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规划,也是我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区域合作模式的重大创新,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丰富的思想内涵、明确的实践要求。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贯穿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
随着厦漳泉同城化规划的不断推进,规划理念已经步入实际项目的运作当中,而这必然涉及到跨域公共治理问题。由于在现有的区域治理格局中,地方政府之间依旧存在着"碎片化"的治理状况,影响着区域地方政府跨域公共事务治理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因此,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将借助整体性治理理论,在推进厦漳泉同城化进程中,涵摄了行政、服务和监督等方方面面的整合,从组织、制度和法规等多维路径来不断完善都市圈公共事务的治理框架,也希望对其他区域政府的跨域公共事务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区域生态协同治理具有环境治理整体性和行政区划分割性的特点,在合作过程中政府的行为和利益结构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是否具备合作意愿。治理成本、政府政绩理念、利益分配机制对政府合作意愿、合作行为会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要不断提高政府在跨域生态治理中的合作意愿,需降低合作交易成本、规范利益分配、完善补偿机制、规范政府官员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贺之杲 《新视野》2018,(5):41-46
全球治理合法性缺失存在两个维度,一个是全球治理本身的制度设计与程序规则的合法性问题,一个是全球治理无法满足新兴经济体需求的合法性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治理的有益补充,一定程度上弥补全球治理合法性缺失的困境。"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获得并提升国际合法性。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国际社会大部分国家的认可,在这种局面下,中国更要采取合法化策略,推广和扩散"一带一路"的治理规制、政策和理念,以更好地与国际社会接轨,实现与国际行为体的战略对接。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法化,需要把握受众行为体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合法化机制,重视不同的合法化平台,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规范的形成,增强中国治理理念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流域治理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跨域问题的典型表现,具有跨越边界的外部性、不可分割的公共性、政治性、层次性等特点.我国流域治理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层级差异,在跨省域治理层面是中央调控下的派出机构层级管控模式,在省域治理层面则主要表现为省政府调控下的地方政府协调模式,在城市内的流域治理主要为城市政府主导下的层级考核模式.总体而言,中国式流域治理在当前针对跨域问题时,仍然呈现出对层级组织的高度依赖、公众参与不足等特点,这也体现了跨域治理理论在当下应用中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探索》2017,(6)
"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国家发展的外向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发展的空间已溢出领土范围而在沿线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扩展。在此背景下,边疆被置于巨大的空间场域之中,其定位逐渐从国家的边缘地带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然而,"历史-民族"话语主导的边疆治理将边疆问题置于民族问题的框架下解决,难以有效回应"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空间场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边疆治理实践的有效推进。这需要与时俱进,从空间政治视域重新审视边疆及其边疆治理。该视域下边疆治理重点关注空间正义、空间生产机制改进、权力的空间结构优化和空间的政治认同等议题。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7,(6)
<正>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们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进展与成果,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近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们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倡议。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谈论"一带一路",更关注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如今已成为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之一,全世界将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希望寄托在"一带  相似文献   

8.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保障。由于跨文化冲突的加剧,"一带一路"跨文化合作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阻隔。以文化融合的力量冲破文化阻隔,化解文化冲突,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交融,才能真正实现民心相通,保障"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国内学者对"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跨文化治理的研究主要涵盖了机理框架、实证分析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国外学者主要围绕文化融合和跨文化治理的发生机理、特征和机制等进行研究。国内主要侧重于实证和应用层面的分析,国外则侧重于内在机理性研究。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对"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跨文化治理的机理、转化的临界点以及实证研究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应加强对"一带一路"文化的功能性、机理和实证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跨文化治理今后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相似文献   

9.
数字治理是电子政务的更高级形态,具有革新政府、社会与企业间互动关系的价值内核。数字治理的落地发展需要克服其与我国政府一元管理传统的结构性紧张。基于杭州市“一码解纠纷”政府创新个案的研究,剖析数字治理改革的基本经验发现,充分调动政府场域、社会场域与市场场域内规范制约参与者行为选择的公共权力逻辑、自治逻辑与价格逻辑,能够在规避政府失灵、自治失灵与市场失灵的过程中实现多元治理场域运行逻辑的耦合,有效构建起推动跨场域协同的吸纳机制、培育机制、分流机制、监督机制和付费机制。“一码解纠纷”作为一个包含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复杂性系统,在主体间频繁交互的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涌现特性,有效优化了政社关系情境。“一码解纠纷”改革仍存在数字驱动乏力、需求导向暗弱、数字异化隐忧、行政吸纳过度等问题,数字治理充分彰显结构特点与功能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场域,基层治理现代化从属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范畴。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平衡对制度、技术的倚重和对文化、情感的淡化之间的关系,它既是国家、地方与基层三级联动的过程,需要织密要素协同网;又是政府、社会与公众三者互动的过程,需要织密情感联结网。要素协同与情感联结作为两个影响基层治理的重要因素,构成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变量函数,成为"基层之治"的"密钥"。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分析发现,要素协同与情感联结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诠释政府如何突破以往基层治理受自上而下的科层束缚以及弥合政府、社会与公众三者之间的情感"嫌隙",从而促进多重治理要素的流动、融合与协同共生,重构政府、社会与公众的情感关系,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在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盛行的今天,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污染问题、能源问题等困扰着全人类,亟需提出新的治理理念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全球治理思路。首先,"一带一路"通过增强并培育全人类对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使得被动的注重转为主动的认知,更加有利于推动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其次,"一带一路"一改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提出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全球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行动自觉性。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期,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治理赤字不断加剧,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桎梏。"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和实施的,这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践与理念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本文将从器物、制度、理念三个层面来剖析"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经济治理做出的诸多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一年多来,"一带一路"战略频获世界点赞,并已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毫无疑问,2015年是"一带一路"落地实施的关键年。  相似文献   

14.
正"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思考,也是对外拓展发展空间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构建起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成为我国开放发展和对外合作的新亮点。北京立足国家赋予的首都城市战略新定位,积极参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效完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服务保障工作,城市形象和国际知名度日益提升。国际交往中心与"一带一路"倡议协同发展的关系分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促进‘一带一  相似文献   

15.
<正>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60多个沿线国家表现出积极态度,但也有不同声音的出现。这并不奇怪,因为"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多领域、大跨度的,基于各国政府的合作发展理念。因此,尽管"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但在一些国家眼里,"一带一路"对他们已有的大国地位的"威胁"要大得多。一些国家视"一带一路"为威胁的原因很多,但其主导理念恐怕还是"文明冲突论"。这是零和思维。而"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战略的理念,恰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发展平台,也为辽宁省的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辽宁要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型,具体要做到深化对外开放,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完善与优化政府职能;还要运用多重创新手段进行全面治理,努力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  相似文献   

17.
正绿色发展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内在要求,也只有绿色发展才能让"一带一路"行稳致远。《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一带一路"旨在实现共同发展、和平与合作、开放与包容,以及各国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如何让2030议程和"一带一路"倡议携手实现协同增效,取得"1+12"的效果?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年,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显著成效印证了纵向“权威型”跨区域协同治理方式的有效性。基于“激励—结构—行动—反馈”框架的分析表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存在政治激励、中央统筹、运动治理和中央督查反馈等特征,并相应地存在动力差异、结构不合理、缺乏合作以及逃避监督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治理机制,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应建立包容性的激励机制、多主体参与的跨域环境治理机构、可持续法治化的治理过程和多元化监督途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立高效可持续的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5,(7)
<正>黑龙江省是国家"一带一路"规划重点强调的18个省(区、市)之一,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是推动我国"一带一路"与俄罗斯"跨欧亚经济联盟"、蒙古"草原之路"对接的天然枢纽和重点区域,是推动中蒙俄和日韩朝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龙江丝路带"建设使黑龙江的区位优势更为突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面向东北  相似文献   

20.
"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社会协同治理是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基于对当前我国政府治理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的考量,政府应重视协同发展理论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制度。协同治理必须通过强化制度保障才能得以实现,政府应通过改善、加强立法,健全培育制度以形成合力,并以制度的改进加快社会治理的改革,最终实现我国社会治理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