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资本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思考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维度。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扩张需要文化的辅佐,文化发展需要资本提供动力,这既表现为资本的文化逻辑,又表现为文化的资本逻辑,两者在发展逻辑上呈现出相融共生的特点。必须看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由资本掌控的,即它是以资本为原则的,资本逻辑就是它的发展逻辑。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宰制文化,必然导致社会陷入普遍的异化和拜物教之中,人的精神意义和生活价值也会随之物化。因此,随着文化权力的终结,资本权力也将终结。以追求意义建构为目的的文化,完全可以在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中为人类的存在和价值赢得空间。但是,文化的资本逻辑决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永远只能做资本的"奴仆"。只要"资本"主导整个社会,资本主义要真正实现自身的超越是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我们的文化建设应该正确审视资本与文化的关系,在制度的层面为其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特征,是以全体人民生活幸福为标志的社会发展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价值目标,是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现实表达。制度逻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体系所蕴含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性联系和规律性要求,是约束域内人们行为选择和价值实现活动的规范和准则中所蕴含的思维规律和原则要求。共同富裕既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也要保证全体人民过上物质生活充裕、精神生活充实、公共服务优质周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美好生活;因而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有自己的制度逻辑: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保证;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经济基础;以高水平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治理逻辑,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内涵的文化建设逻辑;确保人民充分享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思想道德治理基础,以公平正义为主要内涵的法治保障的制度逻辑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现实生活,开辟出一条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19世纪“早期工业城市”的空间形态联系起来的现代城市批判路径,其所确立的现代城市观集中于资本积累、产业革命、政治变革及日常生活四个维度进行逻辑展开和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代城市批判认识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对主宰现代城市生活的资本逻辑的根本扬弃,对人作为城市价值轴心的根本复归,对资本主义城市现代性的超越以及由此生发出对未来城市社会的美好展望,并在方法论上为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超越了以资本为基础并以"分配正义"或"持有正义"为主题的现当代政治哲学,它是一种以"瓦解资本逻辑"、实现人的解放为旨趣的革命理论。它颠倒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寻找扬弃市民社会而使之过渡到"人类社会"的真实道路。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目标,而现实批判性是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根本品质。  相似文献   

5.
当资本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时候,网络空间资本逻辑和政治逻辑呈现出了融合与冲突并存的态势,资本逻辑在推动网络繁荣发展的同时引发了网络空间话语权力的重新分配,进而产生了话语权力事实上的不平等。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实效,需要在网络空间运用政治权力来引导和超越资本力量,将信息技术资本的强劲动力与社会主义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在通过协商对话机制凝聚网络多元意识形态的同时,还需要展开对信息技术资本的辩证批判和政策制度的引导与规制。  相似文献   

6.
高广旭 《理论探讨》2022,(3):136-143
资本文明以交换价值至上的资本逻辑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样式和精神生活图景,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使人类的道德生活陷入诸多困境之中。资本文明构建的道德生活图景及其精神困境表明,资本作为塑造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不仅推动了现代人道德生活方式的生成,而且将现代性道德生活的精神悖论推向极致。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种生产关系的终结意味着一种新文明形态的开启。共产主义作为超越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通过重构物质生产关系以重建道德生活的现实生活基础,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后资本文明的伦理精神图景。在共产主义的伦理精神图景中,资本文明的道德困境能够获得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7.
“四个自信”是一个整体,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具有强烈而鲜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文明逻辑和价值逻辑。只有把“四个自信”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的总体性视域中,才能正确把握“四个自信”的逻辑理路及其核心要义。“四个自信”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之上的实践自觉,其真谛与要义在于推动和引领当代中国实践,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属于社会主义文明的范畴,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坐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了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在严格的意义上,“四个自信”就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的自信: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中国理论是中国人民实践的理论总结,中国制度是用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助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视角看,在近年来的资本逻辑研究中,存在着一系列应重新审视的倾向性问题。其一,将资本逻辑研究等同于资本逻辑批判的倾向,无法满足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资本文明作用的实践要求;其二,将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进行二元对立处理的倾向,未能意识到现代社会中理想化的生活逻辑本身就是资本逻辑建构的产物,难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合理的说明与引导;其三,默认资本逻辑具有抽象同一性的倾向,脱离了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治主体性的特点,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步伐,等等。有鉴于此,精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文的基础,分析上述倾向性问题,重构资本逻辑研究的前提预设,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学理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的叙事与文明的叙事相关联,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辟和推进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建构和发展过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现代化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领导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相较于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价值取向、发展目标与叙事理念上都具有革新意义,由此开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有力回应了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诸多难题,打破了资本现代性及其文明形态的话语霸权,超越了资本现代性及其文明形态的资本逻辑与抽象同一性,创造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立 《瞭望》2001,(Z1)
从新世纪开始加快推进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 也要有繁荣的文化;人民群众不仅应该过上比较宽裕的物质生活,而且应该过上比较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改革为动力,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首先是…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1,(8)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坚守人民立场,从其理论逻辑来看,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立场的坚守与遵循;从其历史逻辑来看,是对中国共产党成功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其价值逻辑来看,可以更好地解决疫情防控中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从其实践逻辑来看,需要坚持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理念以及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疫情防控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文明在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衍生出自身无法克服的现代性问题,具体呈现为经济、政治、文化三重发展困境。资本主义文明是资本逻辑不断增殖与反噬自身的历史,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导致了人在微观领域的劳动异化和宏观层面的生存异化的经济困境。资本主义文明所宣扬的自由与平等是对市民社会现代性诉求的抽象表达,其囿于政治解放的维度而沦为虚假的意识形态,陷入自由平等的形式与实质断裂的政治困境。资本主义文明的精神困境则集中表现为理性的自我矛盾,理性作为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的精神内核却在资本逻辑主导下异化为操纵人的工具理性而必然走向虚无主义的深渊。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是增强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社会资本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影响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资本转换的主要因素有:传统社会资本影响的式微,现代社会资本的缺失.通过充分发挥传统社会资本的现代作用,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实现身份平等,完善农村民主制度设计与实施等来保障农民的公民权利,发展壮大现代社会资本,乃是实现农村稳定与繁荣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侯玉环 《理论导刊》2020,(2):113-1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逻辑、立场与样态,与文化实现着深度融通。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能够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多重维度构建,实现向"自由个性"的进阶,铸牢人类共同价值;文化的出场与在场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之中,是人类文明走向的新判断、人类普遍交往的新纽带、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征程;文化的扬弃与超越确定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从对抗排斥迈向合作共赢,从资本支配转向人本价值,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文化的发展延伸,刻画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态,呈现共创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践样态、共筑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样态、共享开放包容世界的实现样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承与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传承与超越,是实现中国人民解放与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承与超越,是实现中国人民解放与幸福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制度设计的传承与超越,是实现中国人民解放与幸福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面临着“私有资本逻辑批判”和“公有资本逻辑建构”的双重理论与实践任务.中国化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使命,应该是批判性地反思资本逻辑、规范性地矫正资本逻辑和理想性地引导资本逻辑,从而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哲学方式继续承担起“超越实践”和“反驳实践”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7.
吴凯  焦娇 《理论导刊》2023,(3):55-61
民粹主义是一种假借“人民”名义谋取自身私利的社会思潮,它在解读“人民”时存在制造抽象概念以解读“人民”含义、强调政治对立以解读“人民”矛盾、模糊理性因素以解读“人民”作用的价值偏向。中国共产党人民观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两个结合”的文化逻辑、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实现了对民粹主义误读“人民”的超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对我们应对民粹主义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坚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以引领社会思潮、建立预警机制以防范民粹主义变异、客观认识现实诱因以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汪振军 《学理论》2008,(9):14-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文化自身来讲,只有文化和谐才能文化繁荣。因为和谐就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并存的时代,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人民文化生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创造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做到以下几个和谐。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2021,(2):43-51
所有权、自由、平等、功利是自由主义正义观的四个关键词,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所有权与正义、自由与正义、平等与正义、功利与正义这四重向度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权利悖论"进行了立体化分析,深刻揭示了自由主义正义和资本逻辑既相互耦合又相互否定的辩证关系,指认了自由主义正义观不过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交换主体双方意志自由、契约自由的观念体现,他们服务于且遮蔽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真实本质。与自由主义正义观不同,马克思从超越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人类社会这一全新的理论视阈和价值基点来重新思考自由、平等、正义的真实实现,从而实现了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向全国人民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时候,特别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考察经济发展、民主建设、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因素,深圳市多项社会发展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属于“有条件的地方”,因而我们应该发展得更快一些,目标也应该更高一些,提出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实施文化立市战略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