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6)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新形势下中央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顶层设计的集中反映,更是全国各行各业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和指南。在厘清"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内在逻辑基础上,分析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布局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可行性,提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赋予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最后研究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2.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彰显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成果。"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有着深刻的哲学底蕴:从认识论角度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对"三大规律""三种意识"认识的深化;从方法论角度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既包罗万象,又重点突出,既注重整体规划,又牵住"牛鼻子";从目的论角度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核心指向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成为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与导向,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与载体,无疑肩负着这一重要理论成果的宣传与教育使命。文章从高校主题教育活动的顶层设计、机制设置和模式探索中分析"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教育的基本情况、共性问题和内在规律,以期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6)
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本文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哲学角度出发,探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思想二者之间在哲学方法论上的联系。研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从哲学方法论角度讲,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哲学精神的传承与具体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蕴含着"以人民为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精神,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中国提出精准扶贫政策,并取得了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5.
蓝强  薛雪 《学理论》2012,(30):49-50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完整性和发展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我们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坚持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整体性及学科的整体性四个层次,集中表现为"四个内在统一":在基本内容上,它是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在发展进程中,它是历史发展的内在统一;在学科建设上,它是六个二级学科的内在统一;在逻辑结构上,它是研究方法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实践离不开伟大理论的指导。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彻底的前提,就是理论能够抓住事物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实践的"现实性"。理解"四个全面"与党的基本路线一脉相承的本质,把握"四个全面"与党的执政理念演进的内在逻辑,对于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内在逻辑,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际相结合的理论逻辑、系统论的方法逻辑、问题导向的发生逻辑和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实践逻辑,是其整个理论体系的科学支撑,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内生动力和实践指南;而其鲜明的理论特色,包括方法论上的"辩证"特色、实践观上的"务实"特色和价值观上的"为民"特色,不但体现了党自身建设理论的历史一贯性,而且也反映出新时期新历史方位下党执政的鲜明价值追求和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从不同路径出发论证了作为方法论原则的"整体性",提出各自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解读,并试图在超出机械决定论和简单还原论的基础上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统一;试图在本体论层面对"整体性"范畴作澄清,但最终陷入一种偶然性和异质性逻辑,并开启了对"整体性"范畴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全面解构。这些讨论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即要从实践纲领出发来理解马克思的"整体性"范畴,用一种辩证的"整体性"方法去研究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交互性和内在演化上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整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4)
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民族文明进步、国家发展壮大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四个全面"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两者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又要始终贯穿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从四个维度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深化;理论品质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政治立场方面,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社会理想方面,致力于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相似文献   

1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内涵和特征,重新审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结构,对于挖掘其思想内涵、深化理论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结构,是一个由逻辑起点、逻辑基项、逻辑中项和逻辑终点组成的相互联系、渐进发展的动态立体结构。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起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基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中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12.
国内学界已注意到,"中国特色"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特征,而且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的基本范式和方法论原则。以"中国特色"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原则,就是要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四个方面全面把握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张传平 《理论探讨》2007,1(1):13-15
科学的国情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根据,独特的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而不是从书本出发,单纯地从逻辑概念出发进行逻辑推演体系。依据实践发展和时代主题的变迁,科学地认识不断发展着的国情,是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不仅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问题,也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领"四个伟大"历史使命,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四个全面"战略举措中的极端重要性。这一重大理论创新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科学地解答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动因""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路径""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原则与启示"等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长期执政、国家全面发展和人民殷切期待的战略高度,对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阐释、新要求,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新实践,是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成果,体现出思想内涵、历史方位、实践路径和理论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基本逻辑,即思想内涵的"四个维度"、历史方位的"四个判断"、实践路径的"四个布局"、理论创新的"四个实质",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国家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深化了党的思想路线。具体表现为 :深刻地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基本途径———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明确地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基本要求———三个“解放” ;突出地强调了实事求是的基础———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 ;科学地论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原则———一个“中心”和三个“着眼于” ;创造性地运用了实践标准———用生产力标准检验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分配方式和政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15,(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客观规律出发,进行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思想不仅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论述一脉相承,而且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条件创造性地加以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是否具有当代的方法论意义,这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我们发现,马克思的内在理路是:所"立"——深入社会现实与所"破"——批判性分析近代哲学形而上学建制及其限度的共存。如果不从根本处诠解出马克思批判精神的方法论意义,就不能形成方法论自觉,必然难以深入地切中中国当下的现实,无法构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因此,通过与马克思文本的当代"对话",使其方法论的价值得到呈现和凸显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15,(7)
<正>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四个全面"的重要论述,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不仅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相似文献   

20.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中国化表现。无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还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来看,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实践精神取向,即从本体的层面看,它以"感性世界"为其对象取向;从人学层面看,它以"以人为本"为其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角度看,它追求"科学发展"的进步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