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灾后心理援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们面临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时候,都会出现心理危机。在灾难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援助,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的灾后心理援助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由灾难引发的恐惧、痛苦、震惊等情绪,促进灾难后的心理康复和适应,而且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的积聚。本文阐明加强灾后心理援助的意义,并提出了加强灾后心理援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危险性、复杂性、多变性特点.军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执行军事斗争任务不尽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针对性,努力发挥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刺激公众的神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和谐社会呼唤建立健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机制.从当今社会的公共危机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进入危机管理时代的诱因.从而提出我国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基本思路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在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维护社会和经济安全已成为政府的重要管理职能,将结果导向理念融入应急管理中,能使应急管理更有效进行,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浩瀚的中国史料中时常可见"检放灾伤"一词,内容包括天灾发生后如何调查分析灾情、如何制定救灾政策、如何筹措救灾钱物以及如何管理、使用、发放救灾钱物等事宜."检放灾伤"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往往会牵涉从中央到地方的众多官员,因此,每次灾难过后总会倒下一批官员,也会升迁一批官员.久而久之,"检放灾伤"就成了对官员官德的一次考察和洗礼.  相似文献   

6.
正十年前,李晓景还在西南科技大学(下称"科大")心理学专业读书,是第一批进入灾区的专业心理咨询志愿者;十年后,历经长期的灾后援助实践和数次救灾经历,他已成长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一名专业灾后心理援助专家。"直面悲痛时请保持专业理性"十年前进入灾区时,带队的科大心理学副教授王斌叮嘱李晓景和其余19名志愿者们的话,李晓景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地震发生时,科大也受到严重损毁,惊魂甫定之时,北川、平武、汶川等地的灾情相继传来,大量伤者和  相似文献   

7.
名刊要览     
从汶川到雅安,中国应急救援体系的变化有目共睹,诸多专家指出,无论是应急响应的速度、灾后社会管理的统一整合程度,各方面的应急机制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进步。多难兴邦,必让我们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从救灾中积累经验,从重建中找到未来!  相似文献   

8.
赵莉曼 《理论导报》2005,(10):36-37
文章对当代大学生选学公共选修课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针对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初衷,提出了扭转当代大学生选学公共选修课心理状态的一些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爱丽 《奋斗》2008,(7):14-14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在应急救援中,以快速反应、信息公开、媒体联动、社会动员,尤其是以人为本理念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和鼎力支援,标志着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整体提升.标志着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建设走向完善。大灾显大爱,我们在为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感天动地的义举、表现出来的空前民族团结深深感动之余,也留下了深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罗红  孙光 《理论导报》2011,(3):51-52
"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后大学生心理救助与危机干预工作尤显重要。本文以社区心理工作关于"预防为主"的理念为指导,从实践中总结适合灾区大学生心理特点、有效运转的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即初级预防——充实同辈心理咨询队伍,次级预防——建立专业心理咨询队伍,高级预防——畅通专家把关处置渠道,从而达到了有效消除严重危机事件的预防目标。  相似文献   

11.
5月17日13时,由近7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本市第三批医疗救援队飞赴四川地震灾区。这批医护人员主要由心理医生、放射科专家和感染控制专家组成。医疗队负责人表示,心理医生将对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从心理创伤中摆脱出来,振奋精神。  相似文献   

12.
心理韧性,通常是指个体在经历困境或创伤后仍然能回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发展现象。它不仅有利于个体从危机中迅速恢复身心健康、适应生活,也能促进个体在维持正常心理状态下逐渐完成心智成熟。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普及的潮流下,心理韧性理念逐渐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式,通过贯穿在危机干预前后各个阶段的针对性措施,最终帮助个体形成稳定的心理韧性积极品质,提升日常生活抗挫力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系统论的理论视角,揭示了城市系统的"易损性"、突发事件的强干扰性以及建立应急控制系统的紧迫性。突发公共事件渗透在城市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破坏城市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城市系统远离原来的控制目标。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应急控制系统来控制城市中频繁发生的干扰因子-突发公共事件,维护城市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4.
岳静 《理论建设》2013,(6):96-98,95
社区是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承载体,是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前沿阵地。社区应急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推进社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市社区和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建立常设的城市社区应急组织,包括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以及应急管理专家库;做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准备,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应急预案体系;注重危机教育的阵地建设,培育良好的城市社区应急文化,加强社区居民居安思危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1月始于广东,且在2003年4月中下旬在北京“爆发”的SARS灾难,如嗜血成性的恶魔吞噬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SARS在诸多方面击中了我国原有应急体制的弱点。无论从危机的综合管理上看,还是从综合立法上看,有效应对国家或城市突发公共事件,不但需要《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例》,还必须建立国家安全、城市防灾控制的长效机制。一、重新认识城市灾害源对于城市灾害的分类,国家建设部早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技术政策纲要》的防灾篇中强调: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沿线的南亚国家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且多数国家应对经验不足。从韧性减灾视角来看,成都建城三千年以来,城址未迁、城名未变,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少有的"韧性城市",城市的抗灾力、适应力、学习力和恢复力均经过了历史的考验。通过成都与南亚国际减灾与应急管理合作交流和互相借鉴,将成都在都江堰防洪和汶川地震等灾难中积累的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经验以及中国源远流长的减灾文化传播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利于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科学防治、应急救援精准高效、灾后重建安全韧性提供科学指导,为保障沿线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交通道路运输通畅、经济发展稳健持续提供科技和能力保障,为建设更具韧性的"一带一路"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7.
博识文萃     
我国正在建立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作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今年将安排专项资金6亿元,支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期工程建设。通过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有效应对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应对机制。文章提出了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应急预案、完善信息系统和加强危机教育等预警机制;建立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危机持续演进时期的管理和控制等快速反应和控制机制;制定和实施复原计划、着力实施心理干预、完善保障机制等恢复和重建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内涵、类型与风险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突发事件的致灾因素不断增长,城市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文章系统地探讨了现代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内涵、类型与风险识别同题.指出应开展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突发事件类型划分与风险识别研究,以便在对典型城市典型交发事件进行归纳、分类的基础上,实现对关键灾种及其风险大小进行快速识别、辨认.  相似文献   

20.
视野     
《党的建设》2008,(7):63-64
5·12抗震救灾的十个"第一次"第一次启动一级救灾响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国家一级救灾响应于5月12日22时15分正式启动。根据有关规定,一级响应启动后,民政部门直接向国务院报告灾害信息,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下拨中央救灾应急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