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机遇,使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当前,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网络意识,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认识水平;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规律,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积极作用;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养一批先进人才。  相似文献   

2.
刘道华  魏丁二 《山西青年》2022,(18):106-108
网络研修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而开展创新研究的新形式,其突破了传统教研模式的束缚,充分利用网络研修平台的不受地域、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研修平台。文章分析了构建教师教育互助协同发展网络研修模式的必要性,并分别从教师教育研修模式、不同区域不同学科的教师研修空间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探索构建教师教育互助协同发展网络研修平台。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社会存在的重构催动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构。适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借力互联网的网络外部性效应,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从"以体系为驱动"向"以平台为驱动"延展,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化"模式和"平台型"组织,进而联合力量、融合渠道、整合资源,建构协同联动的"大思政"格局,打造和谐共生的"生态圈"系统,为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丰沛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越来越普及。校园网建设是党校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校园网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科研、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党校在建设校园网时应该按照设计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园网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传播的不断改进,移动平台的信息传播也悄然而生,而基于移动互联网进行的信息传播业不断深化发展,移动互联网进行的执政信息利用就成了一个重大课题。信息和网络技术正在成为执政党执政方式中的新手段,在为其提供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的考验。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改进移动互联网平台下的政民互动方式,应从掌握技术、利用民调、进行移动互联网决策的尝试和着力改善网络民主政治等角度入手进行相应的对策改善。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发展为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建设高校网络党建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本文在理清网络党建内涵的基础上,发现网络党建构建:信息传播平台、互动交流平台、网上办公平台、密切联系群众平台的独特优势,并针对网络党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鼓励大学生建立党建网站,把高校党建网站建在党支部,加强党建网站的功能建设,加强常态化与规范化建设,期望借此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性,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华中科技大学以网络为平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把校园网建设成贴近学生的沟通平台、营造氛围的活动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平台,推进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加强与大学生的思想沟通,正确进行引导,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校园网络,提高吸引力。从2000年起,华中科技大学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主题网站,并以此为龙头,带动了校内网络建设的蓬勃发展,形成了由100多家网站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在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资讯的同时,也为开展网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互联网在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信息平台、促进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追求人的和谐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促进其自我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大学生网络失范的危害性出发,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并提出以高校政治工作为核心的多元模式,以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构筑了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空间在虚拟网络世界的延伸,网络空间孕育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存在形式。在此背景下,网络空间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环境,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空间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网络乱象威胁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良信息危害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阵地变化消解思政教育平台布局以及信息势差加大思政教育难度等挑战。同时网络空间也为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发展契机:海量的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推动形成开放互动的教学平台,由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个性教学成为可能。因此,网络空间治理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应从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打造多元化的高校思政课堂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也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如开启"数据驱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模式;搭建以受众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平台;跨界融合形成"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链;创新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课堂类型。  相似文献   

11.
长春市市长公开电话创建十几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受理渠道不十分畅通、运行机制不够流畅等问题。应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做到政企结合、资源共享,做大做强公开电话主平台。提高网络信息化水平,建立快捷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信息研究部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理顺管理方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谋。将市长公开电话打造戍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为人们的信息交换和交流提供更加丰富的途径,特别是随着手机社交直播软件和直播平台的出现,网络直播成为人们新的网上娱乐消遣方式,也催生一批诸如熊猫、虎牙、龙珠、快手等直播平台,网络直播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大学生作为当前网络直播参与最大群体,很多大学生沉浸其中,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应该从高校、大学生群体和直播平台三个层面入手,不断加强网络监管,营造良好网络直播环境,充分发挥网络直播优势,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微时代的大环境下,微信是大学生群体最常用的社交软件,而微信公众平台因其独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其人格化的建设可以用巧妙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文章浅析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人格化建设的优势,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平台人格化建设的实现策略,为高校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育人效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培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以微信、微博等为载体的"微时代"到来为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培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关切大学生"管理社会"、情感交流、认同归属、自我成就的网络心理需要,回击网络心理问题,提出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培育策略,助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发展,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趋势和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5.
去年以来,民乐县以信息传输网络为平台,利用现代科学传媒技术,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正常生活并以其鲜明的特性推动网络政治的发展。网络政治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既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新渠道,也为政府了解民意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为政治的稳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要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才能推动网络政治参与有序而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的历史时期,网络的普及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为创造新的党建平台提供了可能。高校具有很好的网络环境:计算机硬件优势、年轻学生对网络环境较强的亲和性和适应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等。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解决问题、发挥优势,是网络环境下党建工作的研究重心。  相似文献   

18.
焦树国  张军昌  张庆 《世纪桥》2011,(5):107-108
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扩展,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校园博客作为主要的网络教学形式,也为网络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必须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特点,利用校园博客为师生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和心灵交流的场所。  相似文献   

19.
试论社会资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月如 《学习论坛》2005,21(8):17-20
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来说,网络社会资本可以为“善治”的形成与公民行为的规范提供一个平台,信任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与社会的平稳运行,规范社会资本则可以为社会成员的各得其所与社会的安定有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20,(9)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牡丹江市委网信办围绕服务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创新工作手段,以"五举措"统筹网上正面传播,强化舆论引导,打击网络谣言,为打赢疫情防控网络阻击战提供有力支撑。强化正面传播,打造优质平台。抓好全市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协同宣传报道,突出网上正面宣传,制作传播反映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