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的产生有其客观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或者最主要的原因是主观原因。反腐败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是对立的,不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反腐败恰恰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腐败的官员虽然对社会曾经做出过贡献,但他们的功与过不能相互抵消;在反腐败斗争中,思想道德教育比体制建设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毛寿龙在4月11日的《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当前干部队伍出现个别不稳定现象,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重视。导致干部队伍个别不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方面是体制内的收入不敌体制外的收入。就这些人来说,如果对涨薪要求不高,通过涨薪增津贴的方法就可以稳定住他们。但如果薪资要求比较高,是稳不住的。因为体制内涨薪增津贴,无论怎么涨,都不会高于市场部门。如果他们真要追求  相似文献   

3.
一个社会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总会遭 遇传统文化同现代化的冲突。如果这种冲突只限于 观念层面,那还不会对发展有大的影响,但这是不可 能的,文化观念总是以深层心理积淀的形式转化为 实践理性,从而直接影响发展主体的行为。当前中 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计划与市场的矛盾就是一个典 型表现。虽然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目标,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在发展实践中,计划的因 素、计划的影响,特别是计划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还随处可见,以至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极大障碍。究…  相似文献   

4.
人力投资,作为一项反失业的措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体制转变过程的加快而逐步得到重视,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统包统配的就业安置制度,既不会出现和产生企业内部的劳动力过剩。也不会形成劳动力被产业和企业挤出的问题。因此而进行的企业职工培训,并不是针对下岗和失业问题而设置的。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市场配置的劳动力资源份额  相似文献   

5.
名家论坛     
樊纲:通过财税体制改革缓解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目前的财税体制存在缺陷,这使得我国的经济结构严重受制于国际资源产品价格波动和世界商业周期的影响。资源价格下调的时期正是一个有利的改革体制的时机。在资源价格下降时,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不会太大,国家会承受更大的影响。改革之后如果价格还在低谷,财政收入不会上升,但是只要机制现在改变了,下次上升周期到来时,我们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陈光林 《实践》2006,(10):5-8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第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文化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要看到文化体制改革又有其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如果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改革就不会主动,成效就不会明显。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文化体制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基础和体制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文化领域在许多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体制的模式上,习惯于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第一天,杭州师大法学教授范忠信爬行在湖滨草地上。365天前,他与人在网上打赌,去年底中国将实现县乡级公务员财产公示。他输了,自罚爬行1公里。记者:爬行后,各方反馈强烈。据说体制内有人"以朋友身份"提醒你,自己怎么看?范忠信:没想到反响这么大。我更希望成为纯粹规矩的人。我毕竟在体制内从事教育工作,不会有意让官方难堪。但做了承诺就要兑现,顾不上颜面了。事前有  相似文献   

8.
论股份合作制是实现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好形式□罗木水蔡水珍不论社会主义进入哪个阶段,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绝对不会改变。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当然,由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就经济形态来讲是一个“质”的变化,必然会对...  相似文献   

9.
腐败现象为什么会屡禁不止?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没有充分依靠群众,片面地走上了一条“部门反腐败”的道路。作者认为1.人民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主体和力量的源泉,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2.“不搞运动”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泛化的政治结论,而是对旧式运动的辩证否定,是历史针对性与现实指导性相统一的科学论断,它不会在任何意义上构成依靠群众反腐败的“禁区”。3.现行反腐败体制在依靠群众方面存在三种局限性,即主体的偏倚性、功能的被动性和运行的封闭性,它是一种“官治体制”、“遵命体制”和“神秘体制”。4.要以“依靠群众”为核心进行反腐败体制创新,建立“民本体制”和“权责体制”,采取开放的制衡的体制运作方式,实现人民群众反腐败主体地位的复归,形成一个群众性与法制性相结合的反腐败斗争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国际社会尽管对如何管理互联网有分歧,但对于"互联网需要加强治理"的态度却是一致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互联网变成"法外之地"。中央决定组建更高层级的互联网管理机构,就是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加大顶层设计力度,理顺和整合网络治理体制,切实提升新媒体的应用水平和治理能力,推动形成客观理性的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11.
改革总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改革。过去30年.中国改革的对象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市场化改革”即是指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到目前为止.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但已基本建立起了初级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还存在许多残余.但作为一个整体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今后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30年改革后形成的“过渡性体制”。也就是说.中国改革的对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在经济关系、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方式和管理机制、税收制度、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发生了某些新的变化,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没变,生产高度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如故。虽然资本主义一时还不会从地球上消灭,但也绝不会万古千秋,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美国研究世界体系的学者侯曼纽尔·华勒斯坦指出:资本主义将成为过去,它的特定的历史体系将不再存在。到3000年,我们可能回忆它,认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吸引人的演习——一次特殊和异常时期的演习,但可能是向更…  相似文献   

13.
逐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是我国城市经济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改革,可以使企业的领导体制更加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更加适应执行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的需要;更加适应贯彻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需要,因而受到了工业战线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拥护。但是,企业领导体制的这一改革,会不会削弱党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行政决策体制在现代行政活动和政府体制中的中枢地位,各国政府无不积极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行政决策体制,实现行政决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但究竟什么是行政决策体制的现代化,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践部门的认识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它是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决策中的充分运用;有人认为是在行政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4,(1):41-42
潘洪其在2003年11月28日的《北京青年报》上发表文章指出:在传统体制下,国企负责人是国家和政府在企业中任命的党政官员,在待遇上套用党政机关的薪酬级别,一般而言不会比同级别的党政官员高出多少。这种安排容易造成两个问题,一是有的国企负责人会拿自己的待遇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相比,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14,(1):3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着力点。具体而言,需要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三个方面下功夫。以思想观念为先,着力解决必须贯彻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就不会有联系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7.
1.资本主义将进入知识和技能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势的惟一来源的时代。在此时代,经济上的成功,依赖于政府投资的加大,资本主义体制要在21世纪生存和发展,政府就要在提高人的技能、研究开发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方面,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2.在资本主义体制就要进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出现了科技和意识形态发展路向不一致的矛盾,它动摇了资本主义体制的基础。这就是资本主义只注重于促进消费,资本家们只有短期投资的视野,看不到眼前的需要和短期的利益就不会去投  相似文献   

18.
一、为什么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过去的25年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但同时,尽管中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金融体制、国企改革、“三农”问题、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等等。党的十六大提出:到  相似文献   

19.
一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积极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微观实现形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有一种观点,把探索公有制形式同坚持公有制性质割裂开来,认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与所有制性质无关,国有企业不管采取何种所有制形式都不会影响所有制性质。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所有制同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所有制,一般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即通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而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分税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是我国1994年全面推行“分税制”改革的法规依据。改革前实行的财政包干体制,对原统收统支体制是一个重大突破,对调动地方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不断扩大,财政包干的弊端日益明显。表现在:税收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