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滨 《瞭望》2006,(4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回答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大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5日召开会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必须”,其中包括“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此前,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初对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出了重要批示,指出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在部署全国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罗干同志、周永康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当前,全国政法系统正在按照中央政法委的部署,深入开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从"政府管理"转变为"政府治理",是新时期政府在法治的框架内,与多元市场主体协同治理社会,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府治理文化,是以整合权力、保障权利为规范的治理准则,以崇尚法治、协商合作为沟通的治理理念,以政府主导、多元主体为有限的治理范围,以运作透明、信息公开为开放的治理范式构成的有机整体。构建政府治理文化对于国家法治建设而言,是建设法治文化的突破口、建设法治政府的支撑力,更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下,通过实施权力清单制度,健全协商沟通机制,支持发展社会组织,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全面构建政府治理文化,以政府治理文化引领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建设,促进和保障法治国家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并确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想实现其总目标就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并做到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和基本途径做了详细论述,综合阐述了建设法治社会对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的转型与定位是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政府应按照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更新理念、转变职能、深化改革,定位于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整体性出发,政府职能转型与定位要在理顺政府内部治理结构的基础上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加快政府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将法治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建设,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必然选择。在价值基础层面,法治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基础、发展理念和社会价值方面具有通约性,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互通基础。在耦合机理层面,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三位一体架构,具体展开法治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耦合对接,实现内容体系上的相互涵养与功能互补。在实践路径层面,从主体规范和社会培育两个角度,探讨法治中国建设如何吸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夯实其文化根基与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6.
将法治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建设,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必然选择。在价值基础层面,法治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基础、发展理念和社会价值方面具有通约性,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互通基础。在耦合机理层面,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三位一体架构,具体展开法治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耦合对接,实现内容体系上的相互涵养与功能互补。在实践路径层面,从主体规范和社会培育两个角度,探讨法治中国建设如何吸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夯实其文化根基与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7.
法治社会评价是可量化的社会正义,评价赋予法治的生命力。基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命题,从法的运行的全流程视角,构建涵盖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等四个维度,包括客观指标和专家评议、公众满意度等主观指标相结合的法治社会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运用这一体系在广东省的实证研究显示,2015年度"法治广东"指数为75.23,其中:客观指数(85.90)与公众满意度(54.18)及专家评议结果(72.19)反差明显。审视这一现象,应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有效提升地方政府"法治满意度",同时,引入独立第三方评价主体,增强法治社会评价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法治思维是法治理念应用于法治实践时反映在实践者思维中的特殊过程。本文从地方政府对法治地方建设任务的不同安排入手,研究地方政府的法治思维。从已公布的八份法治地方建设纲要看,各地方政府的法治思维既有差异又有共性。就差异而言,地方政府的法治思维呈现政府-社会型、政府-公民型、政府-社会-公民型、政府型;就共性而言,各地方政府的法治思维均关注立法、行政、司法、法制宣传、权力制约与监督等内容。从法治的立场,该法治思维符合法治之要义,但需在实践中坚持并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决定》明确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如果说,法治中国建设就像一首威武雄壮的进行曲,那么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则是这首进行曲的和谐三重奏。第一重奏:法治国家建设。建设法治国家,简而言之就是依据法律来治理国家。要做到这一点,至少必须具备这样几个要素:其一,国家法律的制定不是为了少数人或某些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2)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证,也是政府自身建设和反腐败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在行政立法、行政执法、政府职能以及执法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精细化、强力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等措施加以改进,实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大潮催生了相对独立于国家的“社会”的产生,也催生了民众的权利共识。这种共识与国家具体法律发生冲突时,引发民众法治融贯性要求和网络参与。文章以房屋拆迁自焚案和孙志刚案为例,凸显法治不融贯之现状,探讨不融贯之原因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不平衡,提出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思想为指导,以国家主导——社会参与之融贯为基本路径推动融贯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治国家的建设路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推进型,但村民自治视阈中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作为基层社会的重要治理机制,在自下而上的社会演进型路径中对法治国家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其与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推进型的法治国家建设路径的理性安排制度的矛盾与冲突,主要表现为:社会对国家的抵制与融合;自治权对行政权的消解与平衡;权利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相似文献   

13.
对法治政府建设进度进行测评是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对于法治政府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建设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还存在着不足。将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原则和要求等予以细化和量化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要想建设好法治政府,准确把握法治政府的内涵,掌握法治政府的标准至关重要。本文详细分析法治政府的内涵,从基本的价值理念入手,深入探讨法治政府的标准问题,指出依法行政、行政服务、行政公开、行政行为的程序化以及行政赔偿等五大理念是法治政府应具有的最为基本理念,在这些理念指导下,法治政府的建设才会卓有成效,不会偏离方向。  相似文献   

15.
法治政府作为一种制度实践始于近代西方国家,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处于不断调整和演进之中。在此,拟对此作些考察,来探寻西方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共同趋势、基本经验及其蕴含的行政法治发展规律,以期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6,(1)
正在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传统"管理主义"的政府行政受到极大的挑战,同时也为传统政府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的转变提供了条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是基石,是精髓。现代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和法治的基本理念具有一致性,没有法治,则谈不上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以法治为统领,各项举措都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化加速,传统的单一和封闭的社会结构一步步解体,社会结构变得更加  相似文献   

17.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中秋 《民主》2005,(7):11-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法治政府等执政新理念均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科学发展观旨在矫正地方政府官员片面追求GDP的倾向;以人为本强调政府对于弱势民众的责任;法治政府则要求将政府的一切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当然,所有这些新理论,都可以说是宪法修正案所确立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具体化。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则是对近两年来中国共产党调整执政理念种种努力的一次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信访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困境,指出:政府对信访制度暂时的改革是应急之策,不符合建设法治国家的发展方向。长远一点的办法是利用法治国家的相关机构承担相应的社会功能,化解信访危机,建设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9.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当代践行民主法治国家的理性选择。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宪政中的民主法治理念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该制度的建立必须依托于民主法治的理念,在民主法治的维度内展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对于保障公民知情权、打造法治政府具有积极意义,但在贯彻民主法治理念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法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是当今世界各国执政者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与时俱进的重大进步,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