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董飞 《理论导刊》2016,(8):54-57
继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治理"为官不为"也提上政府日程。面对既要减少腐败存量又要遏制官员不作为增量的新形势,寻找治理"为官不为"现象的新路径就显得很有必要。分析"为官不为"的发生机理,主要是主观上责任认识不到位、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从严治吏新举措所形成的政治新常态以及来自群众和媒体的外部压力。治理"为官不为"现象,社会基础方面,应注重培养公共精神;制度环境方面,要堵塞公务员权责界定的制度漏洞;治理结构上,要强化人事行政管理机制;资源配置上,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10)
主动干事创业是干部应有的本分和职责,也是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然而,一些干部精神萎靡状态不佳、不思进取想当太平官、遇见困难不是想办法积极应对而是"绕道走",对此,提出对策: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担当意识;树立正确取向;认真履职尽责;科学绩效考评。  相似文献   

3.
正"为政不廉是腐败,为官不为也是变相腐败。"3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仕而废其事,罪也。"庸政懒政怠政必须继续坚决加以整治。国务院将继续开展大督查,该处理的处理,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为官不为"即"在其位不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为官不为"主要表现在能力不足不想为、动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三个方面。"为官不为"源于干部权力观错位、干事本领不够强、激励机制不充分、容错机制不完善、问责追责不严格。需从源头治理的角度、创新制度和机制的角度、多措并举实施系统工程的角度构建治理机制,既提高干部日常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又创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方式方法,从而让"太平官"不太平,从"为官不为"转向"为官当为""为官要为""为官必为"。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精神,为人民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实事、难事,形成了讲求工作实效、提高办事效率,少讲空话、狠抓落实的良好风气。继承与发扬"马上就办"精神,为有针对性地解决新时期干部队伍出现的新问题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不可否认,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已经成为普遍共识、逐渐成为自觉实践、必将成为固态模  相似文献   

6.
从"动机—行为—结果"与"能力—支持—价值"角度看,当前明显存在的"为官不为"现象可细分为八种类型,即无利而不愿为、无力而不能为、无心而懒作为、无胆而不敢为、居功而不再为、居过而不敢为、应付而慢作为、积极而反作为。从根本上看,当下的"为官不为"乃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紧密结合,其本质仍是官僚主义在作祟;究其成因,既有官员个体方面的心态与能力因素,也包括体制机制性因素。要有效治理"为官不为",必须对症下药,从思想、制度、组织上采取有力措施、综合治理,既要大力加强官员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也要进一步完善干部正向与负向激励机制,推进干部责任制、监督机制与问责机制的三联动与配套运行,建立科学的干部容错机制、实现选人用人科学化,还要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压缩产生"为官不为"的行政空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改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正"脱贫急躁症"产生的原因,一是急于完成脱贫任务,但又不下真功夫,想投机取巧;二是条件太差,压力太大,于是降低脱贫标准,蒙混过关;三是担心不能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影响政绩,不利于个人前途,于是急于求成,采取一些"短、平、快"的办法应对脱贫攻坚考核,糊弄群众,欺骗上级。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腐败是政治之癌,习近平等国家高层甚至从"亡党亡国"的角度看待腐败问题,表达了坚决反腐的决心。自2012年本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以来,反腐工作进入常态化,表现为反腐工作有条不紊,层层推进,从中央到地方,从"打老虎"到"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了绵延不绝的全面反腐的浪潮。2016年初,习近平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讲话中又提出了两个"没有变",即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6,(5)
正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王世谊教授在2015年12月9日光明网发表文章指出,由于体制机制、政治生态以及干部自身等多方面原因,"为官不为"的现象仍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滋长蔓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查处了不少能人腐败的问题,一些曾经干出过成绩的干部落马了,一些干部把为官不易当作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干部队伍中"为官不为"作风悄然而起。从生态行政学视角分析官场出现的这种消极适应性行为,我们发现"治标"与"治本"相互割裂、行政资源消耗过大而行政效能低下、"隐性行政"和"显性行政"背道而驰是当今中国行政管理领域"为官不为"治理的主要缺陷。从行政生态学角度治理"为官不为"现象,必须既治标又治本,开启"标本兼治"型公共治理新模式;必须从源头上治理酿生"为官不为"现象的体制机制因素;必须吸纳世界各国治理"为官不为"现象的"包容性"治理理念,以"柔性行政""谦抑行政""协商行政"开启当代中国"为官不为"治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为官不为",指的是领导干部不能有效履职,在其岗位上未能有所作为,或者其行政过程与领导者的岗位标准之间存在较大落差。"为官不为"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其原因固然与官员思想境界和党性修养密切相关,但是也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三期叠加"的环境挑战有关。针对中央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为官不为"问题,形成权力运行的激励与惩戒机制,是解决"为官不为"的重要举措。为此,一要结合依法治国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尽快施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二要强化制度激励,形成领导干部在制度框架内依法行政科学用权的动力机制;三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激发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和创新精神;四要通过健全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机制,培育优良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干部队伍中"为官不为"作风悄然而起。从生态行政学视角分析官场出现的这种消极适应性行为,我们发现"治标"与"治本"相互割裂、行政资源消耗过大而行政效能低下、"隐性行政"和"显性行政"背道而驰是当今中国行政管理领域"为官不为"治理的主要缺陷。从行政生态学角度治理"为官不为"现象,必须既治标又治本,开启"标本兼治"型公共治理新模式;必须从源头上治理酿生"为官不为"现象的体制机制因素;必须吸纳世界各国治理"为官不为"现象的"包容性"治理理念,以"柔性行政""谦抑行政""协商行政"开启当代中国"为官不为"治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基层干部中存在的"为官不为"现象,不能仅从行为人的主观偏好去解释,还需要从外部的体制机制去探讨。政府上下级间的层级关系和国家分层治理体制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给基层干部"为官不为"提供了博弈的机会;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权责不对等和资源匮乏的困境,给基层干部"为官不为"提供了推卸责任的借口;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机制尚未建立,给基层干部"为官不为"提供了投机的空间;现有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尚难精确支持"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给基层干部"为官不为"提供了滋生的条件;现行监督体制的成本效益、虚置弱化问题和问责制度的不健全,给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留下了活动的空间。解决基层干部"为官不为"问题,可以从全面实施政务公开、健全规范政府权责体系、健全完善选拔任用制度、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加强问责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正在高压反腐下,一些官员出现了畏难情绪,怕做错事被追责,只想当一个"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啧有怨言,消极懈怠,不愿担责。要革除这股官场陋习,让官员勇于干事创业,必须两手抓,一手要"硬",严治庸官,严惩为官不为,打消一些"愚且鲁"官员当"太平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念头;一手要"软",激励官员  相似文献   

15.
王小理 《瞭望》2022,(6):51-53
21世纪或将成为生物安全的时代.新一轮生物科技变革及其与人类社会互动衍生的生物安全问题,已经逐渐触及人类安全观念和现代文明的内源性危机或挑战.当前,生物安全作为全球复杂政治经济生态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国际社会和中国均面临更趋严峻的生物安全形势:个别国家片面追求自身绝对安全,从而难以消除体系性对抗和生物恐怖主义的根源;重...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
后工业时代的浪潮带着势不可挡的全球化与信息化席卷整个地球,管理主义的价值迷思使得行政领域出现大断裂之势。基于我国的行政生态环境,对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相关概念与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从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的双重维度入手,分析行政伦理困境以及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发生机理,并对其展开内部强化以及外部控制层面的治理之道的拓展研究,立足于治理与善治的理论向度,以期达到行政伦理重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现象发生在以行政发包制为主要特征的政府治理结构中,必然受到行政发包制的基本逻辑和独特模式的影响。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生成可以从五大维度进行探寻:多层级权力关系、属地管理与"内控"模式带来信息不对称问题;行政权分配特点与发包方相机授权导致基层干部权责失衡;财政分成和预算包干模式使基层干部面临强财政约束与资源匮乏困境;干部管理制度缺陷降低基层干部"为官不为"风险;代理人成本制约与横向监督虚置削弱基层干部履职监督体制效能。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规制需要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政府权责体系、优化财政预算与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干部选任考核激励制度、健全干部履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数据作为一种新变量正在嵌入政府治理过程,打破旧有权力关系平衡,为解决政府治理顽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供新视角。在数据技术驱动下,政府数据治理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治理模式应运而生。政府数据治理模式,是人工智能时代政府治理体系的新范式,同时也是数字时代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新趋势。探讨政府数据治理模式构建,可以为政府数据治理中的决策者和参与者提供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行动指南和价值评价体系。依据权力定位、结构安排、运行规则、外部环境,政府数据治理模式构建框架可分为:以政府数据资产和数据权为中心的核心层;基于政务逻辑优化基础上政府数据资源体系结构层;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的运行层;系统外环境与文化因素组成的外围层。  相似文献   

19.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土;人有“三宝”:精、气、神。依我看,为官也有“三宝”:正、廉、勤。一说“正”为“宝”。“政者,正也”,也就是说,作为执政掌权的人,首先要做到身正行直,持法守正,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否则,就很难统领百姓,治理好国家。对于共产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中央强力反腐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基层政府干部的行政效能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基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开的350个"为官不为"典型案例,研究发现履职不力、缺乏担当是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形态,扶贫、拆迁和环保等领域是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现象发生的集中区域。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主观意愿不积极、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和监督问责机制不健全。应该从增强个人修养、优化考核激励以及完善监督问责三个方面对"为官不为"现象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