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段芳 《当代贵州》2014,(29):46-47
盘县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新动力,按照突出“一个目标、五个注重”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盘县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新动力;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工业化、助力城镇化的新引擎;作为推进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新途径,作为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媒体看贵州     
《当代贵州》2015,(4):7
<正>贵州:美丽乡村建设将在"美"字上做文章"建设农村之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和重要方面。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在‘美’字上做文章。"1月11日召开的贵州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贵州省农工委专职副书记、省农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兴友说。据悉,2015年,贵州省农委将有选择性地打造一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精品型示范点和一批普及型示范点。通过抓点、带线、扩面,不断扩大创建覆盖面,使"路边"和"山背后"的景色一样优美、农民生活同样舒适。  相似文献   

3.
刘成彬 《当代贵州》2014,(23):49-49
正路边青瓦白脊房、水果蔬菜养殖场、通村通组水泥路、休闲还有娱乐场……一道道靓丽风景折射出石阡县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同步小康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今年,石阡县紧紧围绕2020年与省、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派出1318名驻村干部按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整合资源、协调力量,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用帮扶星火点燃同步小康燎原之势。"富"在农家产业发展把头带"现在,我们不出村就能打工赚钱了,村里有了产业,群众致富就有了盼头。"石阡县枫香乡鸳鸯湖村村  相似文献   

4.
<正>"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绘就了新时期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如何实现这一梦想?仁怀市五马镇通过"七个转型",找到破题答案。地处美丽赤水河流域的仁怀市五马镇,以推动茅台流域东升农场园区、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博览园、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着力点,通过投资转型、产业转型、身份转型、经营转型、收入转型、治理转型、环境转型"七个转型",重新激活农村资源,加快全镇全面小康步伐。如今,走进生态重镇五马,康  相似文献   

5.
马红梅 《当代贵州》2017,(45):12-13
从2013年起,贵州以"六项小康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涌现了一大批美丽乡村,村民生活蒸蒸日上,乡村发展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一系列制度约束,村民意识提高了,文明行动开始由‘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贵州省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农村风气有了明显好转,农民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问题村"变和谐村七二村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大河镇,210国道桐梓境内一条有72个弯道的公路穿村而过,当地人称"七十二道拐",七二村因此得名。"七十二道拐"  相似文献   

7.
余庆是“四在农家”发源地,通过十五年不懈努力,绘就了乡愁可寄的美丽乡村画卷。在举国上下决胜全面小康、省委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新常态下,怎样激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品牌优势,使之转化为助发展、促增收的经济优势,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个乡村快递网点像是一点点星火,力量虽小却闪耀着光芒,织成了一张寄递服务脱贫攻坚的大网。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讯基础设施建设连年推进,快递乡镇覆盖率已达100%。为让乡村网点"稳住、用好、服务好"农村农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农村快递发展之路,相关经验获得全国交流。将农产品卖向全国近日,记者在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一村民楼房里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熊军。他正在打包米豆腐。白色的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很好,黔北民居看着就有美的享受,要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26个省(市、区)的近30万人到湄潭参观考察。湄潭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成为统筹城乡、全面小康的有力抓手,更是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荣获"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区)"。一、主要做法(一)产业支撑,群众致富。一是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强调,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经营好乡村的旅游、村舍、生态等资源,以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乡村生产效益、生活品质、生态价值,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相似文献   

11.
正安顺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深入开展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基础工作,深化内涵,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1至1 0月,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共完成投资376.1亿元,为年度计划任务315.4亿元的119.3%。据统计,完成投资排位依次为:小康房(1 3 0.5%)、小康路(127.2%)、小康讯(109%)、小康寨(106.7%)、小康水(104.6%)、小  相似文献   

13.
<正>截至2014年,贵州电网已投入70.9亿元推进贵州"小康电"建设,使全省7835个村寨用上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电力。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和南方电网公司的安排,贵州电网公司超前服务,主动作为,2013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小康电"行动计划。截至2014年,已投入70.9亿元推进贵州"小康电"建设,投运35千  相似文献   

14.
李凯  杨承静 《学习月刊》2013,(18):30-31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随即做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部署.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要“让人民群众不但能够享受‘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城市生活、也能品味‘万家烟树满晴川’的田园牧歌”.必将引领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展开。  相似文献   

15.
<正>遵义市新蒲新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注重山水、田园风光的保护与修复,形成以一个轴心点为引领,多点开花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格局。遵义市新蒲新区自2010年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来,立足抓精品点(带)创建,以点促面,坚持产城景一体,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注重山水、田园风光的保护与修复,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定位、高起点建设,形成以一个轴心点为引领,多点开花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走进剑河县柳川镇,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连接各个村寨,一座座靓丽的民居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熠熠生辉。广场宽阔、街道整洁、河水清澈……俨然一幅秀美的"美丽乡村"农家画卷。"柳川的大变化源于一场‘清洁风暴’。"柳川镇保洁员杨秀英说,现在乡村变美了,干活轻松了。杨秀英一家是柳川镇公俄村的贫困户,家里老人生病,常年需要人照顾,夫妻俩不能出远门,生活拮据。  相似文献   

17.
唐劼 《当代贵州》2014,(24):50-51
正黔西南农信社在服务"三农"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践和探索,给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家乡。倘佯在美丽的万峰林,这片依照"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要求建成的美丽乡村,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村寨道路宽阔平坦、溪水清澈透明、民房错落有致,让人颇有置身于世外桃源之感。这一切,不仅得益于黔西南州  相似文献   

18.
正发端于余庆的"四在农家"创建工作,在遵义市不断创新示范,形成贵州新农村建设载体,进而演变为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品牌,十五年来,经历了县、市、省三级党委政府主导推动的实践和探索。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一是坚持党政引导,群众主体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始终把牢创建方向,不断探索创建经验、丰富创建内涵、拓展创建内容和外延。始终积极引导和鼓  相似文献   

19.
2013年2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50个美丽乡村的代表齐聚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以《中国美丽乡村联盟宣言》的形式做出一个践行生态文明的"美丽"承诺。"中国美丽乡村联盟将本着‘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原则,资源共享,加强合作,共同践行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中国美丽乡村。我们要自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2013年2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50个美丽乡村的代表齐聚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以《中国美丽乡村联盟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就地就近城镇化紧密结合,推动美丽乡村从"一片美"向"整体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环境美"向"发展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提质转型,提升了乡风文明,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共同推进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