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就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党建学说,其中不仅包含丰富的思想建党内容,也有一系列的制度治党举措。这对当前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列宁制度治党的举措主要包括:确立民主集中制,为制度治党奠定基础;设立监察委员会,为制度治党提供保障;确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为制度治党提供有效途径。这些制度治党的举措对于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的正义性决定了法和国家的合法性。西方古典政治正义观是形而上的以"君主"为视角的抽象正义观,追求臣民服从国家制度、实现君主统治的目标。近代启蒙思想家基于理性主义的原则,以抽象的人和抽象人性为视角,借助设想的自然状态和主观假设的社会契约论构建了以资产阶级"人民"为视角、资产阶级人民主权为内容、实现资产阶级正义的政治正义观。马克思在深刻批判资产阶级政治正义观的基础上,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关系出发,创立了以无产阶级"人民"为视角、无产阶级人民主权为内容、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转向"的政治正义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转向"的政治正义观实现了从"人是制度的规定"向"制度是人民的自我规定"的转向,在实践层面解决了国家和法的合法问题。  相似文献   

3.
政党政治和政治参与都属于政治民主化的范畴。当今世界多数国家都实行政党政治,政党在政治中处于核心位置。政党制度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不仅因为政党制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便是相同政党制度的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差异。通过系统考察和比较分析中西方现代不同政党制度下政治参与的情况,有助于清晰地认识不同政党制度对政治参与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5.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6.
民主集中制的三元整合理论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三元整合理论,分析了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与“集中”这两个核心概念以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两个基本原则的含义,从组织制度层面解释了共产党在夺取政权时期的成功和执政后的一些失误,将完善民主集中制与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以及国家的法治建设等方面的任务整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政治观是指处在社会政治关系中的政治行为主体,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以国家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的根本观点。在当今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政治观呈现出一些矛盾性的特点,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家和谐治理观对历史中国和现代东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以为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着理论与制度不同构、制度资源太少的根本性缺陷,不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现成方案。欲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必须重构现代治理观,走出重“政治人”建设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误区,开辟一条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核心是民主与法治,其中又以党和政府的制度改革为重点。对战略策略作出理性化的选择,则是制度变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制度、组织制度、领导制度以及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一条铁的纪律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建党建国至今,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集中制这一党和国家根本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积极地推进理论创新和和实践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并在三个范围内有效运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生活,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根本组织、制度、纪律、作风保证。  相似文献   

10.
回顾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对中、苏两国改革历程的分析,展示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两位社会主义改革设计师的改革观,改革蓝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改革观的不同:1、政治改革观的不同;2、经济改革策略的不同;3、处理民族矛盾和区域问题策略的不同。以上的不同最终导致两国改革结果迥异。通过对比能使我们更加鲜明而深刻地感受到邓小平为中国的改革事业和中国的繁荣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从而深刻领会一个领袖人物他的政治、经济策略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前程。  相似文献   

11.
列宁的国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系统总结。在列宁国家观视域下考察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在"两制关系"的科学认识、民主政治建设、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两个确立”,是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淬炼出来的重要历史结论和重大政治论断,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实践依据和制度基础。“两个确立”与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联。“两个确立”是创造性发挥民主集中制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工作优势的集中体现;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为“两个确立”的生成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强有力的政治原则和富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必须与理解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结合起来,从而主动把落实“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3.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有关建设廉洁政治的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廉洁政治观,科学阐释了廉洁政治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现中国梦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统一性,廉洁政治成为当代中国政党治理、社会治理、国家治理所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多元主义国家观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国家观,二者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二者都非常重视民主,主张实行民主制。但前者把民主和专政完全割裂开来,不仅反对任何形式的专政,而且主张超阶级民主。后者则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和孟轲虽然分别处于不同的时代与国家 ,但在他们的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中都包含着一种由重义轻利的核心观念而凝聚起来的正义理论。然而 ,他们在下述三个层面上对正义的理解是不一致的 :第一 ,正义理论的出发点是个人本位还是集体本位 ;第二 ,论证方式是契约论还是人性论 ;第三 ,理论归宿或者说政治诉求是立宪民主制还是君主专制。这种分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两种正义观在当代社会的不同遭遇  相似文献   

16.
民主集中制正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集中制作为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但究竟什么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概念起于何时?民主集中制到底属于哪个范畴?长期以来却存在许多误解和曲解。据有关文献记载,“民主集中制”一词最早由德国工人总会施威伊泽使用。从俄文的原意看,民主集中制并不是“民主(制)+集中(制)”,而是“民主的集中制”。分析“民主的集中制”的内涵,民主集中制是组织原则,而不是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理论界就两种不同的改革观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主要观点述要如下: 一、关于两种改革观的形成问题 多数同志认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党内和社会上就存在着两种改革开放观的对立和斗争。一种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即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另一种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要求中国“全盘西化”的人所主张的同四项基本原则相割裂、相背离、相对立的“改革开放”。两种改革观的对立和斗争贯穿于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范畴是认识的工具。科学认识中国政党制度可以从四对基本范畴入手。合作与协商,是从国家权力运作和政党关系上把不同政党制度区别开来的一对类型学范畴,揭示了我国政党制度的本质特征。领导与参与,反映了我国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不同定位和职能,是正确认识我国政党关系的一对范畴。执政与参政,反映了我国各政党对国家政权的不同定位,是正确认识我国政党关系的另一对范畴。共存与监督,反映了我国各政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动关系,是正确处理我国政党关系的一对范畴。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制度治党作为推动党建工程中的一条线索,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选择,是推进中国共产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抓手,是赢得党心、民心,完成复兴使命的重要引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制度治党面临党内制度体系存在短板、党内权力监督存在薄弱环节、党内制度的执行较为乏力、对制度信仰的不充分等问题。为此,必须坚持优化党内制度体系,强化对党内权力的监督,严抓制度执行力,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义是法哲学中的一个古老的伦理道德范畴。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对西方法哲学的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包括价值正义和制度正义两部分,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革命性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的理论建构,必须以马克思的正义观为指导,马克思的正义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