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2017,(5)
<正>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把人类带入智能化社会,我们正面临着后工业时代向智能时代的大迁徙,必须紧跟步伐。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数据采取的高度拟人化系统或生态技术,它由一整套生态化的技术组合而成。智能化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在不同领域数据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的基础之上,其中,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将极大地影响智能化社会的建设步伐。开放数据与智能化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社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还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创新和就业,并更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的创新转向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行政论坛》2016,(6):1-5
大数据是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引擎,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创新工具。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创新不但节约社会治理的时间、资源和人力成本,而且建构社会治理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实现从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治理、从静态化管理走向流动性治理、从精细化管理走向精准化治理、从网格化管理走向网络化治理、从单向度管理走向协同化治理的路径转向。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监测与决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舆情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公众对社会现实中带有一定影响力的"焦点"、"热点"问题的主观反映或者有明确态度的意见与言论,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社会舆情通过一定的媒体方式形成并传播,对社会秩序和公共组织的形象都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往往受到社会的广泛和高度关注。社会舆情生命周期内从生存、发展、演化、爆发到衰退的过程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这些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构成了最基本的社会舆情内在机理。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根据过去已经发生的社会舆情分析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成为可能。拥有了对社会舆情海量数据占有、控制、分析、处理的主导权,就拥有了社会舆情"数据主权";拥有了社会舆情"数据主权",并将大数据优势转化为预警决策优势,继而转化为应急处置和导控优势,就实现了社会舆情监测、预警决策的科学化,就拥有了应急处置和导控的主动权。因此大数据开启了社会舆情监测分析、预警决策、应急处置和导控的时代转型,以大数据为基础和支撑,探索形成从过去发生了什么(构建社会舆情数据库和案例库)——为什么会发生(社会舆情内在机理分析)——现在正在发生什么(社会舆情监测与分析)——将来会发生什么(社会舆情预警)——如何应对(输出社会舆情导控与营造社会舆情环境等决策方案)的分析路径,必将成为一种新的前沿。  相似文献   

4.
5.
《学理论》2016,(8)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临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影响力、凝聚力被不同程度的削弱,面临持续被淡化的危机。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又为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提供了技术条件与经济基础。构建马克思主义优势话语权,必须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丰富大数据时代下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传播途径,优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7.
随着大数据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在廉政建设领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廉政风险分级预警机制,对公权力的运行和公职人员的财产变动加强监控,适时进行廉政风险分级预警,对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有重要意义。廉政风险分级预警机制的构建要以建立规范统一的大数据中心为基础,以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和核查为重点,以建设大数据与廉情分析评估相结合的廉政平台为关键,以加强信息与数据的安全保护为保障。  相似文献   

8.
“小官大贪”现象发生在群众身边,离群众最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形象。“小官大贪”虽官职不高但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往往是所在单位“一把手”或者直接负责人,主要集中在权力和资金密集的领域。“小官大贪”现象的治理成效是人民群众判断评价反腐败斗争成效的重要依据。要下重拳出击,严惩严治“小官大贪”,应通过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规范权力运行体系、增大腐败成本、强化基层干部风险意识等措施,让行使公共权力的人习惯在监督下工作、习惯于依纪依法依规办事,进而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是一种相互促进与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健全而成熟的公民社会,在促进社会整合,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安定与有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的大数据进程进入了"两会",大数据刷新着媒体的报道格局,从两会的提案上看,大数据应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对大数据的基本概念、特点的简短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大数据技术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并对大数据技术与政府决策的融合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4)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加速时期,诸多变化使得社会治理进一步复杂化。本文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为我国的社会治理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创新我国社会治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性的改变,也将推动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发展。从高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出发,分析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性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改变了治理的方式和手段,但在精细化社会治理中也面临着诸多安全方面的挑战;数据管理存在漏洞、信息泄露形势严峻、恶意攻击日趋严重、舆情走向难以把控等。应对这些问题,应完善数据管理顶层设计,规定数据开放和共享的范围和程度,厘清公民隐私和数据开放共享的界限;从基础设施、系统软件、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管理、网络环境等五个方面设计数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深化信息安全技术革新,加快对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的研发,不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以培育数据文化为目标,提高全民的数据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数据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7,(3):100-107
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在对传统的粗放式、经验化社会管理模式的反思和批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是一种增量式治理模式的嬗变。社会资本与社会治理精细化具有直接的逻辑关联,即传统社会管理呈现粗放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社会资本的缺失,社会资本的培育会有效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基于社会资本"信任、规范和网络"等三个向度可衍生出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五大核心方面,分别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互动精细化、服务供给精细化、流程再造精细化、制度设计精细化和公众参与精细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哲学研究问题的基本环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考察试着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方法。通过考察马克思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的初始关系、问题演进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的确定直至问题解决等三个基本环节的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过程是以马克思与传统世界的观念决裂开始直至马克思的死亡为结束的以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为主旨的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人类哲学。  相似文献   

16.
只有通过以公民权利为核心价值的改革,促成公民社会的尽快成长,通过公民运动聚集成改革的力量,才能真正推动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1,(5)
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加速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大数据技术的提升,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对校园文化多元化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要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多元性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特点;把握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构建"智慧校园",引领新时代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大数据是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复杂局面。意识形态治理既包括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治理,进而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防止主流意识形态的失真与虚置,也包括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治理,让非主流意识形态维持在法治的限度之内,防止非主流意识形态极端化和相互妖魔化。意识形态治理应充分利用好大数据,提高意识形态治理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排除对意识形态治理的盲目性和主观性。防止意识形态治理带来的政治与社会双重风险,使主流意识形态对非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引导力、震慑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本文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和价值观念结构的变迁使社会的“离心”倾向明显,组织形式更加松散和复杂;社会主体利益多元化、差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利益结构日趋失衡,利益关系日渐紧张;公共道德与信任关系受到冲击,传统的观念认同出现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政策引导、制度保障、观念认同三个方面建立起利益结构合理、利益关系和谐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