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喻怀峰 《理论导刊》2016,(8):112-116
工业现代化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2012年民事诉讼法增设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环境现状的持续恶化、环境诉讼案件的连续走低,表明司法规制总体上是失败的。"治者之法"的制度设计往往是"忽视利用者立场的理论独角戏",政府对企业的偏好极易导致其不能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司法面对强势群体表现出的软弱性也引起了公众不满。环境公益诉讼需要体现"平等的主体行动自由",社会公众需要"更好地生存",因此,将公共领域引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具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宋汉林 《理论导刊》2015,(4):100-103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可有效克服环境行政执法、环境司法效力疲软对环境权的损害,切实维护环境权。印度借鉴美国"公民诉讼"制度创设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在本土化过程中扩大了原、被告范围,创设了信函管辖、调查委员会等制度,且以司法能动推进诉讼。立足实践,借鉴域外经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改进完善,应注意扩大原告主体范围,简化程序,限制当事人处分权、限制辩论主义的适用,强化法院职权,设立环境公益诉讼调查委员会,实行既判力单向原则,创设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应当具有预防生态损害的功能,但从已结案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来看,我国目前的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具有明显的事后救济特征。现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侵权法为基础,过于强调损害结果、不够重视源头预防且欠缺民事请求权基础,因而难以有效预防生态损害。为构建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应当借鉴美国经验,明确其执法诉讼属性,允许原告对企业和行政机关的环境违法行为提起诉讼,而不必证明损害的存在。据此原则,需要对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被告选择、适用范围和责任承担方式等方面进行不同于侵权诉讼的设计安排。  相似文献   

4.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环境法学界、实务界的共识。本文从我国目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切入,界定环境公益诉讼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中的地位,分析了环境公益诉讼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梅凤 《理论导刊》2012,(5):96-97,100
环境公益纠纷近几年不断发生,如何通过公力救济方式来解决环境纠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公益诉讼的出现对检察院传统的司法监督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应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实体法以及相关程序法,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对检察院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以实现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与立法的协调和统一,加速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公共利益的司法维护机制是公共利益维护机制的重要一环,公益诉讼制度是公共利益司法维护机制的具体体现。目前,学者们对相关问题有不少的看法和争议。厘清对公益诉讼的界定、公益诉讼的司法审判模式、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公共利益的界定与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公益诉讼费用的承担与诉权滥用、公益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等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完善我国公共利益的司法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吴瀚  岳书光 《学理论》2023,(6):57-61
当前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采取一元起诉主体模式,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是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唯一适格原告。在此模式下,检察机关兼具双重身份,诉讼过程出现司法地方化、案件收集渠道过窄、诉前建议缺乏刚性等问题,制约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长效运行。鉴于此,有必要考虑将社团组织纳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范围,发挥特有优势,以弥补检察机关作为唯一起诉主体的不足。更好地践行两山理论,维护公共环境利益,规范公权力行使。  相似文献   

8.
行政权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不断出现,如何解决这一新型诉争是每一个法治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行政公益诉讼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有效司法途径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我国虽未建立完善的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但却早已有了行政公益诉讼司法实践活动和立法基础,因而尽快构建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表明检察权首先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权。检察机关居于刑事诉讼链条中间环节的制度设计,检察机关有权提起公益民事诉讼、公益行政诉讼并有权进行诉讼监督的法律规定,昭示了检察权的法律监督职能应以司法活动为依托的法理,同时孕育了检察权是具有法律监督属性的司法权的特征。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检察权的职能,既需要充实检察权的司法职能,也有必要完善检察机关协助辩护人的制度,还应当在遵循检察官独立思考判断的司法规律的基础上,落实"谁办案谁负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思伟  毕敏敏 《学理论》2010,(18):157-158
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纠纷、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还面临着不少障碍。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责及其代表公众提起诉讼的优势,决定它应当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发挥重要作用。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已具有理论的依据和法律实践的支持,但还需解决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起诉范围和诉讼权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施卉 《学理论》2012,(8):97-98
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将公益诉讼提上了议程,这说明我国在公益诉讼制度上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对比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不够完善,因此亟需改进,要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如何确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它对确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其他内容具有决定性影响。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与德国的相关规定,将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公益性团体、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确立为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8)
"公益诉讼"在我国还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却已经成为学术界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尽管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意义上的公益诉讼制度,不过局部的制度设计已经开启了公益诉讼制度。本文以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建设的现状作为切入点,剖析我国公益诉讼制度"位缺"的社会基础以及进一步推动我国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倩 《学理论》2015,(7):159-160
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增加了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定,推进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进步。环境公益诉讼具体的制度构建和构想问题已有很多文章论及,本文仅简单介绍环境公益诉讼的起源、基本概念,并对现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讨论,提出现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公益纠纷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化问题,但却很难获得司法救济,如何解决环境公益纠纷已成为一项不容回避的挑战。现代法院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法院相比,变化明显,环境公益诉讼需要发挥现代法院公共政策形成功能;判例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法院参与公共政策的现实方式仍然是司法解释,环境判例是我国法院参与环境公共政策形成的最佳方式,应当确认最高人民法院环境判例权。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所言环境公益诉讼之“环境公益”,包括与环境相关之公众人身财产利益和纯粹环境公益,前者实为众多私人利益的相加,在本质上仍为私益,后者才是真正的环境公益。只有环境公益才能支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独立于传统的民事、行政诉讼制度,并成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直接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启动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既要充分保护公共利益,又要防止浪费司法资源,既要充分赋予公民和非政府组织诉权,又要防止滥诉,在制度设计上首先要赋予公民、非政府组织和检察机关诉权,又要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诉权设计一个检察机关前置审查的程序,同时要明确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的法律定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立法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诉讼起源于罗马法,而现代公益诉讼的创始国是美国。行政公益诉讼理论是随着新的宪政观与行政法治思想内涵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国现实的需要与法律的规定凸显矛盾。已颁布实施的《行政诉讼法》,其制度安排难以完全适应今天的现实需要,需要进一步加以修改与完善。而现实中的种种诉讼实践呼唤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在公共利益受到违法的行政作为或不作为情形下,由特定机关提起的行政诉讼。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构行政公益诉讼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理念及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卫东 《理论导刊》2005,(10):64-66
由于受传统诉讼制度的制约,我国尚未建立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致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公益诉讼的理论、公众环境权理论以及公众参与的原则指导下,我国应赋予公众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资格,尽快构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使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环境资源能得到切实的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19.
周丹 《学理论》2015,(2):74-76
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提起主体问题在《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成为各方争议的热点。环保组织甚至公民个人究竟是否能够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与此同时,法院却在司法实践中坚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以中日环境诉讼的提起主体对比为切入点,分析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法条规定加以评述,以期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提起主体问题给出一个合适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在环境日趋恶化、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环境公益诉讼作为环境侵权救济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遏制环境污染行为、维护公众权益,然而现实之情况却是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长期缺失。要确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首先必须对传统诉讼理论进行突破,采纳诉的利益学说;其次必须构建中国公益诉讼的程序保障和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