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存在的网络伦理失范问题应当得到重视。对网络社会出现的网络伦理失范现象,要综合运用法律、道德、传统伦理规范进行解决,对网络伦理失范现象进行哲学思考能够把握好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网络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关系,正确认识网络伦理,从现实社会伦理中获得启示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伦理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1)
大学生网络言语失范问题日益严重,规范网络言语环境,建构网络时代的言语道德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法律和道德难题,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从表现、成因等方面探讨了网络行为主体、网络自身、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从法律、道德、技术等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莉  曹外成 《学理论》2013,(12):55-57
技术与宗教有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一面,也有"耦合"的可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不仅能拓宽宗教传播渠道和活动平台,还可以开辟宗教信徒群体认同的新路径;真正的宗教既能补充技术视域下网络偏重物质的单一性,又可以缓解网络中产生的行为失范、网络犯罪、信息冗余等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万雪飞 《学理论》2010,(1):96-98
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少年网络文明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模糊的网络文明意识;有悖道德的网络行为;异化的网络双重人格。社会转型时期之于青少年网络文明失范现象的产生,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引发了青少年网络文明意识的紊乱;其次,转型时期的"规范缺席"助长了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生成;最后,转型时期所带来的心理冲击诱发了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王颖 《理论探索》2008,(1):132-133
转型期政府信用失范的理论根源是委托-代理理论在实践中的背离,社会根源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化,体制根源是权力配置不尽合理.转型期重构政府信用,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建立刚性的政府行政失信行为惩罚机制,建立全面合理的政绩考评机制,加强对政府官员的诚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在提供丰富的资源、开阔的视野、方便交流的同时,也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网络语言、网络诚信、网络交往等方面出现道德失范。大学生自身、网络技术、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等方面是引发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实现改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完善法律法规、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等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网络参与是公众获取信息资源、行使民主权利的新渠道,是政府展现执政形象的新舞台。但作为虚拟技术支撑下的参与方式,网络参与同时夹杂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诉求,潜存着道德自觉弱化、理性表达缺失、道德底线崩塌的可能。网络参与中的道德失范,对网络空间与实体社会的秩序、公众的合法权益、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力形成了威胁,增大了执政风险。作为社会治理的责任主体,政府理应加强对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反思,基于建构理性的网络参与法制、机制和文化等思索,探寻实现网络参与"道德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术异化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评奖、学位授予和职称评聘等现实利益驱动下,高等学校学术失范行为、学术腐败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愈演愈烈.高等学校学术失范既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根源,也有职业道德、科学素养等主体根源.高等学校学术道德建设有待干道德力量的重塑,更有待于管理机制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省8所高校1414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比较普遍,对网络法律法规的知晓度与认同度以及对网络道德的认同度都较高,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知识教育还比较滞后,社会资本还不够丰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网络法律法规、网络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知识以及社会资本都有助于防范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惑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天才 《理论导刊》2001,(11):56-58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道德建设面临着两难困惑,既有道德的进步,又有道德的失范和某种意义上的道德沦落。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既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又有因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我们工作和宣传导向上的失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便是构建包括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社会伦理在内的新的道德体系。道德两难困惑产生和存在的现实根源1.评价社会发展进步的双重尺度的困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应该是以生产力为标志的历史发展和以道德水平为标准的道德尺度的统一。从宏观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新型政治参与方式,网络围观在技术手段上提高了网络民意在政府政策执行运作中的分量,然而网络广场对现实社会的揭示和质问总是呈现出一种"黑幕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讲揭露社会"黑幕"更能彰显网络围观的警示功能和监督功能,但另一方面网民热衷围观"黑幕"也容易放大负面的社会影响,分析网络围观"黑幕倾向"现象的成因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将有助于消解中国的互联网治理困局。  相似文献   

12.
陶思思 《学理论》2014,(3):109-111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和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迅速攀升,越来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网民在网络这片虚拟世界享受着最大限度的自由,因此出现了许多网络不良言论。网络暴民一词便由此而生。从网络"暴民"的由来及概念入手,揭示网络"暴民"的表现及特点,分析我国产生网络"暴民"的根源,最后对网络"暴民"的规制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转型时期政府行为的失范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行为是政府机关(或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管理的行为,它依照一定的法律而实施,并具有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政行为。(参见徐颂陶、徐理明主编《看得见的手——中国政府行为研究》,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2页)它必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特定的主客观基础上,以及特定的法律、规范的制约中运行。超出这些约束机制,便会产生政府行为的失范,对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产生阻碍与破坏作用,引发市场失范与无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产生不良效应。一、政府行为失范的深层次根源政府行为失范从行为学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4.
王春颖 《学理论》2013,(30):384-385
我国现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网络大国,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捷的同时,也萌生出形形色色的网络失范行为,给自身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以网络行为失范为研究对象,大学生为研究主体,分析了其主客观成因和对大学生自身及外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王程 《公共管理学报》2011,8(4):21-31,123
针对传统的政策否决理论无法对我国立法禁止"人肉搜索"失败的现象做出完满解释的问题,本文通过引入建构主义社会学中边界物的概念认为:作为边界物的"人肉搜索"由于其解释的灵活性,存在着技术、权利和适用三个层面的划界。如果说从依靠人的"人机互动"中衍生出针对人的"人际互动"具有偶然性的因素,在其立法禁止的多方尝试中却是隐私权和"监督权-批评权"相对于另外一种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划界方式的胜利。虽然中央和地方都试图在"监督权-批评权"的指涉对象上做出社会一般失范和官员腐败的划分,结果也只是带来规制性政策的流产或是象征性通过,即便趋利避害地利用"人肉搜索"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文章还进一步指出,"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和政策应对上的两难源于国家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张力,只有对其进行有效分流才能真正阻止"网络暴力"的产生。而且在信息社会等生成性的制度语境下,打开政策问题内容的黑箱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随看、随走、随播"的网络直播迅速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社会交往互动平台,也逐渐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网络直播作为一种价值承载平台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网络直播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享用、凝聚、导向作用;另一方面网络直播所呈现的内容价值多元化、泛娱乐化、泛消费化和泛情绪化,隐含价值偏差、伦理失范和话语失序等问题。因此,发挥网络直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必须从价值融合视域出发,实现网络直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建构",重塑网络直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变革的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17.
郭鹏超 《学理论》2010,(14):217-218
网络的广泛应用在给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显得尤为严重,这同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文章列举了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并在探究了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缘由的基础上,从高校学生自身和高校德育工作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解决好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郑春勇  张苏敏 《公共管理学报》2013,10(1):98-106,142,143
网络世界里普遍缺乏宽容精神。如何提高网络宽容度、建设网上和谐社会是政府和学术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对"网络宽容"的内涵和类型进行初步界定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宽容度量表对强国论坛和天涯论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官方论坛网络宽容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体上要好于"草根"论坛,而网民的群体特征、商业利益、舆论氛围和现实社会矛盾则是影响网络宽容度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善网络社会治理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优化网络舆论引导格局,尽快打通"两个舆论场";强化规制,减低不正当政治经济因素的干扰;区别对待,对不同的网络群体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回归现实,重视解决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不断发生的领导干部道德失范风波一次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人们抨击和反思。面对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的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现象,文章从我们必须彻底认清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的巨大危害,深刻剖析其根源,并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对策等方面进行剖析,探讨如何早日根治这个顽疾。  相似文献   

20.
周振林  姚军 《理论探讨》2007,(4):166-169
领导越轨是社会越轨的一种,在此是指领导成员(其中包括领导的个体、群体和组织)偏离和违背党纪国法、政策规定和道德规范的领导常规行为的"另类"行为。社会转型期领导越轨产生的根源,主要有如下方面:(1)领导价值取向错位。主要有:价值取向的的强化与弱化错位,精神价值与功利价值错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错位。(2)领导规范体系"失范"。传统价值评判体系受到挑战,社会价值评判走向多元,社会约束力减弱,必然造成领导规范"失范"。(3)领导监督乏力。法律规章制度还不健全,权力制衡机制薄弱,政府管理泛行政化取向,这些使得公民社会孱弱。(4)公共组织文化蜕变。不良文化传递的"流感效应"使得某些领导否定传统文化精髓,倡导(小)团体利益和个人主义。(5)领导伦理建设滞后。公共组织职业伦理建设的滞后、薄弱,使得部分领导者追求非理性勃发,需要加强领导职业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