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坤  杨仪 《当代贵州》2014,(20):12-14
正习近平:读书滋养浩然之气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  相似文献   

2.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不论是你坐在桌子跟前,还是说很休闲的时候躺在床上,甚至是坐在厕所里,我都以为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个姿态。那么,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我想他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书卷气就是通过长期的阅读慢慢形成的。它从人的灵魂与骨头、从人的眼底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我在北大讲过这样一个事情,我说.如果有一些人不阅读.造物主造出的这个人质量其实是很差的。我见过许多先生.这些先生我对他们很崇敬,但是有时候我暗暗地一想,这个人如果不读书,他将会怎么样?他们长得很丑,长得很不好看,唉,就是通过阅读。这个时候他产生了一种气质。这个气质我认为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面前站着的那个个子矮小的先生,是世界上最伟岸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笔下的人生哲理影响了无数学子和文艺青年。近日,在其三十年文集签售会上,周国平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我是爱读书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方式,我的阅读方式,归纳起来有三个"不",这是我的"三不主义"。第一,"不务正业"——博览群书,不要受自己专业的限制。从中学开始我就是这样,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读课外书——那些对分数没有直接用处的书上。进入大学后,虽然我是北大哲学系的学生,但是  相似文献   

4.
读懂中国     
《湘潮》2021,(8)
正从两位作家的遭遇说起问:这些年在中国采访了不少人,包括你,也阅读了一些中国对外宣传的读物,感觉你们很介意外国人能不能读懂中国。答:任何国家都希望别人读懂自己。我们感觉,某些国际舆论的议论和判断,不像真实的中国。读不懂,多半是因为一些人把他们接受的"理论",转化成了阅读中国时,难以割舍的立场,形成先入为主的判断。因此,站在什么立场来阅读,还真是很重要。问:解释一下你说的阅读"立场"。答:先说前几年两位中国作家,  相似文献   

5.
我宣布从惠普(中国)公司总裁任上退休后,接到许多人的祝贺,大部分人都认为我能够在这样的年龄,以及这样的职位上选择退休,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福气。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元旦,到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息,书香也悄然飘进了千家万户。在一师七团迎宾路社区图书室,来图书室借还、查询、阅读的职工群众络绎不绝,大家更愿意选择这样一种方式来度过他们的元旦小长假。大家都非常自觉,手机铃声调成了静音或震动,接打电话的都到走廊里去。有的人经过都是踮起脚尖,生怕打扰到学习之中的他们。据图书室工作人员介绍,仅元旦当天,借阅图书的职工群众就超过了百人。除了少儿借阅区,文学类、社科类图书借阅区里也是人气爆棚。  相似文献   

7.
我的体育梦     
“我有一个梦想。”可能每一个迈入运动生涯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也不例外。多年前,当我还是个运动员时,总会有一个一个自己的梦想,然后再一步一步去实现它。其实,作为中国体育人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大家的梦想组成在一起,就构成了所有中国体育人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就公民的概念做一些粗浅的分析,以期澄清在公民概念问题上的某些错误认识。我国宪法对公民概念的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民资格的唯一条件就是国籍,只要有中国国籍就是中国公民。宪法之所以作这样的界定,主要是为了纠正社会上对公民概念的错误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公民与选举权联系在一起,认为有选举权的人才是公民。反之,凡是公民都应当有选举权。根据这样的认识,一些人认为,凡是彼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都不是  相似文献   

9.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文豪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百多年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励志畅销书阅读的时代。每年都有几本畅销书在读者嘴边流传,相信很多人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邮差弗里德》。总之,这样100来页,定价在20元以内的书有很多。有这样一个感觉,这样的书看得越多,越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其实读书后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正是读书人最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10.
<正>继书本、电脑后,手机逐渐成为中国阅读杂志的重要媒介。近日发布的中国新媒体行业报告指出,已有超过1.3亿中国人通过无线终端阅读数字杂志,多数人每天将花15至60分钟在手机上深度阅读。报告显示,77%的用户每天会阅读15至60分钟,85%的用户每天会阅读1至5次,95%的用户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着一篇篇专家、学者有关"三农"问题的研究报告时,我们几名来自农村自以为了解农村而如今身为"城市人"的心在颤抖!并由此产生了这样的一些观念:一个不真正了解中国"三农"问题内涵的人不能算真正了解中国国情;一个不真正关心中国"三农"问题的知识分子不能算真正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良知;一个不真正关心、着力研究和热心支持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党员于部,不能算真正学懂和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下面,我们想就中国农业人口"非农化"问题,谈一些看法,以期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阅读日"。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也许是因为在这天出生或逝世的有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在我看来,这个纪念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形式的“万花筒”般的景观,人们的阅读时间和内容呈现出整体下滑的趋势,其后果是人的精神追求普遍粗俗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侨报》日前刊登新闻观察:一个美国家庭在抵制“中国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造,生活一团糟”。看到这样的报道,笔者有抑止不住的兴奋,相信大多数中国人也会如此。可是,细读报道发现,使美国人“生活一团糟”的“中国造”不过是“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等等。这一下子又把我从兴奋的山顶推到了扫兴的山谷,自豪感也大打折扣。我们知道,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那么,是不是没有中国造,美国人的衣食住行就一团糟了呢?事实肯定不是这样,美国人未必都穿中国造的服装,也不是缺少了中餐就“嘴里…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2,(11):M0002-M0002
阅读《党建》第10期,总的印象是精彩文章多了起来,特别是短小精悍、联系实际的短文章,让人爱不释手。“高层声音”专栏发表的5篇文章,都紧贴中心工作。习近平同志的文章《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显示了我党领导思想的成熟。他在文中警告:“培养一个领导干部不容易。如果一朝不慎。便会一失足成千古限,这样的教谢I太多了。”重点专栏“特别策划”发表了14位十八大代表的文章。他们来自不同战线、不同岗位,纷纷表示不辱使命,让我们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5.
晓安 《廉政瞭望》2012,(19):7-7
中国历朝历代都不缺乏忧国忧民的人,我的老乡湖南常德市环卫处宣教中心主任刘波也算是这样的人。2012年5月4日下午,他给中国80名市长各寄了一封挂号信,建议他们建设“海绵体城市”,以减少内涝,科学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作了如下定义:“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阅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过程:阅读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阅读是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信息时代.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社会风气 德国人好学、求进、礼貌,也不乏热情。不管乘什么车很少有抢上抢下抢座的现象,如果两个人相遇都是相互礼让。人们上得车来都先是依门而立,看到里边有座位时再去落坐,而不少人一坐下便拿出书报阅读,老年人则带上花镜也不浪费掉这段乘车的时间。这种好学求进的精神着实可佳。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阿拉伯人拿着一盆鱼,在火车上遇到一个日本人,一个德国人,一个中国人。日本人问阿拉伯人:“请您告诉我,您的鱼可以在日本繁殖吗?繁殖这种鱼需要什么条件?成本贵吗?”中国人问阿拉伯人:“请您告诉我,您的鱼好吃吗?是清蒸的好吃还是红烧的更好吃?”德国人问阿拉伯人:“请您告诉我,您的鱼在动物学上属于  相似文献   

18.
恩平 《支部生活》2007,(5):32-33
对于每一个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的人来说,都应该感谢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农民工。可以这样说,在中国飞速行驶的经济列车上,他们是功不可没的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他们同时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9.
阅读如吃饭,阅读很重要,因为阅读事关国民素质。但要读什么书是个问题,人生有限而知识无涯,我们不可能什么书都读。如果要专家推荐一个书单,也是在难为专家,而且,你也未必就喜欢专家推荐的书。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专业,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我喜欢的书,不一定你也喜欢。对我有用的书,对你或许毫无用处。在我看来,现在已进入阅读3.0时代,读什么书事关你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个讲究孝道的国度,一个人是否孝顺父母,往往是坊间评价其人品、官方评价其私德的重要指标。"非孝子,不为伍",也是很多人的一条处世原则。因此,人们都很在意外界对自己是否为"孝子"的评价,包括那些因违法而身陷囹圄的贪官。而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很是耐人寻味。时常听到有人对犯了事的某个贪官这样评价:"他虽然挺贪,却是个大孝子!"在多年的采访经历中,笔者也听到过一些贪官这样表白:"我可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