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正>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重要思想。"知"即道德良知,"行"即道德实践;"知"与"行"的关系,就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知行合一,反复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这为我们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正确立身行事提供了基本遵循。倡导知行合一,并不是主张去照搬照抄王阳明的心学,心学和历史上很多其他学说一样,也有着时代的局  相似文献   

2.
知行合一     
<正>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协力争先”是贵阳市的城市精神,也是刻在贵州人骨子里的文化记忆。500多年前,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从那时起,文化精神在贵州埋下种子,500多年历久弥新,不断流传。贵州之于王阳明,是绝地也是福地,他虽贬谪在此,却开悟出阳明心学,贵州从此有了阳明文化,中国多了一位巨儒,令西方学者赞叹中国哲学的精妙。  相似文献   

3.
正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500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他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500年后的今天,阳明心中的理,还是人人心中潜藏的理;阳明悟的道,也是人们通向全面发展的一条大道。肯定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在现代生活中,如何从多个维度发掘阳明心学  相似文献   

4.
500年前,大儒王阳明在贵州修文"龙场悟道",讲学授徒,创立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如今,秀美的修文正以生态后花园的迷人丰姿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相似文献   

5.
《求是》2014,(10)
<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学习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坚持学习与实践并重,着重推动理论武装、历史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统一,既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又解决行动自觉问题,努力做到深学、细照、笃行,推动活动取得实  相似文献   

6.
牛草宽 《实践》2014,(3):9-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要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处理好"知"与"行"的辩证关系,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知"体现的是从群众中来的问题,"行"体现的是到群众中去的问题,知行合一,就是要通过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升华认识、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践行知行合一,核心是要打牢"知"这个基础,把握"行"这个关键。  相似文献   

7.
哲学家王阳明提出了一个哲学名词--"知行合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要坚持"知行合一",知于心诚于行,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知行合一,既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杭州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把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突出实践特色,通过推进民生九大行动,既以"知"促"行"、又以"行"促"知",不断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方面做到知行合一。杭州的实践表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贯彻知行合一原则,必须顺应百姓期待、破解民生难题、坚持从思想作风入手、从突出问题改起、从实际工作做起。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知行合一观,从理论上是为纠朱熹知先行后观念之偏,实践上是为解社会知而不行之弊;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命题:首先,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其次,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最后,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王阳明的心理合一论与心物合一论构成了知行合一观的主要哲学依据。王阳明知行合一观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但是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对于领导干部提高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理论的重要命题。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基本前提,知行是一个功夫,知行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知行观对解决公民道德建设中知而不行、知行相悖、行而不知等知行脱节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在公民道德教育中应借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通过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建立道德教育内化机制、创新道德评价体系等方式,消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问题,提高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只有实践好知行合一,才能做出让党满意、让群众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重德修文     
付松 《当代贵州》2016,(14):32-33
500年前,王阳明先生被贬谪贵州修文龙场并在此悟道,创立阳明文化核心内容,成就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3.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做到知行合一。知不离行、行不离知,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作者认为,用知行合一的理念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遵循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生成规律,在"知、信、行、成"四个字上聚焦,形成知而信、信而行、行而成的衔接递进、互动共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我们读王阳明,无须崇拜和神化,应该回到他一生经历,回归到知行合一的本源。毕竟,王阳明不是神,他也曾迷茫和彷徨过,也曾经历大小失败。正是因为他不同于传统认知中的"圣人",才使得"阳明热"突破了政治、思想领域。  相似文献   

15.
党建研究工作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党建研究必须着眼于实践,党建研究成果要通过实践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研究的重要指示,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是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的典范,为做好新时代党建研究工作指明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整体视野观与实干行为观的有效结合。"知行合一"意味着"知"与"行"是一个整体,合一并进,对于共产党人而言,这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求真务实传统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知行合一",旨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形成实干担当的良好政治风气,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传统,提升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以更好适应新时代特征,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做人之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笔者认为,践行"三严三实",重在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指客体顺应主体,知与行的合一。知行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行便是知,而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相似文献   

18.
爱国是知行合一的内容呈现,知行合一是爱国价值观形成的必然路径。爱国价值观之形始于知,爱国价值观之成见于行,爱国价值观形成于知行合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培育应着力于引导大学生克服行而不知的意识茫然,摆脱知而不行的践履困境,弥补知行脱节的中间裂痕。应以"知"导"行"深化对爱国价值观的理性认知,以"行"践"知"促进爱国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情""意"相融充实爱国价值观育成的中间环节,通过"知"与"行"的配合转换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有效育成。  相似文献   

19.
要刊精粹     
正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广大党员要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学"得深入,"做"得扎实。以知促行、知行合一,是马克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0月31日,由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共余姚市委宣传部、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协办的第三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在王阳明的故乡,浙江省余姚市召开。来自中国大陆、美国、俄罗斯、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一、学术交流1.以"知行合一"和"良知"为核心"知行合一"和"良知"是学术交流中的两个核心命题。浙江社科院资深研究员吴光先生认为知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