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春 《理论导刊》2001,(10):41-43
二十世纪,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劲旅,高举其批判精神的旗帜,积极关心社会问题,并从“同化”和“异化”两个方面,以工具理性为武器,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学艺术、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批判。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将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综合的文化形态进行研究,认为科学技术是广义文化的一部分,是与哲学、艺术、宗教等狭义的文化现象相对的文化现象,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科学技术文化往往成为文化传播、流动的先导。而现代西方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置于全球化的现代性扩张中,对文化的全球一体…  相似文献   

2.
3.
李晓晴 《理论探讨》2007,1(4):66-69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著名的批判理论学派,他们在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现行制度展开深入批判时,充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哲学的和谐思想。他们意识到人类已经深深陷入了异化状态中,人类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已经被破坏,因此,他们积极努力于寻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及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云飞 《学理论》2012,(23):42-4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在文化形态上随之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源,不断民族化、大众化、世界化的发展进程.马克思哲学是文化意识形态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对于新形势下大众化文化传播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这一视阈出发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传播的再认识必将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艺术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尽管称谓不同,但他们都是指称大众文化。技术理性观是他们对大众文化分析的逻辑出发点。由于对技术理性总体上持公正、赞同的态度,本雅明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持乐观的、客观的观点,相比较而言,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理性持总体批判的态度,因而其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持悲观的、否定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政治参与是公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努力实现较高水平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政治参与中理应包含性别意识的内容.性别意识之体现会促进有序政治参与的实现.解读政治参与及其中性别意识之要义,探析在政治参与中体现性别意识的路径,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之构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与走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理论研讨会综述最近,《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和山东工程学院共同举办了题为“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与走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的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  相似文献   

8.
当前已有一些文献探讨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但很少涉及政治关联所处的外部空间特征。那么,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是否存在地区差异?通过对2008—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在西部地区,政治关联对于企业创新可能存在"雪中送炭"的推进作用;但在东部地区,政治关联对于企业创新可能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可能产生"资源诅咒"的消极效应。具体来看,中央层级的政治关联对西部地区企业创新的积极效应比省、市、县等层级的政治关联更加显著。与民企相比,西部地区国企的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的积极效应更加显著。进一步剖析政治关联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可以发现,在市场化水平较低、法制建设不健全的地区,建立和维持必要的政治关联有助于保护企业产权,为企业争取资源,进而促进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9.
政治社会化通过塑造政治体系成员的“政治人格”、培养政治参与型公民以及传习政治文化,从而对于政治稳定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目前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诸多的矛盾与困惑,从维护政治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到政治社会化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必须不断创新政治文化内容、广泛系统地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公民的政治心理承受能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工具的作用、以及公民个人政治知识学习的加强。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现代性带来政治稳定,而现代化则带来政治动荡,为什么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却不是相应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为什么城市会成为政治动荡的大本营?亨廷顿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认为导致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是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政治吸纳能力不足而导致了政治排斥问题,发展中国家要增强政治稳定,必须通过提高政治的制度化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政治排斥问题,增强政治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1.
理性与传统:谁是权利的基础?——伯克政治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学术界至今鲜见对伯克政治哲学进行系统梳理的文章。本文通过介绍伯克对自然法理论的核心内容———“天赋权利”学说的批判 ,系统概述了他的权利观、自由观、国家观、政体观、历史观以及传统、文明、改良和革命等其它相关的政治观念。在此基础上重点评价了伯克政治哲学的学术地位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理想类型"理论是马克斯·韦伯重要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军队政治工作学研究中应当借鉴这一重要思想方法,构建自己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13.
汪卫华 《政治学研究》2021,(5):63-76+157
作为美国政治学发展特定进程中形成的、以"外国政治"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比较政治研究并非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本文通过考察美国比较政治研究的"演生史"以及中国政治学科重建以来对"比较政治学"的引进过程,从学问、学科、科学三重意义上,讨论了19世纪末现代政治学逐步成型以来,美国的比较政治研究从"比较政府"到"比较政治"、从"科学自觉"基础上的"学科自觉"到"方法自觉"的发展历程、知识特性与经验教训,力图澄清比较政治研究的若干模糊认识;同时对照美国比较政治"学科化"的经验教训,探讨中国比较政治研究的改善空间与当前任务,即从"学科自觉"迈向"话语自觉"与"知识自觉"。  相似文献   

14.
伊格尔顿作为西方激进的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家和批评家,始终致力于将悲剧理论研究与社会主义革命目标以及现实政治实践相结合。伊格尔顿认为,悲剧是最具意识形态包容性的艺术形式,具有政治美学的批判力量,潜藏着巨大的变革力量。他通过重新界定悲剧艺术范畴,重申悲剧艺术"甜蜜的暴力"的悲剧性美学力量,借助精神分析法重新认知悲剧净化论来彰显悲剧在规训人性和促进社会变革方面的"否定性"政治美学功用。促进了人们对悲剧艺术价值的重视,为20世纪以来现代悲剧艺术的振兴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此外,伊格尔顿还将悲剧与宗教以及马克思主义革命政治相融合,来说明悲剧所蕴含的"向死而生"的政治美学启示,为指导当代政治实践提供了积极指向。  相似文献   

15.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大体历经了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近代资本主义时期和现当代时期,其理论研究范式的中心脉络大体是沿着价值的规范主义和经验的科学主义两条逻辑路线进行的,体现出了规范研究(Normative)与实证研究(Emp irical)两种风格迥异、意函悬殊的研究范式。一般认为,古典政治学的创始人最远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历经了古希腊自然政治、中世纪神权政治、近代权利政治的三个发展时期。进入十九世纪下半叶,传统政治学开始受到科学主义的冲击和挑战,并进入了“行为主义”的发展时期,实证主义倾向的新政治学成了传统政治学衰败的真正征兆。这种衰败直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后政治学的兴起才有所复苏。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中,理性与道德的关系被又一次推向历史前台。本文从韦伯的"合理性"判断出发,探讨了理性与道德的复杂关系。理性作为一个多向度的概念,道德曾经是"实质合理性"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式合理性的膨胀,理性逐渐流于形式而疏远于道德,其内涵缩小为以利己为中心的经济理性。这一转变导致了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道德沦丧的社会问题,然而,由于信息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日益壮大的"道德技术"却使理性与道德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相似文献   

17.
"泛神论之争"是德国观念论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而这场争论的发起者雅可比则是启蒙理性和现代性原则最重要的批评者之一。他指出,以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通过反思性的理性演证来确定事物存在的根据,其结果将是与理性和自由的原则相背离的机械决定论和无神论,从而削弱道德、宗教和政治的根基;而康德的先验观念论作为理性主义哲学的另一种表现,将知识和道德的根据最终归于思维或先验自我的内在性时,认识的内容、形式和认识对象本身都成了主体的一种构造,这势必会导致唯我论,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虚无主义。只能通过个体的信仰、直觉和情感,而不能依靠理性的反思和推论,才能通达上帝在他的启示的直接性中向我们揭示出来的绝对真理。雅可比的理性批判及其信仰主义哲学中对"思有同一"原则的重申,对后康德的观念论哲学家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政治即指无阶级、无国家存在社会的政治类型 ,它存在于前阶级社会形态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原始氏族制早已证实它的原初形态的存在。而走向社会政治就其现实形态而言 ,则是指诸如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政治客观进程及其本质特征 ,它是实现人类未来社会政治的历史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赵学昌 《理论导刊》2012,(11):42-45
考察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的论述,可以看出:并非仅有私有制存在的社会才有阶级。在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所有制形式的社会,只要存在私有制,就有阶级和阶级的划分问题。包含私有制形式在内的所有制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支配权。在非纯粹的私有制形式下,私有制为阶级形成提供了客观环境;在纯粹的私有制形式下,私有制是阶级形成的直接原因。享有生产资料支配权未必就享有剩余劳动支配权。阶级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一部分人丧失了剩余劳动的支配权。  相似文献   

20.
规范研究方法和经验研究方法是政治学研究的两大基本方法。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体系中长期居主流地位的规范研究方法曾一度被行为主义政治学奉行的经验研究方法所取代。7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向后行为主义的嬗变以及回归国家学派的崛起,标志着规范研究方法的复兴并与经验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代表了当代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趋势,对中国政治学方法论的研究及整个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