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4,(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精髓,综合体现了我国社会所倡导的文化建设取向。要发展健全好社会主义,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科学理论。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要义。核心价值体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根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2.
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逻辑关系。思想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价值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根本目的,情感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固化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华文化在价值层面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价值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中华文化影响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途径,也是加强人们对中华文化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提炼的理论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意蕴和价值表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从宣传话语视角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的思想阐释和理论加工,有针对性地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话语体系,进一步提升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和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涵盖国家、社会、公民三大层面,内容全面、意蕴深厚、指向明确、逻辑清晰,体现了语义的丰富性、修辞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增进社会大众认知认同。近年来,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开展的"好人文化"建设,在内容层面对接了核心价值观,在实践层面不仅促使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贴民心,还涵养了核心价值观"大德"和"小德",凸显了核心价值观的经济社会效应,因而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典型范例。"好人文化"建设的实践启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民众生活沃土,依靠政府与大众的良性互动,构建常态化机制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 《理论导刊》2014,(4):60-63
核心价值观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认同,才能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成为大众自觉的价值引领和价值追求。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存在着传播路径比较单一、社会群体认同感差异较大、认同效果不尽如人意、认同环境复杂等问题。为此,要从构建科学传播机制、健全利益引导机制、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完善实践转化机制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与体制变革进程中,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出现了结构性与伦理性的双重困境。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托乡村治理实践的优化,提升农村组织凝聚力以夯实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社会基础,倡导新集体主义以重塑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思想基础,培育农村公共文化以固化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而和谐社区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中心.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的牯合剂、制度的生命之魂,直接关系到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和生命力,对于国家制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面临价值多元化和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与挑战.党和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推进国家制度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粘合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加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内涵及其软实力价值的研究,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我国民族文化认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增进民族文化认同的有效路径,这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硬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6月13日,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人民日报理论部、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第五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暨《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2013》新闻发布会"。会议的主题是"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特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14日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刊文指出,在过去10年中,中国GDP总量从全球第六位上升到了第二位。然而文化实力的提升幅度却没有与之匹配。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9)
黑龙江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作用发挥方面仍然与现实发展的需要有所差距。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和文化软实力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影响力逐渐提升的情况下,我们要立足本省发展实际,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使命,真正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发展过程中的权重,打造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以形塑“现代的我们”为任务的政治认同建构面临“传统的我们”对迈向现代的阻碍以及“现代的他者”对“我群认同”的消解。传统文化在现代政治认同建构中具有“桎梏”和“资源”并存的复杂特性。本文以政治认同建构的任务逻辑、资源逻辑和期待逻辑为主线构建分析框架,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2977幅政治宣传画为资料对政治认同建构中传统文化呈现的特征与逻辑进行探索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传统文化符号在样本宣传画中并未突出呈现;在体现传统文化的宣传画中,生活实践领域的物质寓意类符号较多呈现,传统文化的国族资源彰显,调动回应公众对物质生活的期待是政治认同建构的重要策略;改革开放以来,体现历史标识和精神品格的传统文化符号在样本宣传画中逐渐增多。新时代背景下,政治认同的建构应关注认同的人文属性与心理机制,推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更“合情入理”的方式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形塑“现代的我们”过程中的建构性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软实力及其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新名词,这是我们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主要由作为智力支持的文化软实力和作为精神动力的文化软实力组成.文化软实力包括精神文化的生产力、制度文化的生产力和物质文化的生产力三个基本形态.当前,面对竞争激烈、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特殊的产生历史、异质的民族成份和复杂的国家形成背景,加拿大国家认同呈现出复杂性和典型性。加拿大国家认同问题在成为“自治领”后呈现出来,而“新法兰西化”“盎格鲁遵从”与“二元民族熔炉”均对国家认同产生了消极影响。在经历“加拿大第一运动”催生国家认同意识后,1971年以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来统摄各族群的国家认同,使国家政权主导下的国家意识建构逐渐清晰。然而,魁北克问题掣肘国家统一、影响国家认同形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内族群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加拿大构建“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是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转换机制、进入市场的重要环节。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看,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个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企业价值观,体现企业的宗旨和信念,是全体职工所认同的,具有导向、凝聚、规范、激励的作用。西方优秀企业家和学者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认为价值观是企业的原动力,确立价值观,赋予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爱军 《学理论》2013,(21):163-164,167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保证企业发展的方向性,保证企业的政治立场。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同时积极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实现企业更大的社会效益,进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存在共生效应,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简单介绍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的关系,以及核心价值观角度下国有企业党建和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辩证统一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和复制,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方面的改造,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的进一步升华和创新。"统一"体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结出的优质果实,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联系。  相似文献   

19.
20.
《学理论》2017,(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包括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方面。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的深刻变化和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成熟性和社会实践的局限性,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