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第二国际"正统"主要理论家的社会主义观做一个批判性论析,不但能找到他们游离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其中历史缘由,也可以从他们的"误解"中,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作本真的"一瞥"。第二国际"正统"的"误解"体现在马克思哲学观上的"终结论",历史观上的"经济决定论"和社会主义观上的"进化论"倾向。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国际秩序观主要表明中国对国际秩序的立场与态度,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国家身份与角色定位,以及对未来国际秩序的理想追求。习近平认为现行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但是依然存在强权政治及不公正不合理问题,国际社会应当共同努力,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习近平把中国定位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他所主张的理想国际秩序方案、主要国际秩序理念及理想国际秩序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具有全球视野与历史担当的国际秩序方案,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1)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从各个角度论述了"存在"之真理以及本真"存在"在日常生活中的显现:第一,从对人的生命的客观表达的角度去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将其与狄尔泰和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的生命的客观性进行思想比较。第二,海德格尔的本真存在与马克思早期的人本主义思想有何理论共同之处。第三,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本真是一种形而上的普遍性维度。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学者对其“健全个人主义”道德伦理观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甚至是误解。如何正确解读这一思想,是摆在当前学者面前的重要理论课题。在试图整合以往学者批评性意见的同时,挖掘胡适“健全个人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给予其正确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5.
杜亚泉"奢俭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节俭"。首先,"节俭"对人类文明有着重大促进作用;其次,奢、俭之判定应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水平及消费所产生的影响;"节俭"并不等于悭吝;第三,根据国情,中国仍需秉持"节俭主义"。杜亚泉倡导的"节俭",实质是理性消费。他强调消费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并结合近代中国实际,强调"节俭"对于经济发展与安全、政治清明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在消费旺盛、物欲横流的今天,倡导理性消费这一宝贵的思想遗产仍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6.
早在1917年,英国的行会社会主义者阿瑟·彭蒂就在其《对后工业形态的研究》一书中,提出“后工业”(即工业化以后)一词,用以指一种在各个基本方面都同当时社会的主导趋势背道而驰的社会,例如,使集中的机构再分散化、专门化工作的重新组合,指一种充满闲暇、过着工匠式或家庭式生活的社会等等。但是,“后工业”这个概念在当时没有流行起来。50—70年代,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逐渐占  相似文献   

7.
牟宗三认为,胡五峰对"性"有独到的慧识,认为胡五峰的"性体"论坚持客观性原则,否认性体有善恶之分,心性关系方面,主张"以心著性"。基于五峰对"性体"的独到见解,使之从陆王系分离出来,牟宗三称其为正宗圆教。牟宗三的这一见解,在哲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发展阶段的理解上,列宁与马克思存在着差异。在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创立了"两种类型的社会主义"。理想形态的社会主义也即共产主义,是资本文明积极扬弃的逻辑结果,它除了具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按需分配、阶级消灭、国家消亡等原则性规定外,还具有世界化、文明化和社会和谐等诸多重要特性。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无产阶级专政是其原则性规定的核心,也是其历史任务完成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页。以下凡引自《邓小平文选》只注卷次页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要推进社会发展,改善民主,必须推行现代化。邓小平把现代化定位为中国最大的政治,明确指出是政治共同体的核心任务。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像我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已不同于业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必须依靠政治共同体来推动。邓小平同志把现代化定位为中国最大的政治,在这一前提下,他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政…  相似文献   

10.
﹃正统﹄不能丢湖南刘柱石一位县委书记,为带头刹住公款吃喝风,硬是强制自己戒掉抽了十几年的烟、喝了十几年的酒。有人看罢此报道,不以为然地说:“这都什么年代啦,还那么正统?”一位人事局长任职十多年,始终坚持“送礼不要,请吃不到”。有人却说:“这种人太正统...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2)
陈独秀的青年观是陈独秀对于青年和青年问题的总的观点和看法。陈独秀的青年观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风云变幻、救亡图存的时代。他大声向青年疾呼要做新青年,号召青年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他的青年观对当今青年的发展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他倡导的追求民主和科学的理念,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依旧是当今青年行为的向导。  相似文献   

12.
王占阳大量论著及其"新社会主义论",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关于普遍幸福主义、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从中多次沿用邓小平的论述予以论证,这显然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曲解。王占阳认为,邓小平主张市场社会主义,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公平分配而不是公有制,在分配制度上强调社会主义再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这是没有理论依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市场社会主义,它仍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王占阳主张的市场社会主义观也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大相径庭。废除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对公有制的信心是社会主义信念的基础,要深刻认识到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研究需要重视两个问题: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社会主义;理论界必须加强意识形态斗争与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3.
执政成效关涉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以及民众对党执政合法性的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论及党的执政成效,并围绕执政成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系统地形成了他关于执政成效问题的理论观点,主要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晰了党执政成效的价值取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构建了党执政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剖析了党提高执政成效面临的挑战;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提出了党提高执政成效的阶段性目标和对策方略。  相似文献   

14.
郑志文 《学理论》2010,(4):16-17
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不仅引起了世人对社会主义的极大关注,而且其对社会主义的盛誉、解释、反对和过渡的构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9)
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基于对所处时代的不同认识及对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不同理解,在科学社会主义必然性问题上存在理论分歧。考茨基在《疑问的社会主义对抗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中,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判断问题的分析,回应并批判伯恩施坦的改良社会主义观。探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为人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6.
冯丹  刘经纬 《学理论》2012,(13):64-65
马克思主义是庞大的科学理论体系,生态文明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良性体系;其次,保护自然是人类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具有明显的实践向度和历史唯物主义向度。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科学的社会主义观苏伟新版《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全面、完整地融汇着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发展中国"的价值判断,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判断,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方针...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现实,问题是怎样看待它,在低潮中应当做什么、怎么做,这是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历史的低潮和低潮的现实社会主义包括学说、运动、制度三部曲,纵观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曾经有过两次大的低潮,第一次是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到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这30多年时间,资本主义处于“和平发展”时期,是一个没有革命形势的“沉寂”的时期。那时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东方还没有成熟到实现这种革命的程度。第二次是本世纪70年代后进入第二个“沉寂”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资本主义,而不利于社  相似文献   

19.
对教育事业造成严重灾难的“文革”已过去十年,而“读书无用论”又重新抬头,中小学学生辍学严重,大学学生、研究生厌学风正在蔓延。问题出在哪里?记者与一些正在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进行了交谈。 不合理的价值导向 记者:现在人人都承认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四化建设也的确需要更多的知识和人才。然而,在改革不断深入并且取得很大成绩的今天,学生反而不愿读  相似文献   

20.
张美林 《学理论》2011,(23):23-24
博爱的思想与人类与生俱来,并非近代才有,也并不是资产阶级首创。把博爱口号中反映人类进步理想的积极成分同资产阶级的私利相区别,一方面有利于划清社会主义同资产阶级的博爱界限,另一方面有利于更真实、更科学反映社会主义的博爱,把博爱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