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多年来,瓮福走出了一条低端调减、高端发展的转型新路。到2020年,瓮福环保产业、精细磷化工将成为新增长点,形成支撑瓮福发展的新动能。"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省大国匠心企业""贵州省省长质量奖"……坚持高质量发展,瓮福集团荣誉等身。作为我国三大磷化工企业之一,瓮福集团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依托技术创新,逐渐实现从磷肥企业向精细磷化工企业转型。"传统化肥从2016年的61%逐年降至2020年的25%,精细化工品从2016年的33%上升至2020年的  相似文献   

2.
正据2015年12月14日的《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经济新常态下,少数干部患上迷茫症。一面是供给侧改革、"双创"新理念层出不穷,淘汰落后、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亟待转换;一面是部分地方干部极不适应,缺少创新思维,不能推动形成发展新动能。一些地方干部碰到产业升级问题时,只知道搞"拉郎配""一窝蜂"。在光伏行业蒸蒸日上时,政府主导建立了众多的"太阳城",仓促上马导致了产能严重过  相似文献   

3.
近期看点     
《实践》2016,(2)
正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关键词3年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可以用一系列关键词来概括。在战略层面,这些关键词是"两个一百年""中国梦""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在经济层面,是"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等。在政治层面,是"净化  相似文献   

4.
<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依靠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在先进技术研究院说:"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习近平总书记安徽讲话把安徽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促改革各项工作,并作出了"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关键性改革"的部署安排,列在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的前二位。今年的改革任务共有11个方面。任务聚焦聚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拓展到三次产业,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新动力新动能蓄积。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金色十月,是一个收获的时节。19日清晨,秋风拂面,成都东郊记忆热闹非凡,"抢抓打造产业万众创新新机遇、打造四川转型升级新引擎""成都创业、创业都成""创业天府、圆梦之都"……中央大道两旁轻轻飘舞的水道旗上的标语,散发着浓郁的创新创业气息。主题为"创业创新,汇聚发展新动能"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都分会场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这在全省进一步掀起了创业创新热潮。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7,(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既有传承延续,更有创新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更是农业地区转型升  相似文献   

8.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全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各行业职业技能型人才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至关重要,也是推进供给侧创新的重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7,(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份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一关于当前农业农村形势2016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稳、进、新的良好态势,表现为稳中有进、稳中有新。  相似文献   

10.
<正>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当前,我省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发展四种经济的关键阶段。创新创业将触发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充分发挥闲置资源的潜在价值,实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7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需求侧与供给侧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2016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到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改革被赋予了新内涵,有了新要求。"抓住供给侧久久为功,深入持久推动改革,是克服中国经济失衡的根本,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日前,在光明日报社  相似文献   

12.
正大数据的出现为传统实体经济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新动能,二者融合发展,形成了新型经济结构,"先产后销的高库存模式"逐渐朝着"先销后产的零库存定制经济模式"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是振兴传统实体经济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贵州坚持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贵州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了新的动能。大数据与传统实体经济的结合,催生了新的经济模式和新的经济结构,对个人生活、政府执政和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数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淘宝能  相似文献   

13.
马晓河 《前线》2017,(4):30-36
我国已经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还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间区域,顺利迈向发达的高收入阶段需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增长动力有序转换,培育发展新动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眼消费引领和供给创新,引领产业向中高端化提升,着力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制度供给新引擎。  相似文献   

14.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浙江省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实践对于我区突出抓好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壮大新动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催生新动能,以新生产要素汇聚为重点支撑新动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激发新动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铜仁市德江县在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讲习工作中,全面推行微讲习。把讲习所建在产业基地上,以品牌化打造助推农村产业升级,"讲"出了新动能新状态,"习"出了新作为新成效。讲习得法,脱贫有方。德江县创新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开办方式,紧扣"春风行动""产业革命八要素""五步工作法""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等主题,全面推行无处不在的"微讲习",把讲习所建在产业基地上,以品牌化打造助推农村产业升级,群众致富本领得到增强,干群  相似文献   

16.
<正>实践清晰表明,新动能意味着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发展方式,它们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的体现。新动能也是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今后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新的发展方式尤其重要。只有把传统的数量型、速度型发展方式转变为质量型、效益型发展方式,中国才有可能及早跨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先进的现代化国家、工业化强国。因此,新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如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给出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即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关村时指出,要最大限度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希望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宝会  储东涛 《唯实》2016,(4):46-50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本文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供需两侧并着重从供给侧角度,分析江苏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特征,尝试提出"十三五"时期培育和激发新动能的具体方向和对策建议。一、江苏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基本特征1.江苏经济发展旧动能弱化传统产业发展势头有所放缓。一是部分传统工  相似文献   

20.
"工匠精神"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动力源、"中国制造"的软实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企业打造"百年老店"的"金钥匙"。但是,近年来,由于工作标准不高、急功近利、劣币驱逐良币等原因,导致工匠精神严重缺失。要通过强化价值激励、创新教育培训、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健全制度、让"工匠精神"渗透进各行各业等对策措施,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活力添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