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巴黎协定》奠定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确定了全球气候合作的目标、方式、原则及实施领域。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不仅破坏了中美合作的双引擎基础,而且对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及其背景下的美欧关系和中美关系造成了重大影响。面对这一挑战,中国一方面应积极提升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另一方面要理性选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2015年的气候变化协议《巴黎协定》成为当代全球气候治理的转折点与里程碑,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全球气候治理模式。2017年波恩气候变化大会旨在推进实施《协定》,而2018年的气候变化治理工作则以塔拉诺阿对话为中心形成新型合作模式。塔拉诺阿对话机制将进一步促使协定中各成员方提高减排目标,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多元主体合作,完善"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径,实现"共同且相称的责任",推动气候变化的国际法治发展,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向纵深拓展。  相似文献   

3.
雨后依然是彩虹中美经贸贵在发展●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王有莉1972年中美发表上海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签订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双边经贸从此进入了迅速增长的时期。此后,《中美工业技术合作协议》、《中美纺织品...  相似文献   

4.
扈永顺 《瞭望》2021,(19):50-51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失为一种优选方案.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全球实现碳中和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 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认为,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实现能源部门脱碳,对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至关重要.清洁能源发电、先进输电技术、电网互联互通在...  相似文献   

5.
陈勇 《瞭望》2006,(22)
人类要尽快采取行动,还有可能缓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5月23日至24日在美国著名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的“中美气候变化论坛”,成为两国科学家交流对全球气候变化认识的舞台。论坛传递出的信息是复杂的。一方面,学者们用更多的证据表明,由于人类活动超量排放温室气体,全球变暖已成为现实,气候恶化的速度甚至超出早  相似文献   

6.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打破"修昔底德陷阱"所昭示的历史宿命,构建以战略互信为基础,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核心内涵的新型大国关系。要构建战略互信,中美两国必须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多的利益交汇点并以"正和博弈"的思维方式积极进行合作。中美气候合作不仅表明两国可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大有作为,而且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7.
英美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了核合作机制和框架,对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英美两国最初对开展核合作的态度并非一致,核合作经历了演变发展过程。《魁北克协定》、《托拉斯宣言》和《海德公园备忘录》的相继签署才确保了英美两国有效地开展核合作。但《魁北克协定》对战后英国进行核建设则却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迫在眉睫。在此大背景下,低碳发展已从一个生态问题转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并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主流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12月,世界各国将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新一轮气候谈判,并将签署对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哥本哈根议定书》。前不久,  相似文献   

9.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访美。习主席的美国之行使中美在战略层面、双边议题、地区议题、全球治理和人文交流层面达成一系列重大共识和合作协议。两国同意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深入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重建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地位,推进两军新型关系建设,在部分争议议题上化解分歧、增进合作,在全球治理和人文交流方面探索新的合作亮点。习主席的访美之旅既收获了丰富的成果,又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夯实基础,有利于我们从新的战略高度把握和建设更加成熟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0.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文章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人类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球规划,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通过了《21世纪议程》,使持续发展这一模式实现了国际间政府层次的共识。环发大会后,中国政府即着手编写《中国21世纪》。因此,这次大会就成为人类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传统观念上的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增长为主要指标,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的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以形而上学人类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认为自然环境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存  相似文献   

12.
柬埔寨和平协定在巴黎签署的消息传出后,全世界各国无不为之庆幸和欣喜。这个和平协定包括《柬埔寨冲突全面政治解决协定》等4个文件。它标志着延续了13年之久的柬埔寨战乱的结束,和平福音降临伤痕累累的柬埔寨大地。 柬埔寨问题错综复杂,牵动着世界上许多国家,冲突双方刀兵相  相似文献   

13.
加入国际科技合作的大家庭,是任何一个寻求快速发展的国家的必然选择《瞭望》新闻周刊获悉,迄今为止,我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并与其中的100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这些协定中有2/3以上是在改革开放后签订的。  相似文献   

14.
正过去说中美之间的"制度竞争"主要是指国内政治制度的竞争,即哪一个国家的制度更有优越性的问题。然而最近以来,中美之间的"国际制度竞争"正在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刚刚达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被一些媒体认为是美国将中国排除在外、夺取新的国际规则制高点的标志性成果。而在另一边,中国近来也在多边外交  相似文献   

15.
10月1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使这项法案成为美国的法律。从此,美国将终止持续了20年的对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即正常贸易关系)进行年度审议的歧视性做法,从法律上为美国实现对华正常贸易关系铺平了道路。中美两国于1979年建交时签署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决定双方互相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但在该协定于1980年生效后,美国方面却按其国内的《1974年贸易法》中的有关规定,坚持对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进行年度审议。1999年11月,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  相似文献   

16.
魏廷琤 《党政论坛》2011,(22):30-30
1979年,当葛洲坝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后,水电部又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建三峡工程的报告,建议尽早决策。这时正值中美建交、邓小平访美。这一年,中美两国相继签订科技合作协定、水电开发和有关的水资源利用议定书。中美两国准备再次在三峡工程建设上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21,(5)
正双边投资条约(Bilateralinvestmenttreaty,简称BIT),是资本输出国同资本输入国签订的有关保护投资问题的条约,目的在于促进并保护国际投资,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又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该协定将为双方相互投资提供更宽泛的市场准入、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更有前景的合作环境。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正式达成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以下简称《中欧投资协定》)。  相似文献   

18.
李宏 《理论导刊》2020,(2):107-112
应对全球发展危机,需要人类谋求世界各国发展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价值共识,共谋全人类发展蓝图。共同体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理想共同体的生成过程,需要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类命运与共意识,确立各民族国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或地区性问题过程中的价值共识。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和现实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指引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伟大实践,以之构筑世界和平发展的新支柱、探索全球合作共赢的新机制、提供各国同舟共济的动力源,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促进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金灿荣  刘丹阳 《求知》2022,(5):20-2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参与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新的阶段。总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奠定了新时代主动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开放包容可持续发展的总基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中国目前加入的最高水平的多边自贸协定,是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走向更高水平的起点;《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则是推动金融领域进一步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标志。这三项成就从主动对接贸易和投资规则、推动金融领域新开放和维护区域发展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1979年,当葛洲坝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后,水电部又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建三峡工程的报告,建议尽早决策。这时正值中美建交、邓小平访美。这一年,中美两国相继签订科技合作协定、水电开发和有关的水资源利用议定书。中美两国准备再次在三峡工程建设上进行合作。但好事多磨,中美合作还没有正式开始,就险些夭折,甚至出现影响到三峡工程是否上马这样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