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经济增长乏力、城市生态环境严峻、城市面目单调乏味和城市人群精神状况堪忧的现实焦虑,城市文化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对策凸显了文化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建构美学品格、改善城市人群精神状况以及从根本上塑造城市精神与价值观方面的显著作用.以城市文化为基础,城市文化软实力兴起于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复兴的大视野之下,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出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巩固了城市文化的地位,也更有利于城市文化实力的彰显和城市的长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2014年第1期开始,本栏目增设"城市品牌"子栏目,与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合作,旨在探讨、研究品牌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了城市CIS系统在城市品牌塑造中的作用,对城市CIS系统的城市理念识别、城市行为识别、城市视觉识别进行了阐释,论述了通过城市CIS战略挖掘和重塑城市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并提出了导入城市CIS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体现了中央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人才的高度重视,我国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经历30多年的发展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为落实中央精神,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城市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城市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6年1月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城市管理工作规划会议,探讨中国城市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本文主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城市管理通过采取包括市场化、专业化在内的多种手段,推动了城市管理由自上而下的单向管制向上下互动的和谐共治转变,缓和了城市管理冲突,缓解了政府管理压力,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社会化城市管理代表了未来城市管理的大趋势,进一步深化和充实社会化城市管理的内涵,增强社会化城市管理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紧迫课题。一是在价值取向上,社会化城市管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智慧城市战略规划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研究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梳理界定,并将其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泛在城市等相关概念作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技术与人本两个视角对上海、宁波、佛山、深圳、台北等五个城市的智慧城市战略规划文件做了内容分析,探讨了大陆各城市之间以及海峡两岸在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内容上的异同;最后就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探讨马克思主义城市观,对科学分析中国诸多城市乱象,拨开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迷雾,揭示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本质内涵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城市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于城市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点,既区别于分门别类的城市科学,又不同于自由主义城市观和西马、后马等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马克思主义城市观从全面生产尤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再生产理解城市本质、产生、发展以及变革,体现了城市观的唯物立场;着重剖析近代工业城市,揭示近代工业城市的资本本质,以及根源于资本的诸多城市矛盾和城市异化,体现了城市无产阶级立场;而且在论述资本城市的基础上,对后资本城市的变更、改造、治理进行了憧憬和展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依据马克思主义城市观,把人的尺度、公平正义、生态文明、城乡融合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一些主要工业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革,其内容包括市中心的重建、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及城市治安管理改革三大部分。这些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利用手中的财富和权力,积极参与城市改革,并充分利用城市改革的成果,发展了属于本阶级的公共文化,扩展了他们的影响力和政治权力,使这些城市真正成为中产阶级的领地。  相似文献   

8.
深挖城市精神的“源”与“骨”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由于自然地理的局限与塑造,每一座城市都形成了特有的风土人情,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记忆,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地位。这些,是城市精神的“源头”和“筋骨”,也是这一城市区别于另一城市的独有气质。如果没有了区别,没有了特点,千城一词,不仅模糊了城市的面貌,割断了城市文化的历史脉络,“城市精神”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本真意义。因此,在提炼和塑造“城市精神”的过程中,切不可盲目跟风、追风,必须深挖城市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和特征,在传承中华文化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下,突出城市的文化个性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城市经营与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国权 《前沿》2004,(2):87-89
城市经营是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 ,城市经营的实质是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型 ;城市政府职能转型是城市经营的客观要求和保证。本文在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界定的基础上 ,对城市经营和城市政府职能转变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与城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相融合的产物,在阐述智慧城市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从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路径等层面深入解析了智慧城市的内涵与阶段性特点,总结和分析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实践经验与存在问题,并勾勒和论述了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冬梅 《求索》2012,(7):145-146,123
现代化正在以城市统一模式的构建,削抹着各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城市的多样性,中国当代文学正迫切地呼唤着关于城市个性城市历史记忆的书写。90年代的女性城市书写就担当起了这个重任,它不只关注了"性别"和"消费",同时也保存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变迁。正是她们以对城市的天然亲和与敏锐感知,把潜藏在城市表象下丰富的文化根系之发展变化拓印在了作品中,成为了一种不会消失的文化个性存留。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元素,它为城市发展提供软环境支持,其先进的理念和符合时代规律的特点引领了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使城市自身发展与时代潮流相统一,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观念。它推动了城市创新,开创了以品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经营是目前地方政府改革的热点与中心环节,是对城市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分析了城市经营的本质、内涵与特点,并考量了国内外城市经营的现状与模式,从把握城市经营理念,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经营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建立城市资产经营的有效机制,搞好土地资产的经营和管理,建立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机制,保证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商业运营,建立公正、宽松、便利、舒适的城市软环境等七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城市经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仲兆林 《群众》2011,(10):69-70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反映了这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反映了市民综合素质和文明教养的水平,反映了政府执政能力和建设管理城市的水平。创建文明城市,对于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影响,具有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全面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及市民综合素质、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动态城市竞争力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可  朱建国 《中国发展》2010,10(4):81-85
该文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动态性特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动态城市竞争循环理论框架,将城市竞争循环分为内外两大决定系统,三大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名义城市竞争力和实际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同时构建了一个新的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由8个一级指标和88个二级分项指标构成。新的理论框架为城市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城市管理就是以信息化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使城市高效运行.近年来,随着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稳步、快速、高效开展,全市范围内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责及相关部门纷纷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基本摸清了全市城市管理的现状和底数,仅以海淀区为例即形成了全区140余万件城市管理基础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7.
张继焦 《思想战线》2004,30(3):73-78
民族的历史和城市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里的流动和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约有900万左右,已形成了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居住群落,城市民族形成多样化格局。城市中少数民族迁移者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城市,他们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也给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继宜居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等概念后,弹性城市成为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文章在弹性城市理念和内涵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弹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具体评价了该城市的弹性程度。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城市综合弹性指数呈上升趋势,武汉市的城市综合弹性指数在2010规划年达到了74.09%,仍处在较低水平。最后,给出了建设弹性城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现代城市品牌理论,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对黄岩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管理进行实证研究,以提升黄岩城市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城市品牌建设的视角,提出了进一步提升黄岩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品牌的策略,以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学术界对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强。基础型和传统型城市生态安全理论完全围绕自然生态安全,鲜有从城市经济生态安全、城市社会生态安全角度进行探讨。本文以城市自然生态安全为基本立足点,拓展了城市生态安全的定义和范畴,提出广义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并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态安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