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4,(3):76-7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实际上,白秦汉起,中国古代的赴任官员就由国家提供住房,有了“官邸制”的影子。  相似文献   

2.
<正>南宋学者王应麟撰写的《玉海》"官制"一节中,对官邸已有明确定义:"郡国朝宿之舍,在京者谓之邸。"说白了,"邸"就是建在京城里,给官员住的房子,故又称"官邸"。中国最早的官邸出现于何时?从《史记》所记载的来看,在战国时期,古代高官已开始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住所。《史  相似文献   

3.
<正>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在任期内提供的居所。其中典型的代表包括美国总统的白宫、法国总统的爱丽舍宫和英国首相的唐宁街10号等。"官邸制",简单说来,就是国家官员的住房制度,已在国外实施多年,各国的法律在这方面有一些灵活规定。  相似文献   

4.
正元祐四年(1089),苏轼在时隔十五年后再次前往杭州出任知州。到任后不久,他便向朝廷提交了一道《祈赐度牒修廨宇状》,请求政府出资修缮杭州的地方官官邸。苏轼在文中说,杭州的机关用房,多半是五代时期留下的建筑,"皆珍材巨木,号称雄丽。自后百余年间,官司既无力修换,又不忍拆为小屋,风雨腐坏,日就颓毁",早已成为危房。让苏轼没想到的是,他的请求却一再遭到朝廷的拒绝,最终只能在离任前草草修缮了事。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首次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释放公共资源,形成"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的制度"探索实行官邸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这短短几个字,让"官邸制"一时成为新闻热词。备受外界关注的"官邸制"究竟何意?根据中纪委发文解释称,  相似文献   

6.
不许租给他人 白宫是美国政府提供给总统的办公及居住场所。除此之外,其他民选的联邦、州和市一级的主要官员,如剐总统、州长、副州长和一些大、中城市的市长等,  相似文献   

7.
正5月16日,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No.5(2016)》指出:我国实行"官邸制"时机已成熟。近年来,中国特色的"官邸制",已在一些地方悄然试行,但正如报道里所说的,这种"试行"仍然有阻力,"阻力主要  相似文献   

8.
柳歌 《先锋队》2015,(6):48
官邸既然是国家为官员在任期内提供的住房,官员一旦卸任或离职,就得马上迁出来让给继任者。近年来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官邸制的相关规定正逐步完善。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官邸制已初成体系。中国的官邸制和吏舍制早在西汉初期就已形成,《汉书》记载"御史府吏舍百余区",可见汉代各部门官邸吏舍之多。秦汉以后,地方官和京朝官入住官邸的实际情况因客观条件各有差异,呈现不同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官邸制"课题研究构思于2008年,2013年列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重大课题项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探索实行官邸制",该课题研究广受社会关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在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出现一些问题,领导干部违规建房、"以权谋房"成为腐败的新形式,干部交流、异地任职等客观上为官员滥用权力"以权谋房"提供了便利,包括高级领导干部住房在内的特权泛化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了政府形象。实行官邸制既是目前世界的普遍做法,也能有效遏制少数领导干部在住房方面的腐败。中国特色官邸制建立要明确其适用范围和主体资格条件,积极探索异地任职干部"官邸制"的改革路径,官邸和公宅一律由国家统一建造、购买或租赁,并按照严格的制度配置设施和修缮,还要建立严格的住房监察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时,有人从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23章关于货币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关系的论述出发,以发达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同其代理人之间存在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事实,来解释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去年12月30日上午,郑州·电视台记者在郑州新开通的地铁一号线采访时,偶遇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于是做了采访。新闻播出后引发轩然大波,明明是正面新闻却引来网民的嘲讽和笑骂。  相似文献   

12.
搞活企业,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是我们进行企业改革的理论根据。”提出这一理论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目前,在我国实行“两权分离”的最可行的一种形式就是承包制。承包制落实了,企业的经营权落实了,调动起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经济效益才能提高,企业相互之间的联合才有可能实现,才有可能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现在企业处在不均等的情况下,通过承包可以缓解这里不均等。如果现在让企业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那涉及到价格体系、计划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问题,目前很难解决。如果继续吃大锅饭,继续搞平均主义,企业也不会去挖掘潜力。企业不去掘挖潜力,外部条件就始终不具备。而承包经营责任制把企业推上自负盈亏的轨道,使企业想办法挖掘潜力,这样企业的情况就会好一些,国家的情况也好一些。这样可以使国家逐步理顺企业的外部条件。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考虑,承包制都不会加大改革的难度。恰恰相反,它会使改革迈出一大步。现在有一种提法,说企业承包后容易出现短期行为。这种说法给人的印象是,不承包就没有短期行为,似乎承包后反而有了短期行为。应当说企业的经营权越充分,短期行为就会越少。企业的经营权越不充分,职工仍然不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短期行为就越严重。企业的行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关庭在于承包制是权宜之权还是长远的政策。如果政策是长期的,企业就会长期打算;如果把承包作为权宜之权,政策摇摇摆摆,企业当然会有短期行为。解决企业长期行为、短期行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承包是方向,要长期坚持下去,要进一步完善发展。国家对企业要有监督、制约、但企业的短期行为完全靠外部来监督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的。目前搞理论的、搞实际工作的,都集中力量去完善承包制,发展承包制。不要把承包制同租赁制、股份制对立起来,可以容纳,兼收并蓄,互相结合,实现企业间的联合,这可能就是中国式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的一条路子。这里有很多问题要研究。第一,关于与所有者的关系问题;第二,关于与职工的关系问题;第三,厂长与集体决策的关系问题;第四,承包以后,与党委的关系如何摆。  相似文献   

13.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一条主要途径。理论界对此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具体模式。下面对其中的一些主要模式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快乐大叔 《党课》2014,(19):102-103
“官员写作”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近年来越来越引人关注。突出者如山西省副省长张平,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武汉市委常委、市纪检委书记车延高(车延高还获得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但更多的显然还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宜城市政法委副书记吴光山在该省荆州闹市街头因停车费纠纷挥拳打人,被停职接受调查。 ——官员爱把拳头挥向百姓或者下属,影响官员形象自不用说。更值得重视的是,当下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不断,导致一小部分人怨气和戾气较重,经常为了一些小事也会“冲冠一怒”。尽管打人的行为与身份无关,但官员如果也爱打人,  相似文献   

16.
近日,有报道称,河南项城市公路管理局局长被“降职”为技术员,商水县财政局局长被“降职”为会计,扶沟县交通局局长被“降职”为养护工。初看到这条消息时,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心想这些官员究竟是犯了多大错误,以至处分如此之重,基本上是一降到底呢。这可真是践行治党从严了,可敬,可敬。读罢消息全文,才知道我根本猜错了,蛮不是那么回事。事情的真相是,为了当省劳模,有的官员假冒其他身份,以骗取荣誉。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斯言不虚。又宛如川剧的绝活“变脸”,官员的脸也根据需要,说变就变了。按说,即使评选上省劳模,也不过是一纸奖状,身…  相似文献   

17.
<正>"幸福是什么?监狱里没有亲人,家里没有病人""贪官和贪财就是棺材,是死路一条""贪字拆开是今天的宝贝,明天不一定是你的"。前不久,南京新任市委书记黄莉新在该市纪委全会上的发言颇受关注。在她的发言中,"幸福"一词尤其直抵人心。官员幸福观不是一件小事。人生无非是不断努力追寻幸福的过程,有着怎样的幸福观,决定了我们会如何去努力实现幸福。官员的幸福观,往往是其从政动机之由来、执政行为的根源。正因如此,官员个人的幸福观,最终会对政治生态、社  相似文献   

18.
上帝给人一张嘴,除吃而外,同时还赋予它说的权力。表达思想,人际交往,都要通过说话来进行,这项“天赋人权”,功用可谓大焉。经常读到这样的材料:若人长期与世隔绝,即便是最伶牙俐齿者也会渐成“语言上的矮子”,乃至“失语”。常人如此,官员亦然。或者毋宁说更甚...  相似文献   

19.
付春阳 《奋斗》2013,(9):61-62
正近日读报获悉,27岁就担任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河镇副镇长的徐捷,利用职务之便,先后多次收受房地产开发商、工程施工方的贿赂,并在进行道路桥梁设计洽谈过程中,采取多报设计合同费的方式贪污公款。因犯受贿罪,贪污罪被依法判刑,并没收财产。谁都知道,"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官员手中握有的在人、财、  相似文献   

20.
实行官邸制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官邸制对遏制官员以权谋房,加强吏治,促进官员福利显性化、规范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民众对官邸制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强调官邸制的形象意义,推高或打压中国房地产价格,根治住房腐败现象的良方,沦落为特权的象征或"政府形象工程"等方面。对这些认识误区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进行了解析,并对探索实行中国特色官邸制提出了若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