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实践》2016,(10)
正素有"金沙之城"美誉的奈曼旗地处通辽市西南部,这里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资源富集。近年来,奈曼旗致力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推介和文化品牌的打造,从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到奈曼版画,一个个文化品牌,在这里闪耀着光芒。"诺恩吉雅"民族文化传承舞台"老哈河水长又长,岸边的骏马拖着缰。美丽的姑娘诺恩吉雅,出嫁到遥远的地方……"这首情真意切的蒙古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7,(9)
正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正北方,地域辽阔,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相邻八省区。外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具有浓厚的边境文化资源。长久以来,这里都是多民族和谐聚居,各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民族文化独特。内蒙古辽阔壮美、丰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内蒙古人民热情豁达的性格魅力,不断吸引着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旅游业的地域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被突  相似文献   

3.
正六盘水将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产业"广度"与"深度"的文章,通过挖掘、打造文创IP,运用民族文化符号讲好凉都故事,助推农民画产业发展。当水城不同民族的刺绣、蜡染、剪纸、雕刻能手们拿起画笔,富有民族特色的多彩文化意蕴就从笔端自然流出,渐渐形成了一种叫"水城农民画"的画种。  相似文献   

4.
杨理显 《当代贵州》2016,(37):50-51
正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黎平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民族文化景点、景区和精品线路从点到面、连线成片的有序打造和推进,黎平民族文化旅游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侗乡黎平的崇山峻岭中,分布着大大小小90个中国传统村落,是全国拥有传统村落数最多的县,这里的人们依山而住、逐水而居,过着"饭养身、歌养心"的悠然生活。走进每一个侗族聚居的传统村落,都会  相似文献   

5.
张海霞 《实践》2010,(9):41-41
<正>苏尼特右旗位于锡林郭勒草原深处,全旗总面积2.234万平方公里,人口6.8万,下设3个苏木3个镇。该旗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队伍就诞生在这里。2005年,旗委、政府提出并确定了"建设民族文化先进旗"的目标,把民族文化工作提到了新的高  相似文献   

6.
正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位于中国西部腹心,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南来北往、繁衍迁徙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廊道,区域内自然生态独特,文化形态多样,文化资源富集,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沉积带,在我国区域发展和文化建设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这里积淀了壮丽、绚烂的民族文化,拥有着令世界惊奇的自然景观;这里主要居住着三个繁衍生息数千年的少数民族——藏、羌、彝,他们守护着各自古老而神秘的民风民俗;这里穿越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至今仍然生机勃勃……这里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形态,成为国家发展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重要地带和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7.
开发新疆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旅游已成为新疆旅游业的一个亮点。但是 ,旅游业在给新疆这个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给新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挑战。要坚持以人为本 ,处理好新疆经济发展与开发新疆文化旅游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新疆经济增长同新疆文化旅游资源的关系 ,使新疆的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协调发展 ,在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的同时保护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长顺县从自身特点出发,将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扶贫相结合,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扶贫"齐头并进的发展路子。这里有风景如画的神泉谷,有瓜果飘香的凤凰坝;有与华夏历史几乎同岁的银杏王,有层林尽染的杜鹃湖;有帝王佛教白云寺,有明清原貌的老州署。这里也有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交相辉映,让人停下匆忙的脚步,徜徉在四季如春的原野,体验多彩的民族风情。这里就是被誉为"金竹夜郎·吉祥长顺"的黔南州长顺县。近年来,长顺县从自身特点出发,以"三区三基地"发展框架为引  相似文献   

9.
正这里是地球同一纬度仅存的绿洲;这里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村的瑶山古寨;这里是白裤瑶族的家园。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有"东方印第安人"之称。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化,还能感受国家AAA级民族文化旅游景区的别具一格。走进这里,让我们一起感受"贵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正素有"金州"美誉的黔西南,正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丰富"金贵之州"内涵,充分发挥好山地这一资源优势,让特色牌更加金贵,奋力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过去五年,是黔西南州冲出"经济洼地"、构筑"精神高地"、总攻"绝对贫困"的五年。五年来,黔西南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打好民族特色牌,坚持大扶贫、大山地旅游、大数据三大战略行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201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测评中跻身第5位。  相似文献   

11.
许庆云 《实践》2006,(5):42-42
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部边陲,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长期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极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关注     
《当代贵州》2013,(12):6-6
六盘水因"三线"建设而兴,因资源富足而声名远扬,又因气候宜人而被誉为"中国凉都"。"三线"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多元文化的汇集,让这个建市仅近半个世纪的新城有着厚重的文化传承。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六盘水市积极构建"精神高地"、打响"中国凉都"文化品牌,全面建设以"实力、魅力、活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7,(4)
<正>地处通辽市西北部的扎鲁特旗,素有"中国民族曲艺之乡""中国民族版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这里秀美的山地草原孕育了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培养了众多享誉中外的民族文化艺术界名人。近年来,扎鲁特旗委、政府提出了"打造民族文化大旗"的目标,对民族文化给予重点扶持,使民族文化之花在扎鲁特草原上竞相绽放、大放异彩。乌力格尔、好来宝:扎鲁特草原民族文化的代表乌力格尔,通俗地说就是讲故事,  相似文献   

14.
民族节日文化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引起了旅游理论和开发工作者的注意。对于贵州来说,民族节日更是高原上盛开的万紫千红的花朵。但是,贵州节日文化还未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还仅仅是当地或附近地区居民的活动。所以,研究民族节日文化的旅游资源特点,确定开发民族节日文化资源的战略和措施,把民族节日文化从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仍然是贵州旅游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贵州民族节日文化的旅游资源特点 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可以从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概括出它的特点。在这里,我们将其特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性。由于长期交通不便,地处高原山区,贵州少数民族同胞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这就形成了节日文化的显著区域特色。而且,同一民族的同一节日,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正精湛的茶艺表演、当地饮茶习俗的完美呈现、民族歌曲的柔情演唱,还有舞台情景剧、舞蹈、唱歌、朗诵、创意茶艺等才艺展示,每一位选手的出场都赢得场下阵阵掌声。这里是中国·石阡第三届温泉文化旅游节暨第三届"苔茶姑娘"选拔赛决赛现场。12月17日,中国·石阡第三届温泉文化旅游节暨第三届"苔茶姑娘"选拔赛在"温泉之城,长寿石阡"落下帷  相似文献   

16.
周居霞  高雪峰  张俊 《实践》2011,(5):26-28
这里是举世闻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核心区;这里是闻名遐迩的乌珠穆沁肉羊原产地;这里是内蒙古第三条连接欧亚大陆路桥的桥头阵地……这里风光秀丽、民风淳朴、资源富集,4.7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蒙、汉、回等9个民族7万多各民族群众——这里就是位于祖国正北方的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5,(8)
<正>崇尚自然是草原民族与自然沟通的内核。北方草原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以及精神追求,铸造了草原文化独特的核心理念——崇尚自然、珍爱生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草原民族看来,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都有生命、有感觉、有喜怒哀乐。这种"泛生命"意识的长期积淀,形成了草原民族钟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文化心理。践行开放是草原民族与社会沟通的内核。开拓进取、乐观豪迈是草原文化中的重要因素。草原民族逐草而居的生  相似文献   

18.
王宏波 《奋斗》2013,(2):38-3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首次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相并列,依据"五位一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0,(10)
<正>八月草原,因文化而精彩,因文化而厚重,因文化而凝心聚气,因文化而悠远绵长,"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民族文化精神在这个八月再添重彩。第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8月17日在呼和浩特隆重拉开帷幕,这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草原各族人民的精彩文化盛会,也是内蒙古各族儿女与四方宾朋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塑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大好契机。为期一周的节日盛会氛围热烈,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及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娜 《实践》2008,(6):47-48
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这是我国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这里拟从音乐文化生存、发展、保护的角度,谈谈在新时期如何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