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是提高社会资本的关键因素,但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社会资本显著更低。本文使用CGSS2013年调查数据,解释了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资本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资本有三种中间机制: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同质性降低、社会信任降低及社会公平感下降共同降低了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下降将影响国家的治理绩效和经济增长,因此在国家治理层面应该确立制度化的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公平程度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建立在权益平等的基础之上.当前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公众对社会公平的敏感性持续上升,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关注公平的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精英和中坚力量,他们对于社会公平的看法与感受,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成长与进步,而且对社会未来的发展起着晴雨表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社会公平感抽样问卷调查与理论分析,了解大学生群体社会公平感状况,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对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平感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分位回归模型探讨了政治效能感和社会公平感对政治信任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公平感对政治信任的正影响性随政治信任分位点的上升而下降。在政治信任水平较低的群体中,政治效能感可以提升政治信任水平。而在政治信任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的群体中,政治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社会公平感程度与政治信任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政治信任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群体中,政治效能感则会加强社会公平感和政治信任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些提升政治信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推进反腐败工作。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反腐败社会效应引人关注。通过将地方政府的反腐败主观社会效应操作化为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党政干部信任、官民关系四个指标,以CSS2013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一是社会公众对于地方政府的反腐败满意度不断上升,二是地方政府反腐败具有显著的社会效应,并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的反腐败表现越好,民众的社会公平感越强;地方政府的反腐败表现越好,民众的社会信任感会随之上升;地方政府的反腐败表现越好,公众对党政干部的信任程度会越高;地方政府的反腐败表现越好,官民的冲突性会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利益冲突影响下,企业员工的心理失衡通常表现为责任心下降、公平感缺失、人际关系扭曲,负面情绪凸显四个方面。从企业制度、社会文化、个人心理素质及企业内部心理疏导状况四个角度出发,化解企业员工的心理失衡需要在完善企业利益分配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员工归属感,提升员工个人心理素质,健全企业心理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83年开始,22年间已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全国总工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23.4名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名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从效率与公平两个方面评估了1998~2006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同时,针对2007年财政支出统计口径发展变化的状况,对2007-2009年的财政支出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往年相比,各项财政支出无论是在分类、支出规模及结构上均有了较大的进步,更加关注民生与社会公平.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处于不断优化调整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83年开始,22年间已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全国总工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另一个事实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上升.  相似文献   

9.
社会正义现状的研究,需要将公平与公正整合起来分析社会正义认知重心状况。在传统社会,民众社会正义认知重心的天平是偏向于公平一端的,认为结果的合理性高于程序,但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结构的转型会不断推动其向公正转变。对社会转型时期民众社会正义认知重心变化的影响因素问题的分析表明,民众的正义观念与正义感受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正义观念就具有更强的公正导向特征,所感受到的程序不合理现象要更多一些;与农民相比,国有部门和民营部门工作人员的正义观念呈现出更强的公正导向特征;与西部地区居民相比,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居民的正义观念具有更强的公平导向特征,而且感受到的结果不合理现象要多于过程不合理现象;与农村户籍人口相比,城镇户籍人口更为看重公平问题,其正义观念呈现出更强的公平导向特征。相关研究发现对于促进社会正义认知重心的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建幸福社区,不仅对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建设幸福广东、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将创建幸福社区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切入点,以安定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的安全感,以优质的社区服务提升居民的舒适感,以友好的邻里关系提升居民的和睦感,以丰富的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的文明感。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组织公平感对公务员工作绩效的影响.对296份有效问卷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验证了组织公平感的四维模型,即分配公平感、程序公平感、互动公平感和信息公平感.相关分析表明:组织公平感与总体绩效之间相关显著.分层回归分析验证组织公平感四个因素与工作绩效三维度(任务绩效、工作奉献和人际促进)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信息公平感对任务绩效和工作奉献具有预测效应;分配公平感和互动公平感对人际促进具有预测效应;程序公平感的影响未能发现.最后提出了公共组织构建公平氛围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探究影响我国民众的分配公平感和不平等归因的机制为目的,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发现:第一,人们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越强,越可能持较低的分配公平感。第二,受教育程度对分配公平感的影响呈现出双重路径:学历越高的人越可能认为自己的收入不公平;并且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也越强,从而间接削弱其分配公平感。第三,媒介使用影响不平等归因:经常关注时事新闻的城镇居民和使用多种媒介的农村居民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更强。第四,现代化进程影响分配公平感与不平等归因: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城镇居民的分配公平感更低、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更强。在现代化程度更高的省,农村居民对分配公平的评判标准更高;在现代化速度更快的省,其农村居民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更强。本文研究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我国民众如何感知和评价当前的收入分配状态。  相似文献   

13.
研究聚焦于新时代青年的政府信任及其内部代际差异和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因素,把新时代青年群体划分为80后和90后两个代际群体,基于CSS2019数据分析发现:超九成的青年群体对中央政府持信任态度,近七成青年对地方政府持信任态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青年群体具有更小的政府信任差异,在对两级政府的信任差异上无明显的代际差异。说明新时代青年具有相对更温和、更理性的政府信任态度。研究还发现,青年群体的社会公平感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青年的社会公平感越高则他们的政府信任差异越小。此外,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差异的影响在青年群体内部并无明显的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缺陷之一,就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扩大。2006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9,表明分配不公平问题相当严重。历史上,财富分配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安危。现代国家最主要职能就是通过国家干预,保障社会公平,建立对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制度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中国在建设市场经济进程中,要实现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就需要建立起民主宪政体制,开放社会利益的表达机制、透明的科学决策机制和维护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障机制,实行公平和利益的协调。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本性、经济意志、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5.
现有研究对政治信任、相对剥夺感与居民群体性事件参与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争议。基于CGSS 2010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公民的政治信任和相对剥夺感对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研究发现,公民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信任程度、公民是否受到政府工作人员的不公平对待显著影响其参与群体性事件。因此,提升公民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信任、改善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对减少群体性事件尤为重要,要推进社会的有效治理,政府应在这两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CGSS2010)的数据与政治效能感的二维概念框架,对大陆女性居民政治效能感状况及其对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就政治效能感而言,女性在内在政治效能感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得分上均不及男性;在政治参与方面,女性在基层选举、依法抗争和社区参与中存在同男性相比相对不足的现状;二元Logit回归模型及性别与效能感的交互效用模型表明,政治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在整体上有助于解释女性在政治参与活动中的相对不足现状.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法与公平严存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平的内在联系和对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公平又叫正义,是社会运动中的一个基本的价值目标,是衡量人际关系状况的一个综合性尺度。它包含着平等、自由、秩序等多项要求,其要旨是既要使社会中每一分子享...  相似文献   

18.
财政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政策工具,在构建和谐社区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们应该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更好地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使广大社区居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何种所有制形式都不会改变按劳分配原则,即多劳多得,优胜劣汰,这不可避免的带来社会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而任何市场竞争都是以初始分配为前提,它无法使收入、财富和福利的分配按照社会认为符合社会公正的方式进行。政府更关心或根本解决的问题则是单位之间、居民个人之间、各家庭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和福利保障公平。所以,缩小贫富差距,维护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与福利保障公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抗争性利益表达的发生机制是一个重要而未被充分重视的研究议题。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文章主要检验了我国"央强地弱"政治信任结构和居民政治效能感对于居民选择抗争性利益表达方式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外在政治效能感对于居民选择抗争性利益表达方式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内在效能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与已有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央强地弱"政治信任结构对于抗争性利益表达的影响也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