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完成了到延安的访问,在北京写出了被国民党封锁多年的详细介绍红军长征和陕甘宁边区的书,交由英国戈兰茨公司于1937年10月出版,书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由于这本具有文献意义的历史著作,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事的革命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相,具有巨大的新闻价值。出版后几周内就销出了十几万册。到1937年12月,3个月之内在美国就印了5版,以后几年仍盛销不衰。1937年11月,斯诺到了上海,认识了在救国会主持对外宣传工作的浙江人胡愈之。斯诺在麦德赫斯特公寓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送给胡愈之。…  相似文献   

2.
刘可扬 《新东方》2011,(6):77-79
美国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创作的《西行漫记》是一部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代表性图书,该书自20世纪30年代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成为世界各国研究中国问题的重要参考书。该书的中译本曾多次再版、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笔者尝试对这本书的翻译和出版情况做一简单整理,以使读者了解这部红色经典的历史,并以此文纪念那些为党的出版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们。  相似文献   

3.
侯健美 《传承》2007,(11):36-38
几乎无人不知,有个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了一本有名的书——《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埃德加·斯诺其实从未到过延安。他到的是保安(今志丹县),距延安尚有几小时的车程。真正到达并记录了延安的人,是埃德加的妻子海伦。  相似文献   

4.
埃德加·斯诺在60年前发表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为《西行漫记》,它是20世纪经典的新闻作品、杰出的报告文学,是深刻地影响了本世纪历史进程的杰出著作之一。60年来,欧洲、亚洲、美洲各国的政要。学者、新闻记者、宗教人士、青年学生争相阅读这本书,它以中文、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德文、瑞典文、日文、荷兰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希伯来文等十几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至今不衰。笔者认为,(西行漫记》是记录人类20世纪重大史实的艺术化文献,是人类探索自身命运和未来的有价值的著作,因而,理所当然地是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  相似文献   

5.
<正>1914年,王卓然在奉天读书时,加入基督教青年会,与梅佛光、吴竹村、阎宝航、杜重远、卢广绩、王化一等人相投契。他们倡导新文化,成为沈阳地区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同样是在青年会,王卓然初识了小他8岁的张学良。王卓然在一篇文章中谈到那时的印象:如用近代心理学的智慧测验来测验他,他的智慧系数一定很高,因为了解迅速,记忆坚强,常识异常丰富,是非善恶之心,特别清楚,人生观更非常豁达。但是不拘小节,青年时代很多风流趣事,与浪  相似文献   

6.
由中國史沫特萊、斯特朗、斯諾(簡稱三S)研究會和全國八家報刊聯合擧辦的「《西行漫記》與我」征文活動結果,四月二十五日在北京揭曉。征文評選委員會經過細致討論,從國內各地中國作者來稿中評選出十篇為最佳文章,另有外國作者寫的五篇也被評為最佳文章。這次征文從一九八八年五月一日開始,是為了配合世界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中文版發表五十週年紀念活動而舉辦的。發起這次活動的八家報刊是中國建設雜誌、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  相似文献   

7.
王建柱 《世纪行》2013,(2):36-38
《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力作。该书的封面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小号手,迎着朝阳,吹响着前进的号角。  相似文献   

8.
大約在一九三八年底,或一九三九年初,我到一位小學時的老同學处商談如何開展「抗聯」(即暹逻各界「華僑抗日救國聯合會」的簡稱)的工作時,這位老同學給我介紹讀斯諾寫的《西行漫記》。我拿到它,如获至寶,頓時心花怒放,像個「贪食鬼」那樣,日夜不分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20,(3)
《西行漫记》曾被毛泽东评价为真实地介绍我们情况的书,该书反映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初到陕北时各方面的情况。《西行漫记》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下,使国内外初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政策主张,对中国共产党赢得国际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西行漫记》为切入点,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研究领域,同时对于做好当前统一战线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台北直飞北京,2小时45分钟即可到达。从北京去山西的硬卧火车票,是好友排队买来的。大陆的火车比台湾长很多,每车通常挂15个车厢,站在车头看不到车尾。就这样,火车把我从北京载到大同,开始了我的西行之旅。  相似文献   

11.
尹均生,1936年生,湖北省丹江口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兼任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理事、湖北散文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科技写作研究会副会长、武汉作家协会理事、闻一多基金会理事、武汉斯诺研究中心主席等职。1993年,被国务院第五次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华师博士点指导组成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2.
1972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空军一号”飞机,开始了他意义深远的北京之行。 就在这之前三天,2月15日凌晨2时20分,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事业的埃德加·斯诺,在瑞士日内瓦他的家中悄然逝去。 斯诺是不幸的,不少中外朋友为他惋惜,因为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6)
埃德加·斯诺早期的成就与他的第一任妻子海伦·斯诺的支持和影响是分不开的。海伦·斯诺是一位未被充分关注的伟大女性,她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多贡献,她和埃德加·斯诺同样都是架设中美人民友谊桥梁的先驱。然而,她的成就与事迹鲜为人知,其在中国革命和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赞誉。《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欧美文学评论家王忠祥教授说:海伦·斯诺女士确实是"一位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这与她一直帮助和支持她的丈夫斯诺的事业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人事与人才》创刊13年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最宝贵的还是以她为中心阵地吸引的一大群人才研究爱好者,一大批读者与作者。值此停刊之际,我们特地邀请了《人事与人才》驻各地记者站站长、各位老作者、老读者,请他们来说几句话,不仅仅为了表达留恋,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对《人事与人才》的情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作为我们,也只能对他们说声:谢谢!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分析鲁迅的《伤逝》和香港女作家亦舒的《我的前半生》,阐述了子君和涓生的悲剧仍在不断重演,探索《伤逝》中对婚姻问题的隐含思考,重申经济和精神的独立对婚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斯诺是"中美人民间的活桥梁"。自1928年来到上海,斯诺目睹了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从而理解并同情、支持了中国革命。他以客观、公正、诚实的品格,参与帮助了中国青年学生的"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他是第一个冒险进入红色苏区报道中国革命的西方记者,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采访并撰写"毛泽东传"的人,是第一个将"皖南事变"的真实情况公布于世的人,是第一个翻译鲁迅作品的  相似文献   

17.
郭光辉 《中国人大》2009,(22):37-38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是上海全体市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上海对世界、对中央、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8.
著名美国记者斯诺五十年前关于中国工农红军的报导,在我国国内已是家喻户晓。但在此以前,他的有关中国台湾省的五篇通讯,今天却鲜为人知。我是最近偶然看到这五篇通讯的。读了以后觉得把它介绍给广大读者还有价值。如果说,斯诺关于中国工农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9,(4)
正广大黄埔师生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中,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他们爱国爱民、顽强奋斗的精神气质,他们勇于牺牲、百折不挠的人生经历,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刊编辑出版的增刊《我的黄埔前辈》,通过黄埔后代对黄埔先辈的回忆文章及大量珍贵的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6,(5)
正广大黄埔师生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中,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他们爱国爱民、顽强奋斗的精神气质,他们勇于牺牲、百折不挠的人生经历,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刊编辑出版的增刊《我的黄埔前辈》,通过黄埔后代对黄埔先辈的回忆文章及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