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于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居统治地位的一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神圣价值观和精神价值观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逐渐发生了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神圣价值观向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向物质价值观的转变,且这些转变均具有积极和消极之双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社会存在着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共产主义价值观、现代性价值观、西方社会价值观、后现代价值观以及各种庸俗形式的价值观等多种类型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杂然并存,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着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影响,使价值观领域出现严重的困境和问题.这种困境会干扰和模糊人们在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认识和价值判断.根据中国的历史发展定位和中国价值观的现状与困境,我们应当构建一种以新型现代性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值观变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发生的变迁具有两个最明显的特征,这就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一定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与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这些变化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体制的转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以及主体意识的觉醒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价值意识和实践精神的统一,是党的各种主张的集中概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明确价值观主体、价值观目标和价值观功能这三个维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应该是富强、公平、正义、和谐。  相似文献   

5.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面临着一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交织的局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正确处理好西方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及价值观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决定思维方式进而决定行为方式,蕴含在思维和行为中的可行能力亦会对价值观产生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具有多元、异质、矛盾与冲突等共性特征,他们可行能力的匮乏会引致政治冷漠、功利主义与务实倾向、价值观冲突等价值观问题,需要采取赋权措施、创新制度安排、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来提升他们的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尽快将他们培育成能传承传统乡村优秀文化的新型市民。  相似文献   

7.
梅宁华 《民主》2011,(3):10-14
近年来,有关价值观的研究和争论十分热烈,中西价值观,不同社会历史形态的价值观,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价值观,多种多样,价值观问题成为重大的、根本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中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被各种概念架空了.使人们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价值观的本质.导致价值观研究和建设的表象化。不厘清价值观的本质属性,很多讨论无法深入.价值观建设就无法有力推进。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4)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要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本文主要对公民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公民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公民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以及培育机制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力求对公民核心价值观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远发展,关键在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程度。在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孕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文化价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必须从文化教育、国情教育、道德重建、制度建设、社会改革等多方面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提炼的理论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意蕴和价值表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从宣传话语视角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的思想阐释和理论加工,有针对性地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话语体系,进一步提升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和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涵盖国家、社会、公民三大层面,内容全面、意蕴深厚、指向明确、逻辑清晰,体现了语义的丰富性、修辞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1.
颜奇英  王国聘 《学理论》2013,(30):368-369
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和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新形势下大学生出现主导价值观缺失、传统道德滑坡、价值理想趋于功利虚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等价值观偏差,需要马克思主义引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教育功能,进一步深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策略,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改革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泛娱乐化"现象在现代社会愈演愈烈,并已超越自身范围扩展到社会各领域。它突出表现为政治"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其本质是给人带来生理方面的愉悦感和心理上的高度依赖,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一定程度的历史价值观随意化、文化价值观功利化、道德价值观失范化、人生价值观漠视化、审美价值观庸俗化等消极影响。因此,亟需遏制"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应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入手,强化学校价值观教育,塑造青少年独立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个性;家庭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的个人价值观;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塑造"价值生产"秩序;促进"多重主体"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作用并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包括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方面。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的深刻变化和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成熟性和社会实践的局限性,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存在和功能实现的基础场域。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性、意识形态性和理想性与日常生活情境性、多元性和实用性的矛盾和张力,使得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日常生活相疏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仪式和情境、社会实践和个体自觉四个方面形成合力,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认同,使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而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就是把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从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内在关系、价值观的践行状况和践行目标来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会受到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教育、制度和实践活动等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增进社会大众认知认同。近年来,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开展的"好人文化"建设,在内容层面对接了核心价值观,在实践层面不仅促使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贴民心,还涵养了核心价值观"大德"和"小德",凸显了核心价值观的经济社会效应,因而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典型范例。"好人文化"建设的实践启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民众生活沃土,依靠政府与大众的良性互动,构建常态化机制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确立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下社会价值多元化格局下占据主导地位的主体性和主观性前提,其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特定的资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论思想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文化思想资源。前者标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论深度,后者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文化厚度。两大资源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确立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下社会价值多元化格局下占据主导地位的主体性和主观性前提,其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特定的资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论思想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文化思想资源。前者标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论深度,后者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文化厚度。两大资源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郭婷 《理论视野》2017,(10):86-88
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存在和功能实现的基础场域。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性、意识形态性和理想性与日常生活情境性、多元性和实用性的矛盾和张力,使得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日常生活相疏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仪式和情境、社会实践和个体自觉四个方面形成合力,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认同,使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7)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方向是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之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引领的有效方式和路径,以便使大学生真正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认知引领、情感引领、品德引领和实践引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