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资源,探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合理性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和批判。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追求。建设生态文明,破解发展难题,离不开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模式的变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道德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3.
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关注和研究是近几年的事。本文汲取了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劳动在人与自然物质变换中的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制度前提、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四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江泽民可持续发展思想为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观念层面,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二是经济层面,强调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是制度层面,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生态文明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我国的国情,与时俱进,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创新。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生态文明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有过很多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集中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态。他们认为,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只有在…  相似文献   

6.
于天虹 《世纪桥》2009,(18):50-51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过程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它的主要内容有: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自然观,人与自然实践中介的社会观和人与自然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些思想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于天虹 《世纪桥》2009,(17):50-51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过程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它的主要内容有: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自然现,人与自然实践中介的社会观和人与自然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些思想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逻辑上已经成熟和完善。绿色化、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概念为其基本范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为其核心范畴。这一体系包括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八个基本命题,包括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实现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四个思想系列。这一体系以建设"富强美丽的中国"和"清洁美丽的世界"为目标,最终指向了人与自然和解、人与社会和解的共产主义理想。科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体系,对于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谱写人与自然关系的“协奏曲”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篇章。我们要立足于人类文明发展史,厘清人与自然关系观念演变的历史脉络,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底蕴;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呈现、认识论意蕴、方法论优势、价值论特色和世界史视野,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战略性、系统性、人民性和全球性;坚持以生态文明发展观念为天地立心,以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为生民立命,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万世开太平,有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关系维度来看,人与自然和谐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逻辑起点;从民生维度来看,增进民生福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价值目标;从发展维度来看,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内在要义;从实践维度来看,制度保障和生态红线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文明与维护环境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达到其最高成就,特别是不良社会生产方式带来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化,促使工业文明必将发生转型,走向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但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必须通过解决社会矛盾来实现,保证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设计需要注入环境正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人类文明走向何处”,是在世界经历工业文明转型、人类遭遇生态危机时所提出来的,成为亟待回答的时代之问。对此,马克思给出了通过社会有机体达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和解”,走向共产主义的答案,显示了其理论的深邃性和彻底性。“人—自然—社会”所构成的整体性的社会有机体建设,是马克思和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社会整体解放的历史视野、人类关怀精神、永续发展理念、实践指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生态观的相承之“脉”。从社会指向、动力维度、保障机制、路径方法等方面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别于马克思的生态观,体现了其创新之“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型话语体系表达,并不承担意识形态输出、制度渗透等功能。生态文明是在新时代为应对人类共同的生态危机而被提出的一种新型社会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3.
韩融 《党课参考》2023,(Z2):68-9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根本遵循和实践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列专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对于当前和今后国家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以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等作为基础来源,其包含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丰富的科学内涵。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提高认识,坚持绿色发展观;深化改革,构建环保制度体系;多管齐下,构建环境治理体系;着眼长远,强化三大红线意识;重拳出击,加强污染防控整治。  相似文献   

15.
正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追求。全球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严峻形势,使得这一目标实现成为现实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心系人类命运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加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和日积月累的生态文明建设基  相似文献   

16.
蒿建中 《实践》2008,(10):47-47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  相似文献   

18.
正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自古以来,居住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依靠自然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栖居地,贵州乡土社会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解放有赖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这预示着人类社会必须走向生态文明才有出路;人类社会走向生态文明既取决于人类自身能力的发展,又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这预示着生态文明建设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有对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传承,也有对马克思、毛泽东朴素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具有科学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辨证哲学思想和毛泽东朴素生态文明观为邓小平生态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注重结合中国实际实现理论创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实现由驾驭征服向共生共存转变,推动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创新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有助于营造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