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示范和感召下,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指导,以团结抗战、无私奉献、民主进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表现出来的历史先进性是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主要来源,中国共产党也是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模范实践者。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三支重要的政党势力。一是当权的国民党,二是共产党,三是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第三党、救国会、职教社、乡村建设派等中间党派。这些中间党派后来联合组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成为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大政党。团结、抗战、民主,是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抗战第一,团结是抗战的前提,民主又是团结的重要条件。在团结抗战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另一方面,国民党执政当…  相似文献   

3.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的感召和影响下,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支援抗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彻底的抗战。中国共产党以其科学、正确的领导理念和战争策略实现了对这场战争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文章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党的示范作用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理念进行系统阐释,揭示这些领导理念的具体内涵及其与抗日战争胜利的逻辑关系,以期对当前执政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借鉴,时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的伟业有所启示。党在抗战中的的领导理念集中体现为六个方面:高举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义旗帜以振奋抗战之民气,从而为正义之师赢得对非正义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这是共产党抗战领导理念的逻辑起点;坚持在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进行最广泛的政治动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之力量源泉;认真研究中国革命战争规律并运用军事辩证法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军事保证;实行有效的战时经济政策以增强军力、国力,为坚持长期抗战并最终获胜提供物质保障;努力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抗战文化,使文化成为革命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战线;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抗日军队、抗日根据地建设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抗战中的精神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坚持以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团结合作,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共两党在抗战前夕的对峙中初步合作,在抗战前期的分歧中正式合作,在抗战相持阶段的摩擦中继续合作;在抗战后期的协商中扩大合作;在抗战胜利后的内战中走向决裂。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梳理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对新形势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武汉抗战时期是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以来最好的时期。以武汉抗战为分水岭,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从对立走向合作、合作御侮、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基本阶段。武汉抗战以后,双方在意识形态、政策策略、组织建设、党员吸纳、党政军体制和对外交往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竞争。竞争带来的两党力量对比变化为后抗战时期中国政党关系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面临着沉重的历史任务,也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外部环境。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日趋成熟,逐渐成为了抗战时期指导军队和人民群众思想的核心理论,也为抗战之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探析抗战时期毛泽东政治教育理论及其意义对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协商自觉,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巩固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间党派不断提升协商能力,为中共与中间党派开展协商提供可能。中共与中间党派主要依托"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和国民参政会展开形式多样的协商实践,确保了抗战的最终胜利。抗战时期中共与中间党派的协商实践不仅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坚实基础,更为当前继续加强政党协商提供宝贵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国统区聚集了大批知识分子,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他们作了全面细致的统战工作,促使他们成为国统区坚持团结抗战、民主进步的生力军。民族抗战的重要宣传者.战时民主的重要追求者,民族文化的重要保护者,发挥了他们先锋和桥梁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便十分注重党的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革命形势,对于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和有益实践。这一时期,党在组织建设方面确立了正确的组织路线,丰富和发展了组织理论,开展了广泛的实践,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不仅为最终取得全民族的抗战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而且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从而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救国会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西北根据地领导的青年爱国组织。它以抗战救国为宗旨,积极宣传党在根据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它成立之日起,就积极承担起宣传动员晋西北广大青年的任务,在动员青年参战参军、开展文教活动、参加生产劳动和参与民主政权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复杂景观与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密切相关.从政治文化视角来考察抗战时期中国新诗的转变,我们可以发现,抗日战争改变了诗人们的审美心理、思维方式.这一时段的诗人、诗风和诗体的面貌,较之战前发生了明显改变.为数不少的诗人们走出了纯艺术的象牙塔.在诗坛上,现实主义诗风占据主潮地位,而抗战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诗歌体式,也因抗战的分阶段性、分地域性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了党内理论刊物——《共产党人》,以担负起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该刊在抗战时期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强调积极推进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倡导大力加强党的理论教育的制度化建设;主张深入研究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把握中国革命基本规律。这些做法和经验对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影响和推动了广大海外华侨对中共领导的广东抗战的支援。广大海外华人华侨虽然海天远隔,但积极从各个方面支持和参加广东抗战,积极捐款献物,从经济上支援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的革命斗争;政治上积极宣传抗日,声援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斗争,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积极奔赴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巩固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华南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开展华南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历来有重视宣传的优良传统。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根据抗战的需要,积极地推动抗战刊物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抗日刊物呈现了迅速发展、服务抗战、针对性强等特点,为中共占领舆论宣传阵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推行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原则,实行竞选和“三三制”选举政策,不仅有力推进了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而且对全民抗战的发动和支持,对中国政治走向光明的前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民族危亡之际多党合作的联系纽带.它在抗战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抗战中期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斗争并团结广大中间力量共同抗战的重要场所,在抗战后期沦为国民党实施"一党专政"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给广大人民群众以充分的抗日民主自由权利。中共中央北方局在抗日战争初期即遵照中央指示,改造旧政权,建立抗日政府。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前后,又致力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创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形式,开展了广泛的精兵简政运动,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推进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关于坚持统一战线和党的独立性思想,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确立、发展和完善的。这一思想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各项政策、策略的理论依据,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和抗战的最终胜利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本文以毛泽东的论著为视角,探讨了这一思想的确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及其作用,并获得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党处理与根据地各社会阶层关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日根据地社会阶层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等基本状况的新变化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总原则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积极发挥利益均衡机制在调整根据地内抗日阶级阶层关系方面的作用 ,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