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问题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为国家开展一切工作的重头戏。习近平的民生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共产党宣言》中人民立场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的民生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的地位,深化民生改革,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的民生观极具独特的价值意蕴,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越性,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出发,创造性地将生态建设与民生建设高度融合,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论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生态民生观。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科学回答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内涵,为新时代的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蕴含着历史思维、价值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8,(10)
习近平青年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和方法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最新成果。明确使命的价值观、利用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三者共同构筑了习近平青年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在新时代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深入理解青年工作的新成果、适应青年工作的新常态、坚持青年成才的新要求,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直面国际国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在长期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从生态生产力角度、民生福祉角度和人类文明角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回归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丰富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驾驭科技革命趋势的总体观点,是实现我国科技现代化的根本指导。它包含科技制度观、科技民生观、科技战略观、科技创新观、科技人才观等丰富内涵,具有多方面的思想特征。当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科技观,在实践路径的选择上要服务经济发展、紧贴时代要求、注重战略引领、立足自主创新、坚持开放创新、强化人才激励。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民生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具有明晰的逻辑维度。从价值逻辑看,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人民利益、国家目标三者的有机融合;从理论逻辑看,集萃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传统民生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玄圃积玉;从实践逻辑看,耦合了中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经验和新时代民生实践、科学方法、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其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这一思想包含了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以及共赢全球观,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严密的系统思维,为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8.
刘婧  褚凤英 《理论导刊》2020,(2):13-18,5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发展的历史新坐标,就青年培养工作作出了重要论述,形成了涵盖"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核心命题在内的习近平青年培养观。习近平青年培养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阐释和新发展,科学阐明了青年培养的战略方向、目标归属与实践向度,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青年培养工作、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建设规律,在全面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完整理论体系。“生命共同体论”、“绿色发展论”、“两山论”、“美丽强国论”、“生态生产力论”、“生态文明观”、“生态民生观”、“系统治理观”、“严密法治观”、“全球治理观”等十个原创性思想,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实践论、历史观、价值论、系统论、制度论、世界历史理论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极大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蕴含的这些“哲学之思”,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指南,也为破解全球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国情观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深化和拓展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把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习近平的国情观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的根本目的,具有坚定自信的方向意识、直面问题的责任意识和心系百姓的民生意识三个突出特点。深刻把握习近平的国情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在继承前人、立足当下、直面问题、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从生态经济观、生态政治观、生态民生观和生态系统观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提出了一些新举措、新观点和新论断,不仅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指导,也为国际生态保护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2,(1)
民生"三感"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而提出来的民生建设新目标和评价改革新标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情怀。民生"三感"内涵丰富,虽各有侧重,但却是一个有机整体,存在着内在逻辑。在新时代,民生"三感"的提出影响广泛而又意义深远,从理论角度上看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观,而从实践角度上看则有利于推进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步伐、助力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1,(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薪火相传的重大战略意义出发,多次在讲话、座谈、回信中围绕青年奋斗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意蕴深厚、独具特色的青年奋斗观。习近平青年奋斗观的内涵要义在于教育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具有崇高奋斗理想、高强奋斗本领、主动奋斗担当,内在表现为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驱动性和内生性的统一、先进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三个基本特征,其哲学意蕴在于以马克思主义合力观为前提、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旨归。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的人民观是在继承前人思想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这其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其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习近平人民观的文化渊源;其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习近平人民观的理论基石;其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民观是习近平人民观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对意识形态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他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意识形态观。习近平意识形态观是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观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中国新时代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理论创新上有五层意蕴: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丰富了社会主要矛盾学说;对人与自然关系提出了新理念,拓展了"两个和解"理论;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内涵,创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新内容,创新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在民生问题上提出了新论断,创新丰富了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系统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性理论,对深化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10)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面临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从经济、安全、外交、互联网治理领域针对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要求。本文探讨了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活水源头及其时代意义,得出了其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利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念的客观结论。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9)
习近平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理论来源上看,它不仅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还是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当代阐释。从理论特征上看,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立足主体视角,具有概念的整体性和历史的主体性特征,是对现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分析和把脉。据此,习近平人民群众观既具有体现人民群众价值主体性的政治内涵,又具有改善民生的经济内涵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内涵。强调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阐发形式,坚持习近平人民群众观不仅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前提要求,还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吹响了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的号角,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在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了党的鲜明主题与奋斗目标、伟大成就与精神之源、根本宗旨与基本立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提出"九个必须"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总体部署,从根本力量、内在支撑、前进动力、基本目标、时代方案、关键力量、思想基础、发展核心、战略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释。全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光芒,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典范,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时代观、群众观和实践观。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对英雄主体进行全新指认,对英雄精神进行全面阐发,对英雄传承进行全位规划,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和鲜明特色的英雄观。习近平英雄观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内在坚守,是对中华民族优秀英雄传统文化的时代继承,实现了英雄观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这一英雄观对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的奋斗者要学深悟透习近平英雄观,传承英雄精神,争做英雄模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书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