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根本性的问题,越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越是要牢固树立党的意识。那么,什么是政党意识?执政党的政党意识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4,(2)
目前,有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在对待整党的态度上,还存在着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信心不足,二是缺乏自觉性。有的同志说:“党内思想、作风、组织不纯的问题那样严重,情况又很复杂,这次整党能够整好吗?”存此疑虑,无疑是一种信心不足的表现。有的同志说:“我既没有‘三种人’的问题,又不搞不正之风,无职无权无大错,有什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6,(7)
正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首次提出"看齐"的问题:"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几十年来,看齐意识始终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虽然时代在发展,但看齐意识的重要启示意义和指导作用历久弥新。当前,党员干部强化看齐意识,就是要始终不渝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毛泽东主义""毛泽东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泽学 《理论探讨》2008,3(1):105-109
"毛泽东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以中共领袖毛泽东的名字命名的两个概念.那么,毛泽东本人对它们有何看法呢?据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爬梳,揭示了毛泽东对这两个概念的基本态度,反映了一代伟人对待这一问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强化"四种意识":一是时代意识,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解答时代课题,在价值理念上要顺应时代趋向,话语体系要吸收时代内容,理论视野要有世界眼光;二是问题意识,要始终处于"发问"状态,以时代问题为中心,面向"全球问题"和"中国问题";三是实践意识,要尊重实践,将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自我修正与更新;四是创新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正确发挥领袖人物的作用,积极回应时代课题,总结升华实践经验,探索并形成新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十四大"精神时,一些单位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有人提出,邓小平同志已经退出领导岗位,为什么还要用他的思想来统一全党?二是有人说,邓小平的论述没有大本本,算不算理论?对这两个问题,机电局党校的同志进行了讨论,有自己的见解,下面是杨芳铮同志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4)
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那么,究竟"中国梦"是什么?它与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美国梦"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进而言之,对于国人而言,"中国梦"的提出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针对这些问题,力图给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8.
耀邦同志是较早倡导研究社会主义的领导人,而且卓有成效,他研究社会主义的方法也是很成功的。耀邦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强调要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研究社会主义,发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讨论,以《理论动态》为主要阵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耀邦同志总的思路是,对于社会主义问题,要紧密结合中国实际,解放思想,大胆研究:一是着眼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二是针对"左"的思想研究社会主义问题;三是理论研究要落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四是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来研究社会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9.
孟美婷 《学理论》2013,(20):218-219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的目的,教育目的就是存在于过程中。他的教育无目的论在字面意义上通常被人理解为教育是没有目的的。那么,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是否真的是无目的的,还是他另有所指?它的合理性又在哪?他的这一理论又对我们现代的教育又有什么启示?通过对其《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阅读,可以对他的"教育无目的论"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正>"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言简意赅的话,也是习近平同志走上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岗位后提请全军重温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那么,我们军队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军队今天这个样子最初是怎样设计出来的?我军为什么只能是这个样子?这就不能不追溯古田会议。南昌起义后,我们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独立领  相似文献   

11.
研究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以下简称原因论)的同志,恐怕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深入下去。如何把原因论引向深入呢?我想,概括地说无非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占有材料,一是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对于后者,狄慈根有一句话:“科学中总表现出思维能力的作用”(《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第31页)。那么,在原因论中如何发挥“思维能力的作用”呢?换句话说,用什么样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去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呢?这本身就是个大题目。我只能就这个题目,谈以下两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12.
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如果说成 熟意味着工作经验丰富,考 虑问题周到全面,处事稳重老练等等,那么,现在许多青年干部的确有其不成熟的地方。但从不成熟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不正是在实践中锻炼才逐步成熟的吗?早压担子早成才是小平同志新时期用人观念的  相似文献   

13.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在同《求是》杂志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谈到了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第一,对马列主义的基本东西要下功夫,不下功夫是学下好的.这是一个总的问题. 第二,领导干部还应有其它方面的素养.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同志对今天世界的情况不甚了了,对各国的情况下大了解.现在开放改革,应该对世界地理、历史进行介绍,让领导干部知道世界的"今天"和"昨天".有些青年学生光看到资本主义那么阔,我们这么穷.我说,他们那么阔,正是我们这么穷的原因.他们剥削了我们100多年,这也是穷同阔的辩证法. 第三,社全主义建设抓什么?要抓科学技术,要把科技转变成生产力,所以领导干部应懂一些一般的现代科技常识.不了解科技,怎么处  相似文献   

14.
张杰 《理论导刊》2012,(7):48-50
问题研究既是行政管理学科产生的本源,又是其发展的基础和现实要求。当前行政管理学科问题研究的状况堪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显不足。行政管理学理论研究与行政改革实践之间存在的显著差距,是导致我国行政管理学"身份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加强行政管理学科的问题研究,必须做到:明确学科使命,强化问题意识;扎根行政实践,直面真问题;拓展研究思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同志5·17重要讲话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则。能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键在于落实,在具体贯彻中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解决好真懂真信的问题,惟有"信马"才能"姓马",才能避免陷入"姓马"而不"信马"的泥潭,这解决的是理论队伍问题;二是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避免"指导"陷入"取代"的误区,这解决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这篇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这一要求。那么,什么是执政意识?共产党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强化执政意识?我认为,所谓执政意识,就是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它的领导骨干,对于本党领导国家政权、实现阶级统治的理性认识的总和。  相似文献   

17.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以来,学界对文化软实力研究渐渐多了起来。随着研究的拓展,学界越来越需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本文针对学界需要着重回答的一些主要问题,着力阐述了:我们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研究?文化软实力研究为什么要强调"中国特色"?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优势何在?如何巩固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优势?如何架构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如何理解中国学者对"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的理论超越?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加理直气壮地在文化软实力研究方面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8.
问:刘吉同志,上期《答问录》发表后,读者反映强烈.大家感到,前两年风行"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现在看来,首先要对社会主义进行再学习.只有认真学习和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才可能结合当代世界发生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实践有一个正确的"再认识".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与批判,您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规律的阐发,是比较生动而有说服力的.但是,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那么,社会主义实践已有70多年,中国搞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共政策系统开放程度的提高,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对公共政策进行风险评估显得尤为必要。文献考察发现,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存在特殊性研究欠缺、基于实践体悟的研究成果不多、整体性风险评估框架尚未建立、跨界研究处理不善等局限。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重视不够、研究者问题意识不强及学科背景受限、研究的压力与动力不足等。基于此,需从树立研究信心、增强"市场"意识、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及创建第三方风险评估机构等方面着手实现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谈话发表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向前发展.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党政干部有必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全面理解科技意识的内涵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增强全党、全民的科技意识."要增强科技意识,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科技意识.科技意识有多方面的涵义,主要是指科技在人们的头脑中、在实际生活中的份量与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