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关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基础性史料汇编的陆续出版,大量的法律文献得以陆续公开,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但是,系统性法律文献汇编有待整理,同时还要转换视角,加强对法理文献和司法文献的搜集整理,以补充立法文献的不足。学术界对于该根据地法制建设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通史类或专史类著作中对于法制建设的介绍或简单评述,二是从宏观层面对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历程、原则、内容、特点、经验的研究,三是对于刑法、婚姻法、土地法、劳动法等专门法的集中研究。要深化根据地法制建设的研究,必须从近代以来中国法制现代化变迁和中共领导法制进程的大背景下,加强宏观研究;运用好法理文献和司法文献,把根据地法制建设研究引向具体化和实证化;拓宽研究领域,转换研究视野,从比较视野的角度,加强其与中央苏区法制建设的比较研究,或者与根据地建立前当地民国政府法制建设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晋冀鲁豫根据地法律文献的整理现状来看,系统性或专题性的成果较少,大量地收集在宏观性或总体性史料集中.同时,还有不少的法律文献保存在从中央档案馆到涉及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地方档案馆、博物馆、党史研究室、公检法资料室等部门,急待抢救整理出版.从总体上来说,学术界对于晋冀鲁豫根据地婚姻法、土地法、经济立法等方面研究较多,成果较为丰硕,而行政法、司法制度、刑事法律方面的研究则较为薄弱,劳动法规等方面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应该拓宽研究领域和视野,更多地从中共法制史的高度加强对晋冀鲁豫法制建设的宏观研究,加强与其他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比较研究,加强对于根据地司法文献和法理文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川陕苏区法制的研究是中国法制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川陕苏区在短时间内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法律,部分法律具有苏区特点,这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陕苏区法制建设有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总结。研究川陕苏区法制,推动根据地法制研究,进一步借鉴中国革命法制建设的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川陕苏区的立法概况和特点、法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司法制度和法制建设的教训等四个方面对川陕苏区法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鄂豫皖根据地实际相结合,从战略、战役、战斗、战法四个方面创造出一整套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5.
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开辟了中华法系的新纪元。研究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历史沿革与经验教训,是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本质的前提。1932年红军进漳后,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完政、土地、婚姻、法律实施方面的法制建设活动。一方面,宣传和贯彻了中央苏区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极大地推进了根据地法制建设步伐。今天,我们研究和总结中国特色的红色法律传统精华,借鉴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经验,对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法治不断完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穹 《求是》1996,(23)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存在不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因此,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法制建设的论述,把执法必严作为法制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重要内容 纵观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法制建设的论述,他多次强调的重点是执法必严。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看,抓严格执法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执法必严,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的中国行政法制建设会面临很多难题和风险,因此必须正视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作者在肯定我国转型期行政法制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从加强建设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行政法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转型时期的行政法制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制统一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8.
从 1 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1 95 7年反右斗争前夕 ,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初兴时期 ,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奠基发展时期。 1 95 7年下半年以后 ,民主与法制不再密切相联 ,一方面是民主调头愈高与现代意义的民主政治距离愈远 ,另一方面是法制建设由被忽视、轻视及至被随意践踏。前者是历史的成就 ,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启动法制建设与民主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必要前提 ;后者是历史的缺憾 ,是当今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战略 ,稳步有序地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中需要汲取的教训。   一、民主立国、民主参与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开创性成就 ,它为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阶段,它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法制建设也增添了新内容,体现了新特点。研究抗战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新内容、新特点,对于更全面地研究抗战文化特别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法制史,对于今天我们实施依法治国方略,都有一定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科学理论武器。认真学习和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推进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社会主义四个现代  相似文献   

11.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能否正确处理西部民族关系,关系到国家稳定和西部社会的和谐。民族法制是调整民族关系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总称。加强与完善民族法制,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与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大原则。立法的侧重点要放在完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的社区法制建设,加强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社会保障等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创见性地把法制建设列入了党的基本方针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把加强法制作为党在新时期的一项基本方针,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1980年1月,他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我们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这是我们党的坚定不移的方针。”同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说:“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小平同志把加强法制提到党的基本方针的高度,这在党的历史上,特别是建国以来四十多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从法制地位上体现了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创见性。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把科技法制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认为科技法制建设可以大大推进科技进步。他提出,在我国加强科技法制建设,要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法制。根据当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最新变化,他还把知识产权保护放到科技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要增强对科技前沿领域重要立法的系统性和预见性,重视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一、“大力加强科技法制建设,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在当代中国,大力加强科技法制建设,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一个严肃课题。江泽民指出:“科技活动,是人类认…  相似文献   

14.
张健 《求实》1999,(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战略任务,从而使我国的法制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二十年来,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智慧,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法制建设理论。一、邓小平对新时期法制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一)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地位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的一个薄弱环节。马克思恩格斯虽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使人们对法律的认识第一次真正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之上,但…  相似文献   

15.
闽北苏区法制,它的制订和实施,为创建闽北革命根据地、夺取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它的独具闽北地方特色的法律文件和司法制度,在中国新民主主义法制史上,占有醒目的地位,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本文试图通过对闽北苏区法制的成因、性质和特点等诸方面的分析,探讨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特殊规律,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邓小平法制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关于法制建设的地位、作用、任务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之中,并贯穿于《邓小平文选》。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法制思想,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于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法制建设理论是《邓小平文选》第二、第三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加强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邓小平关于法制建设的思想和理论散见于他的许多著作、讲话、报告之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法制建设是党和国家的全局性工作·是我们坚定不够的基本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①“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  相似文献   

18.
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文明的当代转型是以现代法制的理性整合为前提,而现代法制的理性整合则是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和社会现代化的可靠保障。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法制建设的重要指针。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在新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及十年前出版的第二卷中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有关论述,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我们认清形势、胸怀全局、求实创新,把法制建设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方针、总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可靠的法律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肖扬 《求是》1996,(12)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反复强调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根据党中央的建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一条基本方针,明确地载入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