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强卫 《党建》2011,(11):39-40
青海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把文化产业打造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青海文化软实力还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推动青海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是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切实遵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要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自强,实现青海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2.
3.
沈壮海  段立国 《奋斗》2020,(23):10-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动建成文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明确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7,(10)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力量,有利于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5.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高度重视和特殊关爱。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内化于心、外践于形,坚定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高度自信与自觉,集聚谱写中国梦贵州篇章的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文化及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新时代对待文化应该坚持的立场和态度、发展文化的思路和举措、推进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的方向和目标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发展,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正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  相似文献   

8.
<正>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章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  相似文献   

10.
范周 《前线》2017,(11):142-147
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全面巨大成就的根基。以文化自信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我们要不断开拓文化发展路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促进文化发展提质增效,为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模式,实现多元优势资源的有效融合提供思想依据,让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形成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这对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深化认识、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美兰  王健 《新长征》2012,(2):10-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我们党深刻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一种体现,是我们党确切领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理念上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他又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邴正 《新长征》2012,(1):4-6
省委几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古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礼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决定一个民旅、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吉林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罗文东  易艳华 《党建》2012,(8):34-35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其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  相似文献   

16.
李群 《求是》2011,(18)
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全党提出的新要求。站在文化建设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顺应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加快建设文化青岛。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1,(24):35-3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近日在广东调研时强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号角,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相似文献   

18.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求是》2012,(9):47-4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地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大学是优秀文  相似文献   

19.
魏琪 《实事求是》2013,(1):101-103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农牧业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法值得深思。结合新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文化自觉"应该成为全新疆人民的普遍观念,我们要正确处理新疆民族文化的扬弃和创新的关系,理性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进而以更加自觉与自信的态度扎实推进新疆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道路具有多重的内涵与属性,不仅是一种经济、政治的道路,也是一种文化、价值的道路。因而,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的理念追求与现实逻辑展开。从本质上讲,中国道路同文化自信以及当代中国价值观深层统一、相互确认,生成了中国道路的文化与价值逻辑,由此也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相互转换与内在统一。当然,以往我们主要是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维度来揭示和把握道路,却忽视了中国道路的价值、理想与文化内涵,遮蔽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