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基于我国意识形态、符合社会长远发展、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性的稳定的价值观。它是吸收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内核、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价值、融汇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新型的价值观,既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又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想和追求相契合,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话语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产的空间性是以其空间面向为前提条件的,它标示了话语生产的实践范围,是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社会化象征、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表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破伪呈真的直接传达。空间呈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产在功能阐释、理解框架和竞争产物三个方面的本质规定,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空间转向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产的结构转向,是基于关系重塑、场景革命、传播生态的三维展开。空间改造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产的全局性改造,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产在知识、价值、制度空间的再生产与再融合。  相似文献   

3.
学界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地点是什么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以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本质反映;符合历史与逻辑的相统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所有范畴的最后的但是最合理的抽象。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项以实现意识形态认同为根本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意识形态的空间属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是确证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何以可能"的前提性理据。人类社会现代转型进程中意识形态的场景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历史发生紧密相连。在当代我国社会转型语境中,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去空间化"征象的内源性风险。新时代探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实践进路,需要根据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战略思维,摈弃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合时宜的空间观;根据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拓展形态,构筑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格局;根据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实施过程,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余莉 《学理论》2011,(18):279-280
当前,学术界对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问题尚存分析,问题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所研究的对象是抽象的人还是具体的人。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希望能有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的提出虽然仅有两三年时间,但却是“经过长时期思考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被证明是或将被证明是有科学的指导价值。围绕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起点,学术理论界展开讨论,形成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角度,如生产力最终动因论、党的性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或党的先进性论、十二大关系论纲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人民利益论等。但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片面之处,把人民立场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起点似乎更确切些。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项以实现意识形态认同为根本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意识形态的空间属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是确证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何以可能”的前提性理据。人类社会现代转型进程中意识形态的场景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历史发生紧密相连。在当代我国社会转型语境中,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去空间化”征象的内源性风险。新时代探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实践进路,需要根据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战略思维,摈弃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合时宜的空间观;根据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拓展形态,构筑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格局;根据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实施过程,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统“德治”教育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德治”教育与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其在对经济社会秩序的规范、人的塑造、社会统治阶段利益的维护、价值观的体现等方面存在着异同。传统的“德治”教育中的精华对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规范和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人文背景,所以,谈论思想政治工作“转轨”,与市场经济“接轨”的话题越来越多。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而且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发展方向问题,因此,有必要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转轨”,如果指的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精神万能”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话,这个命题就是正确的。它既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质内在的要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党  相似文献   

10.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所谓"断层",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宣传教育、党的方针政策等不能正常贯彻、不能正常开展、不能显示成效的现象.我认为,日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断层"现象. 一、思想认识上的"断层".这是指某些单位的领导和干部(包括某些专职政工干部),由于不重视或不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在两个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产生的"断层",或称之为认识"不到位"的"断层".这种思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0)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价值观对青年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意义非凡。对青年价值观教育又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而且价值观教育本身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在青年价值观教育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时,把其置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来讨论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翠霞 《学理论》2014,(1):187-18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性与内在维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中,要注重层次性、职业性、广泛性和实践性。在服务于我国人才建设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职业精神,立足内在矛盾,服务于人类培养和教育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价值观教育,是我们党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客。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其现实性上,价值观又是"三观"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认真对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教育,必然成为新世纪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侧重从价值观教育的全球化背景、辩证性原则和多向度路径三个方面,结合社会实际进行了阐述。这对增强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十六大会议精神,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表达了极大的关切,但模糊的定义未能深入问题的实质,实现内部空间的深度揭示。因此,重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概念空间,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必然趋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作为总体性的概念提出的,它指的是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文化,也即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觉悟的文化,其概念起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即内蕴着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觉悟的精神气质的最基本单元,建构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这一整体概念。不过,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尚处于形成阶段,以碎片化与整体化并存的形态存在进而实现存续。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概念空间的考察,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必然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即为意识形态教化,同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寓所"所在是日常生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逻辑基础在于意识形态理论自身。意识形态产生的本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前提;意识形态的感性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根据;意识形态的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逻辑起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范畴是思想。它包括人们基本的思维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意识概念和理性思想成果,还包括人们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形成的政治思想。任何思想的演进无不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决定;同时,思想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产生相应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就是思想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思想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7.
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在于人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扶贫工作的出发点。扶贫开发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应有之义,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扶贫工作的庄严使命,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依靠人民是扶贫工作的动力源。扶贫开发不仅要政府与人民协同发力、合力脱贫,更要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三是人民共享是扶贫工作的落脚点。表现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人民获得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增强人民安全感;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增强人民幸福感。习近平扶贫思想的人民性遵循以为了人民为出发点、以依靠人民为动力源、以人民共享为落脚点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8,(12)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关乎何谓思想政治教育和为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反思,实际是对确立依据即逻辑起点的思考,其关键在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要素——价值观。基于此,在价值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确立还需要正确处理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以及知识和价值观权重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国华  郑磊 《理论导刊》2023,(2):117-123
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塑造了全新发展图景。人工智能时代,立足话语描述、话语解释、话语建构层面的深度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成为可能。但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现实张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亦在间性、语境、交往、内容等维度面临技术力量“遮蔽”的多重风险。为纾解技术风险并推进话语转换,应从数据要素管理、智能场景治理、算法运转规制以及技术理性纠导等方面入手,多向度、多领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与人工智能内在运转逻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作为政治合法性逻辑起点的政治信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显得尤其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对急剧变革的中国社会来说,政治信任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动摇。因此,追寻政治不信任的产生根源,考察政治信任的逻辑结构,应该把根本制度和机制剥离开来,消除把政治信任置于机制之上的误区;应该把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区分开来,消除把政治信任置于角色功能之上的误区;应该把整体的政权、政府同具体的政府部门区分开来,将政治信任的基础构筑在对整体的政权和政府的评估上,防止政治信任在具体单位和部门的失误中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