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思想家像马克思那样以自己的理论著述对人类的正义事业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地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正义原则的抽象性和形式性。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的不合理性和不正义性,并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表达了他的卓越的社会正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揭示了经济正义在社会正义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生产正义对于分配正义、交换正义的前提作用,揭示了人类对正义追求由个人美德向制度德性转化的发展趋势,使人类对正义的认识由形式正义进到实质正义。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朱建田 《求实》2013,(1):17-20
马克思视域中的分配正义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是生产关系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阶级对其利益诉求的观念表达。资本主义的非正义分配根源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劳动异化是其主要表征。实现正义分配的根本途径在于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正义分配原则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公平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更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如何构建一个公正的分配体系,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者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基础上废除私有制的实践运动中给出了答案。当下,我国分配矛盾凸显,"分配不正义"还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如何以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分配正义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著作文本中,关于正义问题的阐释确实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没有自己的正义思想。《哥达纲领批判》较为集中地阐述了马克思关于正义尤其是分配正义问题的基本思想。本文立足于这一经典文本,从马克思对拉萨尔的分配正义思想的逻辑前提、核心观点、实现途径等内容展开的逐条批判中,深入挖掘马克思本人的分配正义思想,并进一步揭示其具有的重大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尔斯认为,正义即公平,分配正义的主题是社会基本结构和基本制度安排.在罗尔斯看来,所有的财富和收入都应该平等地分配,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的平等是不可能的.据此,他提出差别原则,认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只有在结果能给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时才是正义的,并强调市场和政府在实现分配正义过程中的各自作用.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思想反映了当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某些一般特征,对于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的分配正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蕴含在马克思文本中的民生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资源,经历了一个从隐到显的历史形成过程。"民生"是"现实的个人"、"他们的活动"以及"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三个要素的统一。对当代中国而言,应坚持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满足个人需要与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的统一,从而使民生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美好生活是解读中国的当下与未来的关键词。理解何为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何以实现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马克思的美好生活思想是理解当代中国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维度。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私有制度、异化劳动、资本统治是制约美好生活的三重桎梏。要真正实现美好生活,必须以满足现实的人的需要为起点,以构建自由人联合体为手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解读马克思的美好生活思想,有助于指导当下中国的美好生活实践与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8.
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提出“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但是他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及其所描绘的未来社会状态,正体现了他的和谐社会思想。完整而准确的理解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传统的幸福论可以划分为三种形态:空间维度上的非现实主义,时间维度上的非现实主义以及上面两种情况的叠加,在这里,时间上的了无尽头的拖延主义以及生活空间上分离的狭隘主义都暴露了自己的本质。马克思的幸福论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马克思所说的幸福具有过程性的贯穿的现实性、实践方面的变革的现实性以及作为最大社会力量之活动成效的结果的现实性,这就破除了形形色色的远离真实幸福的东西,真切地实现了幸福问题上的现实的转向。马克思的幸福论对于当今社会有着重大的启示,它在学理上破除了非现实主义幸福论的形而上学预设,并宣告了它们的破产,它有利于揭穿当今盛行的快餐型的虚假幸福或消费型的虚假幸福的廉价性,还有助于我们建设幸福中国。值得强调的是,创造条件并继续奋斗以达到"劳动本身意味着幸福的事业"这个地步,此乃幸福的高级境界。  相似文献   

10.
陈红英 《求实》2007,4(3):9-11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是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正义思想和实践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阐述了真正自由和平等的正义原则,进而论证了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社会正义的最终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其中的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了解和研究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涵,对于把握当前教育改革方向、创新教育改革模式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习仲勋作为“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思想,形成了自己关于群众工作的基本观点和朴素的群众路线思想.本文从习仲勋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渊源,内涵探析和现实启示等方面入手,对习仲勋的群众路线思想进行阐释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研究社会正义理论主要有两种基本路径:一种是通过对受制度、社会关系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而选择一个超越现存不正义社会的新社会,可称作"比较"的路径;另一种是通过社会契约的方法建构一种规范的绝对的正义理论来改造现存不正义社会,可称为"建构"的路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可归为"比较"的路径,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根基的罗尔斯式正义理论基本沿袭"建构"的路径。两种正义之路是不可通约的,但都有其特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揭示了经济正义在社会正义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生产正义对于分配正义、交换正义的前提作用,揭示了人类对正义追求由个人美德向制度德性转化的发展趋势,使人类对正义的认识由形式正义进到实质正义,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马克思的精神财富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澄清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辩证关系,凸显马克思哲学的人学本质理论意义,而且对当代中国人树立科学的精神财富观,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道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虽然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没有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但通过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分析与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保障思想的构想与描述中可以探寻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全面考察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对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指导和完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通过对工资、利润、雇佣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考察,剖析了资本家和工人在收益分配中的对立关系,揭示了资本家获利的秘密和雇佣劳动制下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虚伪性。当前,重新梳理马克思的分配思想,可以消除过去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恢复马克思分配思想的全貌,从而改变过去的一些理论偏见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依法治党思想的实质及价值趋向在于追求党执政的法制化与党自身建设的法制化,提高党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能力。立足当下,对邓小平依法治党思想进行再探讨,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政、党法关系以及建构依法治党的模式,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张闻天就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内涵、形式等方面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当前,全党上下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进一步解读张闻天的文化思想,对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复兴中华文化,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列宁认为,革命的胜利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但是由于工人运动自身不能产生革命的理论,因此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就成为传播革命理论的主要渠道。列宁意识形态教育思想主要围绕教育主体"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教育客体"居民的一切阶级"、教育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实际斗争+群众需求+出版物载体等方面展开。虽然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但其对我国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启示: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二要抓好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三要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四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