们这是牺牲个人休息时间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山东流通业.  相似文献   

14.
吴钧尧 《台声》2014,(5):46-47
<正>我常常想起老刘。他住昔果山村入口不远的小平房,当他在世时。老刘在世时,他贩卖油条。拿报纸包油条是坊间的习惯。我跟老刘买来的油条上,常看字迹浮印其上。红的写着"张家结婚志喜",黑的则什么都有,比如"警告逃妻,再不返家,法院见"。因为油脂的浸淫,油条把报纸变薄、也变老。我曾拿着它,对准太阳看。黄橙橙的光瞬间绽放,宛如雷闪。老刘以为我在读报,问我能不能为他写封信。  相似文献   

15.
吴钧尧 《台声》2014,(7):58-59
<正>二○○七年夏天,我与妻儿,通过"小三通"到厦门。初抵码头,讶异厦门闽南口音与金门无异。少小离家,我的闽南音混融台湾南北调,厦门腔比我更像金门调。搭艇,经海路到厦门,我伫守栏杆,金厦海峡间小岛散布,风景绮丽,媲美地中海。过去五十年,从此岛到彼岛,仅水鬼暗潜,而今浮现,可空航、可水径,我想起"厦门富、金门贵"俗谚,意指厦门商多,富居者众;金门读书  相似文献   

16.
郑镛  林影 《福建乡土》2020,(1):26-27
多年过去,只要有路过上海,我必到外滩吹一吹黄浦江的冷风,真切缅怀一番,那些年,那些无法忘怀的友谊。今夜,对面的东方明珠依旧闪烁着彩色的灯火,映衬着上海最美丽的夜景。只是凛冽的风,真的有点冻,除了热恋中的情侣毫不在意突然来袭的冷空气,外滩零零散散走过几个路人,倒显得几分凄凄瑟瑟。当货轮行过黄浦江面,荡起片片涟漪,我那悸动的思绪便随着这一江秋水再也无法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17.
18.
宇文正 《台声》2014,(11):49-50
<正>暮春时与几位作家结伴去花莲参加笔会与马来西亚作家交流活动。那是周五,我们搭"太鲁阁"号火车。同行作家问我,"还做便当吗?""当然啊!""说说看,今天的便当是什么?""噢,今天,我给他带了椒盐牛小排、蒜炒绿白花椰、荷包蛋、烤马铃薯。""便当还可以带这种东西?""当然可以啊!""吃太好了!"便当也可以带西餐!我自己是中国胃,但这一代孩子爱西餐,有时候,就换换口味,总不能天天红烧鱼、家常豆腐吧!  相似文献   

19.
《松州》2007,(1)
在我家乡村庄的后面,是一大片平坦的水浇地,在这片水浇地的后面,是由一座座小山连接而成的东西走向的山川,这些山有的有名字,有的根本就没有名字,有的虽有名字,也是名不见经传,只有本村的人知道,什么"龙头山"、"娘娘庙后山"、"后梁"、"西梁"等等。把山与山划分开的标志,是一条条从上到下的山沟,这些沟也有名字,由村东到村西,  相似文献   

20.
当一个人躬身于田园的作物中间时,他的心灵一定是至洁而芬芳的。满眼的苍翠,刷新你心灵的墙壁;草叶上的露珠,在晨光的照耀下,让你想起童年玩的肥皂泡泡;那些叫不上名儿的小花,一粒一粒在微风的吹拂下,冲你眨眼睛,只几下,你的灵魂就出窍了,面对它们,你会不由自主地蹲下身子,在清新扑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