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上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舒城县城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上级部署和年初既定目标任务,统一思想、明晰思路、抢抓机遇、扎实攻坚,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重点工程今年全镇共承担县重点工程计26项,其中:新实施项目20个,续建项目6个,总征迁约2000户2000亩,任务十分艰巨。对此,镇党委政府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坚持科学调度、全力以赴抓征迁,年初制定了实施计划,明确了责任分工,目前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二、脱贫攻坚全镇农业人口26218户92392人,其中贫困人口470户1394人,贫因发生率为1.5%,建樑立卡贫困村3个(凡坛村、石桥村、河镇村)。2015年底已脱贫147户467人,目前全镇有323户930人尚未脱贫。今年,全  相似文献   

2.
王进 《当代贵州》2016,(49):62-63
朝阳村位于石阡县青阳乡东北部,为精准脱贫一类贫困村,总面积18.8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204户804人,有党员18名,多为仡佬族、侗族,全村共有耕地873亩(其中田384亩),人稀地广,地势陡峭,林木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油茶、畜牧、中药材等产业.该村现有贫困户55户171人,脱贫措施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6户63人、社保兜底脱贫13户18人、发展教育脱贫16户56人、发展生产脱贫10户34人,2016年脱贫15户55人,力争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相似文献   

3.
正莲花县位于江西省西部、萍乡市南部,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花卉命名的行政县,被誉为"中国莲花之乡"。党的十八大以来,莲花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逐步蹚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脱贫攻坚新路子。经过多年的努力,莲花县已累计脱贫退出9367户37906人,贫困人口由2015年年底的  相似文献   

4.
正平塘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4817户98212人下降到2019年的1706户4050人,贫困发生率从32.85%下降到1.35%,全县69个贫困村包含24个深度贫困村,均脱贫出列。3月3日,平塘县等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3月3日,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同意平塘等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平塘县从此撕掉贫困县的标签。千山震荡,万民激昂。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阿巴嘎旗巩固提升已脱贫438户1188人的脱贫成果,完成20户51人脱贫任务,全旗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自治区贫困旗县序列。阿巴嘎旗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后续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助推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资产收益"撬动"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6.
王宏斌 《先锋》2016,(12):33-34
成都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突出抓好简阳脱贫攻坚。简阳市人口148.6万,现有省定贫困村89个,贫困人口1.6万户、4.6万人,贫困群众面宽量大,贫困人口小集中、大分散和结构性、个体性、'插花式'贫困特征明显。作为成都区(市)县中唯一有省定贫困村的区(市)县,脱贫攻坚是简阳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龙里县地处黔中腹地,全县总人口23.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9.2888万人(2014年统计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82.13%。2014年底,全县共有贫困村74个(撤并前数据),贫困乡(镇)6个(撤并前数据),建档立卡贫困户9870户3402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02%,贫困发生率为17.81%。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部署,尽早实现减贫摘帽目标,自2015年5月担任龙里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9,(24)
正林甸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目前,全县4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人口脱贫退出3566户744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4%。  相似文献   

9.
《湘潮》2020,(1)
正茶陵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也是井冈山革命老区、罗霄山脉片区重点扶贫县、株洲市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87户65266人,贫困村68个。自2014年至今,累计脱贫16979户64348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7%,  相似文献   

10.
正沿河县思渠镇一口刀村是典型的省级一类贫困村,有11个村民组385户1460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322人。2017年以来,该村通过"四强四增"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脱贫困、三年奔小康"的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全村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4.18%下降到13.4%。一、强帮扶,增脱贫带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黔南州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1.1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65%,285个贫困村出列,龙里、瓮安退出了贫困县行列,贵定、惠水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待第三方评估验收。全州脱贫攻坚呈现"三个落实到位、数据质量提升、脱贫成效明显、创新经验典型"的良好态势,实现了连战连胜,朝着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迈出了关键步伐。黔南州脱贫攻坚工作有不少亮点,比如"七个一"工作机制、"约法三章""分类指导、因县施策"等,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20,(7):48-49
近年来,同心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精准基本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举全县之力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全县8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7403户103654人建档立卡人口累计减贫26840户10192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3.3%降至0.61%,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张家口市所辖6区、10县、2个管理区、1个经开区中有国定贫困县(区)11个、省定贫困县1个,贫困人口31.43万户、61.42万人,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张家口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张家口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的基础性工程,精准施策、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20,(10)
正拜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是黑龙江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以来,拜泉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凝心聚力尽锐出战,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全县5062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04个贫困村(深度贫困村30个)全部出列,剩余贫困人口2793人,贫困发生率由11.3%降至0.56%,2020年2月26日省政府批准摘帽退出。  相似文献   

15.
2019年,黔东南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冬季充电""五个专项治理",加快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采取目标考核奖惩挂钩、逐县督战督导、推动抱团脱贫、严肃追责问责、选优配强干部等措施,有效推动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预计实现减贫23.51万人,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1.19%,丹寨等6县成功脱贫出列,黄平等7县通过省审查,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从江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确保不掉一户,不落一人,坚决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春节前夕,在浓浓的年味中,有一群放弃与家人团聚、一刻也不停歇的人,奔走在从江县的各个村寨,为来年"春风满园"做打算、早准备。"看,树上的石斛有些可以摘收了。"  相似文献   

17.
<正>淤泥乡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整合优势资源、汇聚多方力量,走好组织队伍建设、产业就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干部作风保障四步路,带领群众共奔小康。2014年以来,淤泥乡共减少贫困人口2266户7397人,现有贫困人口242户489人,实现贫困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20,(7)
正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是四川仅剩的7个未摘帽县之一,是凉山彝区深度贫困最为典型的县。全县总面积1685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92个村(社区),总人口21.58万,其中彝族占97.2%,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6552户79843人。近年来,布拖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视察凉山时的谆谆嘱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狠下"绣花"功  相似文献   

19.
正连续5年来,黔南州经济发展综合测评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至第5位,减少贫困人口96.16万人,瓮安、龙里、贵定、惠水等4县成功"摘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取得圆满成功,第四届绿博会筹备工作有序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黔南州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相似文献   

20.
正东刘集镇地处五河西部,国土面积200km~2,耕地18万亩,辖21个行政村,人口70720人。有贫困户1568户4669人,占总人口6.6%。其中已脱贫901户3251人,未脱贫667户1428人,贫困发生率为2%。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党委、政府紧扣"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主要做法产业是强镇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东刘集镇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战略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