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结构是政策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的组织方式,其作为影响政策运行的核心作用机制而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本文立足于政策结构中主体、行动和价值三种关键性的系统要素,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为例,将政策结构中的系统要素和农保政策变迁的历史过程整合起来加以考察,讨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下政策结构的内在逻辑。本文研究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策结构先后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权威的内输入模式、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导下的精英主义模式和新世纪以来多元共治的公共治理模式等三种模式。在对这些模式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本文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下的政策结构贯穿着"调控型"的内在逻辑,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权力配置上具有控权与赋权的双重属性,二是行为机制上表现为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的政策学习。  相似文献   

2.
一个社会怎样选择自己的政策,选择什么样的政策来干预社会生活,直接关系到该社会社会矛盾的解决、社会结构的调整,从而也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探讨社会政策选择的内在机制,揭示其规律,对于社会科学地选择自己的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和协调功能,使社会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地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19,(5):92-9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掀起了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热潮,随之而来的公共管理学范式问题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其进行研究既可以有效实现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的理性自觉,又有利于公共管理学学科的身份认同,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共荣效应。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范式的生成有其内在逻辑必然性,就实践逻辑而言,它是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的理论映现;就理论逻辑而言,它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域:公共组织;有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学术共同体支持。  相似文献   

4.
社会活力是一定社会自我生存与延续发展的能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商解决社会利益冲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实践活动。社会活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内在的关联契合性,是社会与国家互动关系的延伸。社会活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张力,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源泉与有效实践空间。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活力的生成场域,有利于激发人的主体性与竞争性,不断释放社会自由空间,为社会活力生成创设良好的秩序环境。  相似文献   

5.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不仅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提速提供了基础性制度支撑、公共政策导引与内在动力支持,而且其日臻完善和成熟的理论体系,为揭示和诠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重要性与可行性提供了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及其传播体系的内在表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厘定、路线图及时间表的确定,为其实施路径提供了全新选择,这就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眼点;以破解"五最"难题为抓手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以"四个精准"对接为效度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以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为动力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点;以治理考评结果运用为基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加速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差异化的过程,社会发展规律决定包容性发展。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性、具体性和历史性以及阶段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分别决定了包容性发展的旨要、流变与走向,并构成了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休闲农业是具有较强吸收性、包容性、协同性的产业体系。以"五生"内涵框架为出发点,从产业哲学的角度对休闲农业产业的主客体、载体、本质、构成要素、运作机理、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思考。研究表明,休闲农业的"五生"有机融合为一体,产业主体、客体、载体之间,通过作用与反馈路径相互影响,互为支撑,而由此衍生并结合新兴产业发展理论,提出了休闲农业产业主体参与发展有裂变、嫁接和协同三种主要方式。最后,针对休闲农业产业整体性发展提出完善土地使用制度、营造优惠政策环境、创新政策体制机制、运用互联网+思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模式的内在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世界实践。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着人类文明发展新阶段到来,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其内在逻辑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竞争的平等史、文明发展的横向互动跨入和平一体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邱心凯  李精华  王威 《学理论》2013,(15):75-77
以32篇国内关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文章为研究样本,通过简单统计和归纳的方法,对我国学者对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代表人物的研究情况、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整体总结情况、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价值研究情况和对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应用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种研究,力图说明目前我国学者对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整体认识情况。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吸取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特别是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前提下,能够立足我国的传统与现实,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市民社会与法治二者间的多方面、深层次的契合,从而利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指导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对我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超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社会风险问题叠加、社会力量增能、公民权利伸张、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发展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而作出的战略抉择,体现了中国治理文明的重大进步。在新的时空境遇中,社会转型和变迁中出现的“原子化”动向、社会转型中的信任困境、现阶段社会参与机制短板掣肘,给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带来了不可小觑的考验与挑战。因此,要牢固树立以社会为本位的理念,完善协商治理机制,大力培育公共精神,积极推进网络化治理结构建设,让平等参与、互信合作、责任共担、风险共抗、普惠共享等公共品行转化为社会行为和价值自觉,从而筑牢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之基。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政治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发挥对形成统一性和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社会秩序的建构和社会矛盾的消解意义深远。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有效运作有赖于利益关系的综合协调和权力结构的规范演变,并促推政党自身的变革转型和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快速的社会变迁和结构调整,其带来的环境置换让中国共产党处于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之中,特别是随着体制内在的结构要素、组织体系、运行模式的转变,传统时期的社会整合的方式和作用范围日益受到局限和制约。面对日益开放和分化加剧的现实中国,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功能的积极发挥有赖于自身功能的转换和调适。这个转换和调适的过程贯穿于党(执政党)的领导和执政、价值意义、整合机制、组织创新的全部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现代化政党、全面自我提升和再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8)
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已经进入到反贫困的紧要关头。农村的贫困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要使农村贫困居民真正摆脱贫困,就必须在扶贫政策中贯彻发展的理念。笔者发现农村的反贫困主要存在贫困人口脱贫能力不足、贫困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福利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发挥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上游干预原则,削弱贫困文化的影响力,增强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阻断贫困"蔓延"。  相似文献   

14.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基本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方面。而从发展型社会政策来看,其在激发志愿者参与动机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政策定位过于单一,忽略了志愿者需要的异质性,未能改变志愿服务的弱势地位,无力回应志愿者自我的职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政策主体、政策内容和政策规划层面着手,合理定位志愿者参与动机,重视政府在促成志愿者参与动机过程中的主导角色,强化人力资本理论在维持志愿者参与动机中的作用,突出持续发展对于激发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基本框架是一种亲市场的经济政策与具有"剩余"特征的选择性社会救助,体现在生产性的开发式经济扶贫和处于"激活"程序中的农村五保与医疗救助政策.长期以来,旨在救助贫困者的社会政策成为经济政策的附属者角色,然而贫困者所面临的生计风险需要传统社会政策在扶贫框架中的转型.本文通过分析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在诸多方面的联系和差异比较,结合我国农村贫困的现实,以嵌入性要素来理解我国农村社会政策转型的方向.在这方面,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在反贫困战略中提供了可让我们选择的嵌入性要素.它们是:减少风险管理成本的社会资本、反社会排斥的劳动力政策、农村生计的保护与发展、健康与医疗政策的整合以及资产为本的个人账户建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的科学性在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具有现实依据,又具有理论依据;既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又符合理论逻辑。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本质从主体、内容、手段、途径等方面规定了共同富裕的具体内涵,共同富裕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没有脱离社会主义本质的共同富裕,也没有脱离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5)
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和融合越来越激烈,不仅表现为经济之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文化之间的较量。而文化的内核即价值观,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即是对社会主流文化本质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本文着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内在逻辑进行研究,进而为探索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提供依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为新形势下应对西方"西化""分化"阴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谭桔华 《求知》2012,(12):21-2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同属于政府职能的范畴。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社会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服务是出发点,也是根本目的。然而,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社会组织发展的不成熟、公民参与意识不强以及法规体系的不健全等,这一切都制约着社会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为此。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社会组织、鼓励公民参与和健全法制体系四个方面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整个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社会组织协同社会治理能力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社会组织是国家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治理职能,但目前无论从外部发展环境还是从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都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为此,要从合作机制、支持体系、运行机制、保障体系、监管体系等五个方面继续深化改革,以社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