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此,法兰克福学派作出了自己的判断:科学技术进步导致人遭受奴役、科学技术发展麻痹了批判意识从而遏制了社会发生质变、科学技术异化为政治统治的工具。法兰克福学派以科学技术为基点透视和分析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有其合理的因素,其目的在于确立人本主义的合法地位,但在客观上却起到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批判理论是从马克思到法兰克福学派一脉相承的哲学理念。这一理论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经济学—哲学—社会主义批判;卢卡奇等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物化与主体性为核心的批判理念;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纲领的批判理论。批判理论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立场。  相似文献   

3.
刘英杰  徐向凤 《学理论》2013,(13):74-75,85
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所持的基本立场,从否定的意义上批判意识形态,但是,与马克思在政治层面的批判不同,法兰克福学派是从文化层面对意识形态进行批判,从而实现了由政治批判向社会文化批判的视域转换,这一转换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最富特征的理论之一。法兰克福学派在不同时期对肯定文化、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批判,透过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表面现象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齐一性和强制性的根本特征及其危害。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有明显的局限和缺陷的,但同时对我们也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的科技革命不仅提高和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已日益渗透到政治生活中,影响着民主政治的建设和领导者的决策。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专门就此现象,提出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统治论”问题。 一、“技术统治论”的提出和内容 最早提出这个思想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早在1956年,马尔库塞就以“技术理性的政治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面,法兰克福学派一直是国内理论界注视的重点,近年来更为突出。这不仅因为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最持久的一个派别,而且因为法兰克福学派久负盛名的社会批判理论,以综合研究的优势,扎根于社会现实生活之中,表现了对人类社会历史命运的关切,特别是对当代各国的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杰出代表,是世界顶尖哲学家.他在交往行为理论的根基之上建构了商谈民主理论.商谈民主作为民主制度的一种新设计,是对西方竞争性民主模式的反思与替代.协商民主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之一,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发展完善还需要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思想精华.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6)
艺术审美作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具有其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以两者在现实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为突破口,总结已有工作,探本求源,把握两者具有的相同特征与内涵,以此深化发展基于艺术审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避免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械性,让带有阶级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加温和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中。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11)
随着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对人的操控日益加深。作为一种异化了的文化力量,大众文化对人有着消极乃至负面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对之进行了一番系统而猛烈的批判,其批判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于当今社会提高人们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载针对北宋时期积贫积弱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以井田、封建、宗法为主干的回复三代政治蓝图。但自古至今,这一改革方案备受争议。研究发现:张载表面上高举着复古主义的旗帜坚守儒道,但其思想内部却蕴含着鲜活的生命力,其政治蓝图的构架、重心和精神气韵无不体现了思想家在新形势下为弘扬儒道所进行的苦苦追寻。尽管他终未跳脱历史的局限,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政治思想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兰克福学派延续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文化批判角度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路向。除此之外,该学派还存在着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非主流的研究路径,它在批判理论的建构、转型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使之遵循并发展了马克思文化阐释的初始路向,其文化批判才得以建设性地补充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重要维度。对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并未在国内外学界广泛、充分地开展。目前已经探讨了波洛克、诺依曼、格罗斯曼、基希海默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霍克海默、阿多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考察了新马克思阅读运动。有待加强与深化的研究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含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法兰克福学派中重要地位的充足依据;紧扣专题的系统性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其他成员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容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席勒美学不仅是对艺术的审美理论,更是对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哲学反应,后者是常被忽视的问题。作为政治哲学,他以审美作为政治自由的前提,批判康德在观念上导致了纯粹实践理性与感性的对立,并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政治自由理想与实践的矛盾是政治自由目的化。他用和解原则化解康德在观念上的对立,并将美育实践视为实现整体性政治自由的理路。他以感伤原则批判卢梭的自然状态是对政治自由的叛逃,并扬弃政治自由实践中当下与未来的对立,为政治自由赋予历史性维度。在此意义上,席勒政治自由思想构成通向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世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出现的独特的意识形态现象,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怀疑和对西方新的革命道路的探索是其贯穿始终的、共同的世纪性主题.除第一代"新马克思主义"者是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及其道路的反思者与探索者外,法兰克福学派以后的"新马克思主义"基本上告别了无产阶级革命,二战后的两代人更是以追寻非无产阶级的西方革命的动力为主要目标."新马克思主义"世纪主题在哲学、经济和政治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凸显其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4.
公民政治审美作为政治艺术与公民政治的双向交叉点,体现其在公民政治心理层面从政治自然到政治自由的过渡的功能。合目的性是公民政治审美的基本原则,具体体现为从形式与实质这一对美学范畴出发,展开为形式的合目的性与实质的合目的性,演绎了从政治自然到政治形式美、政治实质美最终到达政治自由的逻辑过程,并由此通过形式美和价值美外化为价值进入制度、哲学进入政治的双重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政治设计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设计作为一种以制度安排为核心的社会设计,与党的执政规律存在着内在的政治关联。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三代领导人分别作出了相应的政治设计,并对党的执政规律做出了不懈的探索,不断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的政治设计理念,极富政治科学性、战略性。执政为民、执政兴国作为“三个代表”政治设计的基础与核心,是我们党执政规律的根本要求、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李商隐复杂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分析诗歌中隐隐透露出理想不得实现的悲苦现实、生命体验与诗歌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诉求.由此分析诗人在意象的选择上注重人生体验,但更重视审美追求,并在崇高的审美的追寻中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臧峰宇 《理论导刊》2008,1(2):25-28
政治理想致力于对政治现实的超越,力图改善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命运,任何理想都具有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马克思政治理想同样如此,它是在对旧世界的批判中逐渐成熟的.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考察可以追溯其政治理想之源,通过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性借鉴,马克思确立了哲学变革的价值指向--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的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政治理想的期望所在.马克思对柏拉图主义以来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通过对政治哲学的颠覆实现的,在此过程中确立的"人类解放"的政治理想在政治实践中生成.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20世纪30年代的乐观主义观点,波洛克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验并非已然成功,而计划因素的引入将有效地甚至是无限期地控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在此基础上,波洛克于40年代初提出了自己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随着自身经济基础的转变都或快或慢地发生了变化.正是在波洛克所提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础上,法兰克福学派调整了自己对资本主义的理解方式,推动了批判理论的逻辑转型.  相似文献   

19.
生态马克思主义因其以生态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批判而受到当代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此也导致学术界把关注的目光过多放在对其制度性理论批判的梳理上.对于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何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技术理性批判为主题转向以社会制度批判为主题的深层原因并未论及.由此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技术理性对资本主义批判主题确立的缘由及其理论批判缺陷入手,揭示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而进行转换批判主题的深层原因和目的,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一批判主题转换的逻辑意义在于,生态马克思主义把法兰克福学派以发现问题根源为思维的逻辑起点转换为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维逻辑新起点.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恰恰突显出生态马克思主义制度性批判主题确立的重要目的性,也彰显出这一社会批判理论最重要的理论特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霍克海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奠基者,他可以算是批判西方工业文明技术的第一人。我们在读他的《启蒙辩证法》的时候可以深刻感受到他的批判和核心之所在——文化进步走向其对立面的各种趋势,从而通过对启蒙理性转变成为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盛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技术的异化和人性的丧失进行深刻的批判。为了拯救文化的进步走向其对立面,找到人类生存的价值基础,霍克海默怀着救赎的激情,开始了他的技术批判理论的旅程,让我们反思现代的文化进步,并对我们所生存的世界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