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和主义基于同质化社会,自由主义以超越差异的中立立场,都主张普遍公民资格,这进步于等级社会和阶级差别,但在多元社会的阶层、职业和群体等分化的差异中出现正义伦理问题;多元主义的差异公民资格,关照了多元社会和群体差异的现实,并在应然层面上力图实现社会实质正义和求解正义伦理问题;但差异公民资格内在固有的理论局限和操作化问题需要跳出制度囿域而进行思维转换;公民正义德性是多元社会中正义伦理问题的求解之匙。  相似文献   

2.
以公民资格为理论视角进行考察,当代多元文化主义对占主流地位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批判,集中体现为以关怀的政治伦理消解自由主义普遍式正义伦理忽视差异及差异群体权利的缺陷。差异的公民资格观念与差异政治所表达的关怀的政治伦理与普遍主义的公民资格观念所表达的正义伦理在当代的交锋与辩驳,一方面揭示出普遍主义的正义伦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遭遇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在多元文化境遇中型塑更具民主意味的公民资格提供了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3.
王立 《理论探讨》2012,(6):48-51
按照需要分配是最理想的社会正义原则,但其实践意义在于基本需要的满足。公民资格作为正义的边界和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表明自身就是基本需要。公民资格具备独特的理论品格,它规定的各种权利能把传统意义上的所有基本需要统摄起来并为基本需要的满足提供坚实的理论力量和长效的制度保障。公民资格的道德基础在于自主。  相似文献   

4.
金里卡研究了公民品德、工具性品德、公民共和主义、公民品德的苗床以及世界主义的公民资格等理论,是对新近流行的公民资格理论发展概况做了一个述评。金里卡指出公民资格理论的新发展表明政治哲学关注的焦点从正义转移到了公民资格,他说这种话语转移是政治哲学自身话语困境的一种论证转移。他认为公民资格的新语言不过是对社会制度正义问题上的争论的一种掩饰,这恐怕是新瓶装旧酒的策略。其实,公民资格理论的复兴还是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的,本文对金里卡的观点做了简要介绍并探讨了公民资格理论复兴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治哲学对公民资格理论的研究一直忽视了对马克思的探讨,而马克思研究者也很少认真地总结马克思的公民资格理论。事实上马克思与鲍威尔关于犹太人问题的争论主题就是公民资格问题,在之前的研究中,此问题一直被共产主义或者现代性批判的宏大主题遮蔽了,也被一些犹太人问题研究者弄得琐碎不足道。通过对鲍威尔严格共和主义思想的发掘和对马克思思想与共和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的比较,马克思的公民资格理论的基本特点就清楚地呈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公民社会开始生成,党群关系面临一系列新挑战社会利益分化要求党群关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必须突出利益代表性;民间组织的大量生发使得拓宽群众政治参与渠道成为处理党群关系的重要内容;公民意识的形成要求党群关系建设必须有利于促进公民文化的成长要求。党群关系建设惟有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才能朝着和谐的目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玖姣 《党政论坛》2012,(9):29-31,1
王玖姣的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中的公民社会一文指出,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在多方面因素驱动下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中,一个全新的公民社会逐步成长,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视域中我们如何认识中国公民社会?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探讨和思考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玖姣 《党政论坛》2012,(17):29-31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在多方面因素驱动下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中,一个全新的公民社会逐步成长,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视域中我们如何认识中国公民社会?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探讨和思考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活作为一个大的合作体,是人们共同生存的领域。相互交往和彼此需要是人们实现这种合作生存的首要前提,没有人能够孤立隔绝于社会生活之外;其次,实验证明,合作产生并成功的条件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的重复交往;最后,合作成功的基础是合作的公平性。合作作为公民间及公民与政府间的实现社会公共生活的方式,它要求不仅在公民间实现成本与利益的均摊,而且也要求政府在提供公共益品的时候,必须提供真正有益的公共服务,以避免公民在合作过程中搭便车或被迫进入合作。唯此,才能实现公民间的公平合作。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也关系到各国的利益,关系到全世界的环境正义。从环境正义角度看,哥本哈根峰会给予我们以典型的启示。我们要坚持环境程序正义,协调好环境议题和发展议题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坚持环境分配正义,实行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自主减缓行动;我们要坚持环境补偿正义,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的前提下,发展中国家应该自觉增加减排透明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理解上出现了很多分歧,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缺乏准确认知。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是一种规范正义论,主要着眼于对现实社会的价值评价而不是事实描述;其次,它是一种社会正义论,超越了传统正义理论的法权结构框架,对社会本身进行价值指认;再次,它是一种类正义论,认可人是类存在物,采取类哲学思维对正义进行规定;最后,它是一种历史辩证正义论,认为正义是一个逐渐展开和实现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康健 《理论视野》2001,(1):38-39
社会伦理的现实性的突出特点,具体而言是它始终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通常在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等学术意义上纳入讨论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社会伦理都必予关注。并且还要进行切实、深入的讨论。政治哲学、社会哲学及社会伦理,这些不同的学科领域,虽然名称殊异,但所指涉的实际的社会及问题领域基本相似,只是社会伦理的研究更加着眼于社会价值观的含义,因而可以说是在更为深沉的层面上,来对关于社会的实际问题加以探讨和发掘。诸如,权利、正义、自由及法律,都可以在社会伦理的意义上来做一个新视角的观照与审视。  相似文献   

13.
吴涛 《学理论》2013,(3):6-8
社会公平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当前我国许多社会不和谐现象产生的根源都是不公平问题。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构建和谐和会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体现,更是行政伦理的价值取向,其对国家的稳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技是人类社会继承传统科学和技术的基本内涵,并使之在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建起来的集科学创造、技术创新、科技应用、效果评价于一体的知识运行复杂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这一系统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福祉,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风险,将人类社会推入到"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视域下,应将现代科技的传播、创新、应用、评价等实践行为控制在一定的伦理边界之内,以确保其真理性、道德性、人民性和正义性.本质而言,这样的伦理边界就是针对现代科技各个实践活动环节提出的,以"真""德""善""公"为基本内涵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本质上归属于空间正义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空间正义的立场上,从生产地位的空间分野、居民社会品格的空间分异、城乡空间环境病态式发展等三个层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了批判性揭示,并将其归因于资本逻辑对空间生产逻辑的宰制以及政治权力对空间规划的操控。以马克思恩格斯空间正义理论反思与审视当下中国的城乡关系,传统村落的瓦解与消逝、城市权利的缺失与空间归属感的危机、生态环境治理不平衡等城乡非正义问题正制约着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在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城乡之间空间资源的共享、城市权利的赋予以及场所精神的赋义,有助于寻求空间正义、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6.
法律正义:和谐社会的伦理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美玲 《理论探索》2006,(3):144-146
人类文明史表明,真正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和谐社会应当追求法律正义,法律正义是和谐社会必然的伦理诉求。由此应从三个层次来加以阐明:第一,和谐社会为何要追求法律正义?即和谐社会对法律正义伦理诉求的必要性;第二,和谐社会能否追求法律正义?即和谐社会对法律正义伦理诉求的可能性;第三,和谐社会如何追求法律正义?即和谐社会对法律正义伦理诉求的具体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29)
目前,我国公民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消费伦理问题,加强我国公民的消费伦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公民消费伦理教育的内容上,应注重消费伦理知识的传授、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以及消费伦理行为习惯的教育。要有效地进行我国公民的消费伦理教育,首先,发挥政府在公民消费伦理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其次,注重提升公民消费伦理的践行能力;最后,继承和发扬我国节俭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8.
蔡岚 《党政论坛》2007,(5):25-26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地方政府深刻认识到只有顺应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区域合作,消除行政壁垒,发挥区域整体优势,才能在国内外竞争中形成整体竞争力以实现共赢.在这种潜在利益的刺激下,地方政府之间正在逐步形成区域合作与协调,如长三角、珠三角、泛珠三角、大珠三角、京津唐等.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亦日益显现乃至激化。学界在探讨诸如此类问题时,大都运用的是西方正义理论,而马克思正义观则较为鲜见。马克思正义观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维度,要求我们在探讨具体的公平正义问题时,必须立足于具体的历史实践和历史阶段,用特定历史时期的相对正义观去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由此可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存在的公平正义问题的研究,应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出发,也应回归到社会主义正义观的视阈内,才能较为合理地解决社会正义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公民意识问题及其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公民意识缺乏系统性,呈现"碎片化"状态;不能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旧有的农民意识虽日益"边缘化",但现代公民意识还不够强;政治参与意识较差,参与主动性不高。增强农民公民意识,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