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顾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共和国近70年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21,(5)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历史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从政治家的角度回答了"历史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他以形象的比喻阐释了历史的价值,指出历史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史学观既论证了历史、现实与未来三者之间不可割断的纵向联系,也指出了中国历史与世界文明的横向关系,肯定了中国的历史发展曾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重要贡献,同时也充分吸收了世界上优秀的文明成果。他不但坚持我党一脉相承的唯物史观,还基于群众史观定位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具有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 《学习导报》2011,(22):33-33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求学时期就曾说过:读史,是智慧的事。就是说:你要增加智慧吗?史书是不可不读的。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4.
《党建》2011,(10):5-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9月1日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他强调,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谈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时,这样说道:"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五百年时间。"他在讲话中精辟地概述了近五百年来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六个时间段及其代表人物。习近平同志的这次重要讲话,引起了全党、全国人民重视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光辉历史及其经验  相似文献   

6.
高层声音     
《先锋队》2011,(19):4-5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这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主席在杭州G20工商峰会开幕式讲话中谈到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时,指出"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在此前的2014年10月,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曾指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大智治制"或"大智立法"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说法。因为制度是决定国家发展和全球治理的根本性因素,抓住制度犹如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确实,小智慧是解决事的问题,中智慧是解决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分别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土耳其安塔利亚参加过三次G20峰会,并在多个外事场合谈到过G20。在去年的第十次峰会上,习近平宣布,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此前的多次讲话中,习近平就已围绕"创新、活力、联动、包容"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G20杭州峰会上,世界更加期待习主席为二十国集团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史部门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重要论述为统领和主轴,学习好、贯彻好栗战书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10〕10号文和粤发〔2011〕8号文精神,做好"一突出两跟进"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既要  相似文献   

10.
《理论导报》2015,(8):4-5
习近平在贺信中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习近平指出,中国人自古重视历史研究,历来强调以史为鉴,我们的前人留下了浩繁的历史典籍。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应该尊重彼此的选择,加深彼此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习近平的足迹遍布亚、美、欧、非四大洲。在历次出访中,他讲亲身经历,也讲互帮互助;他讲传统友谊,也讲最新进展……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经他的公开讲话、署名文章广为流传。如春风化雨般,抓住了世界民众的心,同时彰显出卓越的外交智慧。讲中国发展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年时光。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善于从社会历史中汲取人生智慧和治国理政智慧。他的历史观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国际视野,符合时代潮流。习近平的社会历史观对于当代中国与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曾讲过:"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①因此,以历史维度来把握历史联系,对把握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启示,将改革开放的历史放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加以论述,正是把握了不可割断的历史联系,成功凸显了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这些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习近平运用历史思维,通过对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深刻认识,阐明了历史的科学性、历史的规律性、历史的独特性、历史的整体性的重要内涵。这些对指导中共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18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组织部长会议2011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习近平在会议的讲话中,对党史研究和宣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就要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2011年1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以下简称《党史》二卷),较好地体现了新中国最初29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那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一个新社会和新国家的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艰难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4,(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准确、深刻把握这些讲话的基本精神,关键是要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牢牢抓住强军目标这个根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不断提升思维层次和认识水平。习近平主席系列讲话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植根于当代中国建设发展的最新实践,借鉴吸纳中华民族传统智慧和当代科学技术成果,以深邃宏阔的历史眼光,从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源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这些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习近平运用历史思维,通过对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深刻认识,阐明了历史的科学性、历史的规律性、历史的独特性、历史的整体性的重要内涵。这些对指导中共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观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重要理论问题。对于历史的态度,也是事关一个国家、民族发展方向的重大现实问题。尊重历史、正视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品格。习近平同志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核心,具有高度清醒的历史自觉。2016年5月17日,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  相似文献   

20.
世声     
《党课》2013,(1):126-126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